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驼峰航线,抗日的丰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14:47 新华网 | |||||||||
特别策划 :驼峰航线,抗日的丰碑 核心 提示
1942年5月,日军切断滇缅路这条战时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后,中美两国被迫在印度和中国云南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航线飞越被视为空中禁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下方群山耸立似骆驼峰背,飞机在其间穿行,“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驼峰飞行是二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空中运输,因恶劣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也成为世界航空史上仅见的在极其艰险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战时空运,因此又称“死亡航线”。60多年前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尽,但当年中美飞行员的英雄壮举却没有因时间的磨砺而渐行渐远,让我们跟随英雄一道追忆那段烽火岁月 忆驼峰飞行的峥嵘岁月--中国—缅甸—印度“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主席杰伊·文亚德接受者采访(记者 李学军) 近日,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现担任中国—缅甸—印度“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主席的杰伊·文亚德先生前往中国,参加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行程包括北京、上海和昆明等城市。在文亚德一行动身前,记者专程来到“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所在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对文亚德先生进行了专访。 文亚德老人亲自到机场接记者,虽然已经是82岁高龄,但他看上去精神矍铄,言谈举止中还能依稀看出当年“驼峰航线”飞行员的英姿。老人甚至还保持着当年的军人作风:把记者送到旅馆后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说,半小时后我来接你到“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进行采访! 协会办公室,犹如一座小型的驼峰飞行博物馆 来到“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并不宽敞的办公室,记者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一面墙上挂着一幅文亚德当年使用的军用地图,看着地图,文亚德给记者详细讲解了当年那条穿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墙上还挂着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和一手创建“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的照片,不用说这些照片的“年龄”都在50年以上;另外还有不少当年“驼峰航线”飞行员的照片,办公室的墙上和地上还能看到不少“驼峰航线”飞行员曾经使用过的物品。 这时,放在墙上镜框里的一块绸布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这块污迹斑斑、已经发黄的绸布上写着这几个字:“来华救助洋人,军民一体救护。”文亚德说,当年每位来华参战的美国飞行员,尤其是“飞虎队”的飞行员都会在军装上缝上这么一块绸布,以使他们在因迷路、事故或被日军击落飞机而迫降跳伞时能及时得到中国军民的救护。 文亚德介绍说,“驼峰航线”飞行员也都会在军装上缝一块类似绸布,不过由于“驼峰航线”要飞越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而在所飞过的地区,不少还是原始村落,更有不少少数民族,所以他们军装所缝的绸布上总共写有十几种官方、当地和少数民族的文字,内容都是告诉当地人他们是来帮助抗日的美国人,希望能得到当地人的救助。 踏上艰险旅程,他笃信自己一定能平安回来 文亚德1923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1942年3月考入美国空军一所飞行学校学习飞机驾驶,毕业后在美国空军当飞行员。文亚德说,1944年初,他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去亚洲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在接受了驾驶C—46运输机的短暂培训后,他就踏上了这一艰险旅程,当时还不满21周岁。文亚德回忆道,他当时非常清楚这次任务对他意味着什么,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在接到去飞“驼峰航线”命令时的反应只不过是敬礼和说上一句:“YES, SIR(是,先生)!”文亚德说,尽管自己当时还是个刚过20岁的小伙子,但他当时心里很坦然,因为他笃信自己一定能平安回来。 在文亚德加入“驼峰航线”时,这条航线已经开通了两年多的时间。1942年初,日军在侵占缅甸后,滇缅路这条中国当时剩下的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也被切断了,为了把抗战急需的大批物资运进中国,盟国决定开辟一条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到中国云南昆明的全天候战略物资运输空中航线,这也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最为艰险的一条运输线。这条航线长约800公里,穿越喜马拉雅山,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驼峰,故而得名“驼峰航线”。航线经过的地区都是海拔4500至5500米左右的山峰,最高海拔在7000米以上,由于恶劣的天气,以及经常发生的暴风雪、冰雹和霜冻,飞行员在驾机飞行时随时都有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加上日军战斗机的围追堵截,飞机失事率很高,因此这条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 每听到好友牺牲,他总会伤心一阵子 在1944年7月到1945年2月间,文亚德在“驼峰航线”上总共飞了87个来回,主要是从美军在印度阿萨姆邦阿萨姆峡谷设立的基地向中国运送汽油、弹药、飞机配件和药品等物资,他驾驶的C—46运输机每次能装载约5000公斤物资,有时候也运送一些军事人员。他说,飞行中最危险的因素莫过于恶劣的天气和机械故障,这也是造成事故最重要的两个原因,而这样的危险他都遇到过。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他突然遭遇强烈的暴风雨,飞机被吹得在天空中直打转,与地面的无线电联络也中断了,连续3个小时都无法与指挥部取得联系,情况万分危急,后来多亏暴风雨及时过去,飞机才转危为安。 尽管文亚德在飞行中多次遇险都安然无恙,但他有3位好朋友先后在飞行“驼峰航线”期间牺牲。他说,由于飞越“驼峰航线”的高海拔地区需要很高的飞行高度,所以飞行员飞行时必须戴氧气面罩,但是他们有时候会嫌氧气面罩太累赘而把面罩挪开,殊不知时间一长,缺氧就会对飞行员造成影响。他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因为长时间没有戴氧气面罩而造成大脑麻木,结果在飞机降落时失事身亡。他说,每次听到好朋友牺牲的噩耗,他总会伤心一阵子。 鉴于文亚德在飞行“驼峰航线”中的出色表现,他先后获得两枚“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和美国空军颁发的两枚航空勋章。 最遗憾的是,当年英姿勃发的飞行员如今大都已作古 文亚德说,他去年访问中国期间总有人问他:你是“飞虎队”成员吗?可见“飞虎队”的威名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他要强调的是,他是“驼峰航线”的飞行员,他们是专门给“飞虎队”运送汽油和弹药的。正是由于“驼峰航线”飞行员的努力和牺牲,“飞虎队”的战机才能“填饱肚子”,去狠狠打击侵华日军。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空军在从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的援华空运中,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共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和失踪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亚德说,“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成立于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当时有6名“驼峰航线”的飞行员一起在密歇根大学学习,他们在一次聚会中突然萌生了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协会并每年聚会一次的想法,中国—缅甸—印度“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就这样成立了。今年也是这一协会成立60周年。 文亚德说,目前协会有会员1700人,办公室就设立在得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文亚德本人已经在这里住了35年,对这里非常熟悉。这一协会主要靠会员每年象征性地交纳25美元的会费维持。协会虽然也能得到一些社会捐助,但数额非常有限。尽管如此,他们从来没有向美国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 令文亚德老人最遗憾的是,这一协会将面临不得不解散的命运,因为当年英姿勃发的飞行员如今大部分都已作古。记者翻开该协会自己办的一份杂志就发现,仅去年该协会就有35名成员过世。即使还健在的成员,也由于年纪太大而无法参加活动。因此,他准备在明年年底宣布这一协会解散,但即使在协会解散后,他仍计划每年组织一次“驼峰航线”飞行员的小型聚会,以保持这些曾共同出生入死的战友之间的联络。 中国人民的纪念,让他感到非常自豪、骄傲和感动 在对文亚德老人的采访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了老人对中国的浓浓深情和热爱。他说,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忘记像他这样的为中国抗战作出过贡献的美国老兵,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骄傲和感动。在“驼峰航线”飞行员协会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墙上挂着不少中国国内单位或协会捐赠给该协会的锦旗,其中有一面锦旗上写着:驼峰飞行,人类壮举。 去年7月,中国方面就邀请文亚德到昆明参加一个研讨会,他在当地受到了热情款待和欢迎。如今,在中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他再次被邀请到中国参加有关纪念活动。他对记者深情地说:“我热爱中国人民,他们勤劳、智慧、善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我非常愿意再次访问中国。”(完)(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