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管理松懈隐患无穷 美国校园核反应堆令人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15:14 新华网

  美国广播公司(ABC)一项历时4个月的调查发现,在遍及全美25所大学校园不为人知的核研究反应堆中,许多都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那里保护措施极其松散:岗亭无人值守,大门没有上锁;来访者随意被允许进入存有放射性燃料的控制室和核反应池;没有一所学校安装了金属探测器;只有两所配有武装警卫;在无须经过爆炸物检查的情况下,许多学校准许车辆靠近核反应堆所在大楼。

  理想目标

  众议院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谢斯说,校园核研究反应堆为自杀式爆炸实施者提供了理想的目标。

  “对于那些决定使用现代化技术对付我们的恐怖分子,核研究实验室很吸引人,一旦他们自愿送命就会行动,”谢斯说,“与其它联邦机构一样,针对核研究设备安全的迫切要求势在必行。”

  美国广播公司与纽约卡内基基金会协力完成了此次调查,后者邀请来自5所大学的校长各自从他们最有前途的新闻学研究生中选出两名,在这个夏天参与了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小组的调查工作。

  入选的10名学生成为卡内基成员。他们游历全国25座核反应堆,暗地对其安全进行试验,用旅行摄像机记录下所看一切。

  核管理委员会不会公开被调查大学的名称,但委员会调查人告知美国广播公司,他们发现佛罗里达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珀杜大学、俄亥俄大学和得克萨斯农业机械大学存在可能违背安全协议的行为,而这其中有4所学校使用高浓缩、达武器级别的铀来运作其核反应堆。

  “高浓缩铀极易受攻击,对于我和美国任何地方的居民都是无法接受的威胁,”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莉森说,“我们就是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艾莉森担任这次调查方案的顾问,此前她曾参与过两期美国广播公司关于核安全的调查性报道。

  进出轻松

  核安全专家称即便这些设备使用低浓缩铀,仍存在相当大蓄意破坏活动威胁。

  破坏一旦发生,核设备将变成所谓“脏弹”。即通过常规爆炸物,如炸药,来传播放射性物质。

  “爆炸性材料加上放射性材料相当于脏弹,”艾莉森说。

  大多数校园核反应堆建造于冷战时期,当时是为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和平利用核能。尽管与商业核电站相比,校园核反应堆规模较小,但由于座落在拥挤的校园,且通常属于市内或郊区地带,因此危害不容忽视。

  “核反应堆不像核电站那样需要担心受阴谋破坏活动侵扰,”前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顾问马修·邦恩说,“安全措施费用很大,而如果真对它们实施严格的安全保护,许多核反应堆或许会关闭。”

  在佛罗里达、威斯康星、珀杜、俄亥俄大学,卡内基成员们无需接受家庭背景调查便进入了本应高度戒备的核反应堆区。他们甚至提着大手提袋,也没有被检查。

  在佛罗里达大学,成员们不用通报姓名就一连通过3扇原本上了锁的门,并在核反应堆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研究所及控制室。他们未被搜查的包就存放在紧连反应室的一间办公室里。

  一名成员说:“如果我们是恐怖分子,根本用不着摆平警卫。”

  周围不设防

  人们对于如此惊人的容易进入控制室及核反应池表示担忧。

  “像学生一样,恐怖分子只需在其背包内装上少量爆炸物,就能在居民区释放大量放射能,”一个核能监察小组的负责人丹·赫希说,“本·拉丹会喜欢这样。”

  在麻省理工学院,成员们从互联网和图书馆能获取属于机密文件的核反应堆运行进度表以及建筑平面图。调查还发现,一辆车没受阻拦便停留在距核反应堆所在大楼不到50英尺(15米)的公路上。美国广播公司的一位新闻制片人驾驶租来的大卡车就停在核反应堆附近,也未遭阻止。

  麻省理工学院解释说,一项独立研究显示,他们这座全国第二大校园核反应堆能经受住大卡车的爆炸。

  监管懈怠

  美国广播公司的此次发现再次唤起人们的担忧。他们呼吁或者改进校园核反应堆的安全状况,或者将其关闭。联邦政府打算将现今8座使用高浓缩铀的核反应堆改用低浓缩材料,然而此方案直到2014年不会被实现。实际上他们在1982年就制定了这个计划,由于缺乏资金而进展缓慢。

  负责监控校园核反应堆的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一名发言人透露,依照美国广播公司的发现,他们已对至少5所大学展开调查。

  委员会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埃利奥特·B·布伦纳说:“如果有任何违规情况,我们将即刻采取强制措施。”

  然而来自国会的批评人士指出,调查暴露了核管理委员会面对恐怖主义潜在威胁的懈怠。

  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高层代表爱德华·马基说:“现在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多证据,那就是“9·11”事件以来核管理委员会所做保护国家核设备工作远不尽人意。”(完)(新华网特稿作者娄丹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