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盛产女领袖 总统总理个个后台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03:35 重庆晨报 | ||||||||||||
仰仗家族势力 亚太盛产女领袖 亚太地区目前有3位女元首,分别是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以及孟加拉总理卡莉达•齐亚。印尼去年仍由女总统梅加瓦蒂掌管,直至大选落败后才在10月下台。印度去年也几乎诞生另一位新女总理,但带领国大党赢得大选的索尼娅•甘地拒绝出任总理之职。 细研每位亚洲女元首的背景,我们能找到一个共同点:她们走上政治舞台,或许与女权运动并无关联,她们要么是为了继承家族政治事业,要么是在国家危难,当政的丈夫或者父亲被政敌杀害后,被民众推到了权力的颠峰。但不管哪种情况,作为女人,能够当选国家的元首,她们身后都必须有强大家族势力的支撑。家族王朝及婚姻堆砌的世袭式“女权”,掩盖了该地区女性教育、社会、政治及经济地位普遍低下的现实。 出身于政治世家 除了新西兰的克拉克外,亚洲的女元首不是国父或前领袖的女儿就是他们的遗孀,她们出身或嫁入的家族已牢牢掌权数十年。 出生于意大利的索尼娅•甘地是因为嫁入印度显赫的尼赫鲁•甘地家族才得到人民爱戴;库马拉通加则是斯里兰卡一名遇刺前总统之后人;阿罗约情况亦相似,她是前总统马卡帕的女儿;菲律宾首名女总统科拉桑•阿基诺则为遇刺反对派领袖之妻;印度前总理拉吉夫被暗杀,留下妻子索尼娅出任印度国大党领袖;1981年,孟加拉前总统拉赫曼遇刺身亡,妻子卡莉达•齐亚步入政坛,现为孟加拉总理;巴基斯坦前总理布多被送上绞刑台后,他的女儿贝•布托8年后当选总理;还有梅加瓦蒂乃印尼开国总统苏卡诺的掌上明珠。 婚姻成政治联盟 据悉,菲律宾议会中的妇女大部分来自政治家庭,约占60%。政治分析家谢拉•考罗尼尔说:“该国被上层政治人士统治着,婚姻是一种宗族党派联盟形式,这种形式扩大了家庭的影响,使他们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各种资源。” 事实上,亚洲各国议会中女议员数目的比例仍相当低。根据各国议会联盟(IPU)的调查,亚洲没有一个国家的议会女议员比例超过1/3,比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就连全球平均比例的15.7%%也达不到。新西兰算是亚太地区中女性议员最多的,国会中接近30%%为女议员,总督及最高法官亦由女性出任。 因此,全球妇女地位的变化,最大的只是她们生活的有限改善。虽然大多数国家在两性平等方面已经取得进步,但想在政治上“顶上半边天”,还有许多挑战和障碍。亚洲妇女解放依旧困难重重。 亚洲国家女性首脑 1960年,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在斯里兰卡横空出世……班达拉奈克夫人(斯里兰卡前总理) 班达拉奈克夫人1916年4月17日出生于斯里兰卡高山地区的一个贵族家庭。1940年与所罗门•班达拉奈克结婚。1956年,她的丈夫领导自由党在大选中旗开得胜,并出任总理。1959年9月25日,班达拉奈克被政敌枪杀。班达拉奈克夫人挑起了领导自由党的重任。1960年7月她在大选中获胜,出任总理兼国防、外交、宣传广播部部长。库马拉通加(斯里兰卡前总统) 钱德里卡•班达拉奈克•库马拉通加1945年生于科伦坡;其母便是前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库马拉通加夫人1974年起随其母从政,1994年8月出任总理,同年11月当选总统,成为斯里兰卡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1999年12月她再次当选总统(至2005年11月)。索尼娅•甘地(印度国大党主席) 57岁的索尼娅•甘地是印度近年来最受尊重的女性。索尼娅2004年领导印度国大党赢得大选,却不愿出任总理,毅然让贤给印度经济改革之父曼莫汉星,留下一段佳话。梅加瓦蒂(印尼前总统) 印度尼西亚开国总统苏加诺的大女儿梅加瓦蒂生于1947年。1965年印尼发生9•30政变,苏加诺被赶下台,17岁的她从“宫廷”流落到民间。2001年她借助父亲的余荫登上总统宝座,成为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菲律宾前总统) 科拉松•阿基诺,菲律宾第十任总统。1933年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祖籍系中国福建省。1953年与贝尼尼奥•阿基诺结婚。后来,贝尼尼奥遭马科斯陷害被刺杀身亡,科拉松积极投入反政府运动。1986年2月的总统选举,科拉松成为新任总统。贝•布托(巴基斯坦前总理) 贝•布托自1988年至1990年担任总理,1993年至1996年再次担任总理,在位期间因腐败问题被迫下台,然后离开巴基斯坦,过着自我流放的生活。 海伦•克拉克(1999年起任新西兰总理) 自1981年代表工党角逐议会席位获得成功之后,海伦•克拉克在此后的6次议会选举中连战连捷,成为新西兰议会中当议员时间最长的女性,人们亲切地称她为“议会之母”。1999年,克拉克当选总理。之后,新西兰经历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高增长。2005年9月,她第三次当选。 新西兰“议会之母” 克拉克出生在一个保守的农场主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坚定的中-右翼国家党成员。 1981年,克拉克正式进入政坛,她成为了工党候选人,角逐中奥克兰阿尔伯特山选区的议会席位,并获得了成功。在此后的6次大选中,克拉克一直牢牢地掌握着这个席位,成为了新西兰议会中当议员时间最长的女性,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议会之母”。 1999年工党赢得了120个议会席位中的49个时,她才真正获得这个机会,登上了新西兰男性主导的政坛最高峰,成为了这个南太平洋岛国第一位被选举出来的女性领导人。 1986年,由于在推动国际和平和裁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克拉克被丹麦和平基金会授予年度和平奖,她是获得该奖的第三位政治家。 曾登上南美最高峰 海伦•克拉克在她的业余时间里是一名热切的登山和艺术爱好者。她还热爱运动,对于徒步远足以及滑雪有着极大的热情。即使是在她出任总理以后,她也不忘抽空前往非洲和南美洲,继续她对登山活动的爱好。 1991年,她登上了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峰。2001年1月,她又登上了海拔6000米的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她甚至宣称:“总有一天,我会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出于对戏剧的热爱,她最近还童心大发地在一出童话剧里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她还喜欢影星汤姆•克鲁斯,在他来新西兰拍片之际,她甚至亲自赴片场探班,称赞汤姆•克鲁斯是亲切、年轻又具吸引力的男人。 阿罗约(2001年起至今任菲律宾总统) 当一个女人身居高位,她的一切都会被放大,这时,她的智慧、气度和魅力都将受到空前的挑战,只有她赢得了这种挑战,她的成就才会真正来临。 政坛耀眼明星 1947年4月5日出生在马尼拉的阿罗约是已故前总统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的女儿。马卡帕加尔具有非凡的治国才能,在其担任总统期间,菲律宾经济发展水平在亚洲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 阿罗约秀外慧中,学识过人,曾在多所国内外大学深造。1968年阿罗约到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学习,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是同班同学。回国后,阿罗约继续深造,先后获得马尼拉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菲律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2001年1月,埃斯特拉达总统因腐败丑闻下台,阿罗约就任菲律宾第14任总统。她是继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之后第二位登上菲律宾总统宝座的女性。 绝对明星风格 阿罗约虽已年过半百,外表看上去却显得非常年轻。她容貌俏丽,以近花甲的高龄被人尊称为“美女总统”。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引起大众的瞩目,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2002年9月,菲律宾一本名叫《Tatler》的杂志刚一上市即在首都马尼拉引起轰动,被市民抢购一空。因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是他们的女总统阿罗约和4位政府部长,他们全都穿着一身黑西装戴着墨镜,照抄好莱坞电影《黑衣人》里面的两位男主角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的打扮,令人忍俊不禁。 接见过言承旭 受具有华人血统的家人影响,她很喜欢看功夫片,在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风靡东南亚的时候,也是“流星迷”一族的阿罗约还特意在总统府接见了主演言承旭。对于阿罗约而言,工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但决不会因此而放弃真实的自我。 阿罗约是总统,更是人们希望的明星。 卡莉达•齐亚(1991年起任孟加拉国总理) 1991年3月19日,孟加拉国代总统哈布丁•艾哈迈德任命卡莉达•齐亚为该国总理。卡莉达•齐亚成为这个南亚国家的第九位总理,同时,她也是孟加拉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原本乐于持家 卡莉达•齐亚夫人是前总统齐亚•拉赫曼的遗孀,1945年8月15日出生于迪纳杰布尔县。1960年入苏伦德拉纳特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与齐亚•拉赫曼上尉结婚。齐亚•拉赫曼参加了东巴基斯坦(即今孟加拉国)的独立斗争,并担任独立后的首任总统。1981年5月,齐亚•拉赫曼在吉大港城的一次兵变中遇刺身亡。 卡莉达•齐亚原本乐于持家,不太关心政事,甚至连与拉赫曼过从甚密的官员也认为她不过是个“生活俭朴而又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只是在丈夫遇难后,她才涉足政坛,开始了一个女政治家艰难困苦的非凡生活。 在卡莉达•齐亚担任总理前的10年间,她曾几次被捕,但她仍冒着生命危险到各地游说,组织集会等。 完成丈夫事业 在1991年2月举行的全国大选中,卡莉达•齐亚领导的民族主义党力挫群雄,在拥有300个席位的议会中赢得139个议席,成为议会中第一政党,从而结束了该党长达10年的反对党生涯。作为该党主席的她,取得了组阁权。 在卡莉达•齐亚就任政府总理以来,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低速发展时期,进入了中速乃至快速发展时期。现在,无论是孟加拉国政府自身还是国际社会,对于孟加拉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是持乐观态度的。 优雅女性领导 卡莉达•齐亚育有两子。她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喜欢读书,欣赏音乐,也从事一定的园艺活动。她喜欢穿棉布和丝绸服装,在公众场合总是仪态优雅。她的笑脸让人觉得亲切。就是这样一为外表看似柔弱的女性,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坚毅个性及对政治事务的深刻理解和经天纬地的能力。 本版文/本报见习记者徐婉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