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一幅西方现代思想战场的画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5:39 外滩画报

  ——读罗兰·斯特龙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

  陈壁生/文

  思想史不是安放思想家灵牌的神龛,而是思想战场高昂的号角,不是贴上各种“主义”标签的旧纸堆,而是直接进入 当下的思想资源和养料。

  罗兰·斯特龙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以畅达的语言,纵横捭阖地书写了西方四百年的思想史。从十六世纪理性 、天启与习俗结合开始解体的时代到二十世纪后现代主义的盛行,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解构主义的兴起, 从科学、理性的一路高歌猛进到大学与知识的零碎化,展现的是一幅完整的西方现代思想战场的画卷。

  “进步”与“落后”

  思想史常常被描写成新见迭出,一个个新的思想体系颠覆旧思想的历史。“进步”的观念主宰着思想史家的头脑和眼 界。但是,后代真的总是比前人高明吗?社会的“历史进步”的观念真的是可靠的吗?

  宗教权威固守着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条,科学家们不断地用科学占领这些教条涉及的领域;专制主义者为专制提供各 种新的理由,提倡民主的思想家奋起反抗;有人为理性主义的前进大唱颂歌,有人怀恋因工业化而失去的家园。思想史对这一 切,很难用简单的“进步”与“落后”进行评判。

  在写到黑格尔、孔德、马克思时代的“进步”观念一路高歌的时候,罗兰·斯特龙伯格没有忘记那些对“进步”持怀 疑态度的思想家。他提到兰克的时候说:“兰克不是信奉简单意义上的‘进步’的历史学家,因为他认为每个时代都‘与永恒 保持相同距离’,必须从它自身的角度来理解它。”

  在理性精神大行其道的笛卡儿时代,帕斯卡却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他竭力使宗教以及科学的大部分从科学理性的怀 抱中挣脱出来。那是因为:“他对科学主义的流行深感不安,认为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这种潮流会摧毁精神价值。”伏尔泰 虽然也承认帕斯卡的伟大,但是始终无法理解帕斯卡为什么会是一个如此执迷的基督徒。但是,历史证明了,帕斯卡的反潮流 思想具有先知一般的价值。

  正如罗兰·斯特龙伯格所说的:“3个世纪之后,我们走在这种科技文明的道路上,依然询问着同一个问题。而帕斯 卡是第一个正视这个问题的人。”

  思想史与文学

  詹姆斯·乔伊斯的兄弟斯坦尼斯劳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说:“在当今世界,严肃的文学取代了宗教。人们不再听 礼拜日的布道,而是转向文学,以便找到对他们的情感和理智问题有教益的理解。”

  在思想史尤其是世界近现代思想史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思想内容是由文学、艺术作品承担的。例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的西方思想史上,离不开乔伊斯、劳伦斯、普鲁斯特等作家,他们揭示的病态文明,乃是那个时代真实的思想状态。

  在卡夫卡的时代中,卡夫卡描述的变形世界,在本质上击中了他所在的世界的真相。萨特的《恶心》紧接着暴露了当 时西方人的生存状态。《恶心》的主人公罗昆丁是一个没有工作、没有家、没有朋友的彻底孤独的多余人,在他身上,集中地 体现了这个世界人们的虚无、精神迷茫和丧失自我。同样是小说,深刻描写了现代极权政治中的个体生存状况的奥威尔的《1 984》和《动物庄园》,则成为二十世纪反乌托邦文学的最高成就。

  与哲学著作对思想史的贡献不同,文学、艺术作品对思想史的贡献,主要是呈现一个时代普遍的灵魂状态。卡夫卡提 供了什么呢?他描写的是一个个渺小的个体,面对世界无边的不确定性,永远走不近他们的目的地。在卡夫卡那里没有什么完 整的理论,更加没有什么问题的答案,甚至连问题都没有陈述清楚,作者那双深邃而惶恐的眼睛慌乱地望着这个世界,而正是 这双眼睛看到了常规世界背后那个变形的世界——那是真正的世界。卡夫卡用他的本质性的语言描述了这个隐匿的世界,从而 为思想史提供了一个时代真实的灵魂。

  民主与思想史

  思想史层层积累到了今天,我们对思想史上的人物思想的理解常常简单化、片面化:把牛顿看成完全用科学精神指引 生活的先知,把启蒙思想家看成民主的坚定拥护者,等等。罗兰·斯特龙伯格的《西方现代思想史》引导读者进入思想史的河 流中,更加全面而同情地体验思想(家)。

  民主思想的发展,是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民主理念发轫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但只有到了二十世纪,民主才被 视为一种普世价值。阿玛蒂亚·森说:“若要在二十世纪里发生的诸多进步当中选择一项最重要的,那么,我会毫无困难地指 出,那就是民主的兴盛。”但民主思想却是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才被广泛接受。

  在伏尔泰的时代,伏尔泰与大多数哲学家一样不太赞同民主。罗兰·斯特龙伯格写到启蒙思想家们的逻辑:“这个世 界需要用哲学理性来挽救,而哲学理性只能出自启蒙运动的少数先进代表。最终所有的人无疑都会变得开明,但是现在以及在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愚昧的大众是教士的同盟者。”因此,这些启蒙思想家们宁要理性的专制,也不要愚昧的民主。

  卢梭被视为现代民主观念的源头,但是他的民主更多的只适应于小型的共同体。现代意义的民主制直到19世纪的最 后几十年才形成。但是,即使在那个时代,也仍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要到了二十世纪,民主才逐渐被确认为一种普世价值— —虽然今天还有一些反对者,他们既包括专制主义者也包括民族主义者。

  民主、自由、平等,这些大词汇,在历史上都有各自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当下一些中国知识人似乎仅仅知道了这 个名词,便匆匆运用于一些概念术语之争了。

  2005年7月26日

  郭沫若的最后29年

  贾振勇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跟着郭沫若以其中国革命文化界领袖的形象,在社会与自我的双重塑造中,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渐渐地收敛了 他浪漫张扬的个性。这就是郭沫若最后一段人生岁月中面临的境况,也是中国知识分子道路选择的一个缩影。

  花间一壶酒

  李零著

  同心出版社2005年6月版

  本书收入的文章是北大学者李零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 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尤其值得一读的是第二组和第四组。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 属于“武”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却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抚摸北京

  邹仲之编

  三联书店2005年5月版

  作为本书精选34位当代作家、学人言说北京的散文、随笔42题。分七辑,或论谈北京整体风貌的历史变迁;或谈 说局部区域的印象感受;或感叹胡同、寺庙等人文景观的日渐消失;或描摹四合院、大杂院里的日常生活;或凭吊不堪回首的 饥饿记忆与“文革往事”;或缕述旅食京华的苦辣甜酸……是忆旧念往,也是感新说世。

  灰商

  曹建伟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版

  本书指向中国商贾阶层最为敏感的“原罪”问题,讲述了一个商贾家族的三代和六十年的发迹与传承,是一部较深刻 地挖掘与反思生意场漫长演进的作品。同时,作品探寻了生意场的某些深层次的本性和价值观。

  我的诺曼底

  唐师曾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7月版

  战地记者唐师曾自1992年开始,多次自驾车赴欧美、东南亚以及国内二战战场采访,收集大量一手资料、现场照 片,历时13年写成《我的诺曼底》。这是献给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作品。


  爱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