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撞击”撞出四大惊奇撞击喷发物中捕捉到有机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8:37 上海青年报 | |||||||||
本报讯在“深度撞击”两个月之后,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坦普尔一号”彗星很多令人惊异的内幕。综合美国宇航局官方网站9月6日报道,科学家发现,“坦普尔1号”并非人们所说的结实的“脏雪球”,而是雪一样蓬松的“脏球”。而更令科学家欢欣的是,“坦普尔1号”喷发的粉尘物质中含有有机物和水蒸气。由此,科学家猜测,远古时候,彗星可能曾经撞击了地球,为地球种下了生命的种子。
初看弹坑估计100米长9米深 时值两个月后的今日,科学家还未能看到清晰的弹坑图片,原因是在飞越舱飞过撞击位置的上空时尘埃还没有落定。不过据负责此次使命的马里兰大学的首席调查员迈克尔·阿赫恩说,根据飞越舱在撞击实施后拍回的照片,他们推测,弹坑可能长达100米,深约9米,和预期的足球场大小差不多。至于实际到底有多大,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坦普尔1号”彗星的形状比预想的短一些,大概长径8公里,短径5公里,确实像是一个巨大的马铃薯。 再看“多雪的脏球”表面蓬松 按照阿赫恩的说法,彗星不应该被称作“脏雪球”,而应该换作“多雪的脏球”。因为在“坦普尔1号”彗星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粉末似的细腻物质,就好像是碎雪屑一样。这种碎雪屑结构和科学家的预测有很大出入,疏松得比细雪堆起来的雪坡还不结实。而这些粉末之所以能够“粘”在彗星表面上,是因为重力的作用。但事实上,彗星的重力十分小,人类如果站在上面往上一跳,就会像发射卫星一样把自己发射到太空里去。 在这层易碎的硬壳下,是“坦普尔一号”的核。经过研究,这个核像一个易碎的海绵,多孔而空洞,能够使彗星接受阳光照射时表面迅速升温并立刻降温,从而热量不会传递进核内,确保了核内的冰等太阳系原生态物质一直保持“质朴的本色”。 细看喷发物中似有水蒸气 最令科学家感兴趣的是,在“坦普尔1号”彗星被撞后喷发出了将近300米长的羽毛状尘埃和气体,这些物质中,竟然含有含碳的有机物或以碳为基础的化合物。 据阿赫恩介绍,在这些喷发物中,科学家发现了硅酸盐和有机分子的踪影。同时在喷发的瞬间,飞越器似乎还捕捉到了水蒸气。这使科学家相信,在几十亿年前,在一段小行星、彗星、流星与其它星体相撞非常频繁的年代,彗星也许撞击过地球,顺道为地球带来了生命的种子———含碳的有机物,从而揭开了地球的生命序曲。 (冰川) 海量数据揭开彗星真面目 据新华社洛杉矶9月6日电(记者陈勇)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项目科学家6日说,“深度撞击”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揭示了彗星令人惊讶的特性。该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赫恩认为,“深度撞击”撞出了四大“惊奇”。在“深度撞击”之前,科学界只能根据模型推测彗星的各种性质,大部分理论建立于猜测之上而得不到实际验证,现在“深度撞击”的数据首次揭示了真实的彗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