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胜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16:42 中国日报网站 |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竞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简称“优尼科”)这一中国公司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经过半年多的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终以中海油自动撤销收购而落下帷幕。 这期间围绕这一乍看之下似乎纯粹是“经济交易”的事件所发生的风风雨雨,已经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投下诸多不确定因素,也彰显了美国国内因为中国崛起而引起的保护主
交易被政治因素扼杀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原本可以成为一宗很美好的商业交易。优尼科连年亏损已经申请破产。今年6月,在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Chevron)宣布以164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优尼科之后,中海油提出以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收购报价。 比较两个公司开出的条件,很显然中海油的报价在经济上更具有吸引力:首先在于全现金收购,相比之下,雪佛龙的收购方案则只包括四分之一的现金(44亿美元)和四分之三的股票交换。更重要的是,中海油的出价比雪佛龙的首次出价高出20亿美元,也比雪佛龙后来提高后的最终报价高出10亿美元。此外中海油还许诺在并购后不裁撤优尼科在美国的员工。 中海油的收购计划在美国政坛掀起了轩然大波,而美国政客们短视的政治意图和对中国的偏见最终扼杀了这宗交易。 自从中海油收购方案揭示之后,一波又一波的美国政治势力呼吁美国政府禁止这笔交易。6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两项决议,一是禁止美国政府批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申请,另一项是要求政府立即对这一收购所带来的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审议。7月25日,当情况显示优尼科董事会倾向于接受中海油的优越报价时,美国国会节外又生新枝,通过法案直接把美国政府对审查的评估延后了多达141天,使得中海油的收购计划失去时间上的可行性和商业意义。 中海油声明,美国恶性的政治环境是这一并购无法正常进行的最直接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媒体评论也响应上述观点。报道这一事件的各大报纸的标题就很有说明意义。《金融时报》的标题是“国会的愤怒终结了中国的收购计划”;英国《卫报》的标题是“华盛顿的反对力量迫使中国撤销并购”;《纽约时报》的标题是“政治反对扼杀了中国公司收购优尼科”。 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回潮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恶名昭著的《斯穆特-郝利关税法》,建立了平均进口税高达53%的税率结构。该法案引发了世界级的贸易战,直接恶化了已经开始萧条的世界经济,并且间接促成了10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之后,各国认识到自由贸易队推动世界和平有着重大作用。此后的许多年里,美国成为世界自由贸易的最主要的推动着和维护者。二战之后到90年代,美国的贸易政策虽然时有保护主义的例子,但并未偏离自由贸易的轨道。 但是近些年来,美国的贸易政策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布什政府在2001年单方面决定采取的紧急保障措施将钢铁产品关税升至30%(后来被世界贸易组织两审判定为违反国际贸易法),是近年来对自由贸易伤害最大的事件。 中国改革开放后几乎势不可挡的经济发展已经在美国的政界和知识界引发了深切的敌意和焦虑感。进入21世纪以来,仅美国国会就对中国崛起的问题进行了数十场听证和辩论会,而大多数会议基调并不是关于中美之间的自由贸易,而是美国应如何用各种方式,包括经济遏制的手段,来应对中国的崛起和保持美国的优势地位。如关于中海油收购案的首场听证竟是由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举办。在现场的专家证人中,除智库卡托研究所的杰瑞泰勒(JerryTaylor)一人认为“中国在美国投资越多,两国发生冲突的机会可能就越小”之外,与会的绝大数人士均称收购案会危害美国安全。 虽然说在美国主流媒体上从不缺乏反驳上述观点并帮中海油说话的言论,但是,在政客中间,尤其是国会山上的议员中间,恐华厌华情绪还是很有市场。 为世界经济带来恶果 鉴于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彼此以及对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两国的政治高层动辄将经济问题政治化,这将对双边经济交往投下种种不确定因素,降低互信,并且会加剧双边关系中的“囚徒困境”,引发误判并增大贸易冲突的可能性。 美国向来以自由贸易精神立国,但这一次超常规运作,以政治力量强势干涉自由市场,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很消极的榜样。这是自2001年钢铁产品紧急保障措施后美国又一次破坏全球自由贸易的例证。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美国商业利益可能会付出代价。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积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美国企业已经大举进入中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既得利益和期待利益。就在最近,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购买了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15%的股份,并且还可能继续增持。中国其他的大银行,如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都在商讨引进“战略投资者”,美国和欧洲大的金融机构都在虎视眈眈。 虽然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但是政府在现阶段还是保留了相当多的干预手段。如果中国决定“以暴易暴”,对美国在华商业利益采取报复措施,会有很多“法宝”可以祭出。 有能源专家就已经指出,鉴于雪佛龙积极游说美国国会反对中海油的收购,它以后就别指望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了。收购了优尼科后,雪佛龙将成为西方石油公司在亚太地区拥有最多油气资产的企业。不言而喻,这个地区最大的客户之一就是中国。雪佛龙将在澳洲叫做“高冈”(Gorgon)的地方拥有一处天然气项目,而中海油已经暂时答应支付220亿美元以购买这个项目12.5%的股份和25年的油气供应。鉴于此事还在谈判之中,现在中海油极可能含怒离去。如一位分析家所指出的,“比起中海油对高冈的需求来,高冈的主人更需要中海油。” 不应偏离自由贸易原则 无论是对中国和美国彼此来说还是对世界格局来说,中美关系都极其复杂而重要。虽然在国家的外交政策中,有时候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互相牵连,但是为了维持成熟的、正常的国家关系,有必要将经济和政治加以适当区分。 美国迄今还是全球自由贸易的支柱,中国在过去20多年来可以说是从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获益最多的国家之一。中美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的一个根本点在于,中美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密切复杂的经济交往;而美苏在40多年的冷战期在经济方面发展的是两个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平行市场。 在这个意义上,中美维持基于自由贸易的成熟的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和平的一个保障。在中海油事件中,美国政客对一宗商业交易横加干预最终致其流产,已经大大越过了经济与政治之间最基本的界限。 (来源:联合早报网/ 王江雨 国立大学法学院任教的中国学者/助理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