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政坛领袖的博客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9:42 山西晚报

  

政坛领袖的博客生活(图)

  根据Technorati公司今年2月的统计,全球博客正在以每5个半月就增长一倍的爆炸性速度发展。在这场博客潮中,选择“博”还是“不博”已经成为一种态度。也许开博客的政治家还很少,但不触“网”的已经不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即便是那些成长于纸笔时代的政治家,也不得不加入网民甚至博民的大军。

  前卫布莱尔:博客播客一样不落

  时髦政客布莱尔

  从某种角度来说,把布莱尔称作一个紧跟技术潮流的时髦政客一点也不为过。尽管他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刚刚坦承自己是个技术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IT技术表现出无比的热情。

  据报道,4月4日,这位不甘落后的英国首相通过MSN即时通讯软件与广大网民进行了长达45分钟的视频聊天。

  2006年1月,英国《太阳报》的网站上发表了布莱尔的第一个播客节目,从此布莱尔成为了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播客首相。

  播客是比博客还时髦的概念。简单地说,播客就是声音版的博客。布莱尔的第一个播客内容就是他接受英国《太阳报》政治版编辑采访时的谈话记录。在5分钟的访谈中,布莱尔谈论了英国政府最近采取的打击各种街头流氓行为的新举措。他的这一谈话通过播客形式可以随时被下载到英国选民的MP3播放器里。

  除了播客,布莱尔还有自己的博客。在去年大选时,布莱尔每周都会在工党的网站上发表一篇竞选活动日志。从网站上发表的博客日志来看,这位首相的文字中不时还带点“英国式”的幽默感。

  竞选博客拉选票

  工党为布莱尔设立这个博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他多与英国选民进行直接沟通。

  英国工党负责竞选活动的协调人道格拉斯·亚力山大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英国工党对于所有能够与选民直接沟通的手段都感兴趣,其中就包括竞选博客。

  在去年的英国选举中,博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候选人、记者还是政治评论家都开始利用博客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按照路透社一篇报道的说法,“过去,英国人要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只能给报馆写信或是搬上肥皂箱去海德公园的演讲角,现在他们可以写博客日志。”

  英国政治家的博客热潮始于英国劳动党议员汤姆·沃森,当时沃森在竞选活动中充分利用博客日志与年轻选民进行了沟通,他的这一方法立刻被其他政治家所看好并纷纷仿效。

  新的政治秀舞台

  布莱尔也是其中之一。自就任首相后,布莱尔就有了自己的网站,这就是唐宁街10号站点,不过据说访问者给他的留言和提问从来都没有获得过这位首相的回复,因此有人认为布莱尔恐怕很少上网,甚至有人推测很可能布莱尔缺乏最基本的网络常识。这种怀疑由于英国政府耗资巨大的电子政务系统遭到猛烈的批评而变得更为强烈。

  最近布莱尔的资深媒体顾问坎贝尔的评论更加深了英国选民的这种怀疑。坎贝尔在接受英国一家电台采访时坦率地评价布莱尔“绝对是一个纸笔时代的人”,而且还透露了布莱尔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尽管布莱尔的桌子上有台电脑,但是“基本上都闲着”。而身为布莱尔媒体顾问的坎贝尔本人对于电脑和互联网也没有太多热情,他在访谈中承认自己只有在想写点什么的时候才会去用电脑,他从来不发电子邮件,因此很少上网。

  坎贝尔如此坦率地承认自己和布莱尔都是“纸笔时代的人”,不禁让人们对布莱尔博客的热情大打折扣。人们还没有忘记当年,白金汉宫为了增加布莱尔与年轻选民的沟通,决定让布莱尔与年轻人进行短信聊天,然而事实上所有短信都是由布莱尔口述,由5名工作人员录入的。

  也许对于布莱尔来说,无论是播客,还是博客,只不过是一个新的政治秀舞台。

  伊朗领导人:博客博弈国家未来

  伊朗,这个在外界看来仍然有点神秘的国家,在与互联网有关的几个统计数字上却非常惊人:人均网络日志拥有量世界第一,波斯语仅次于英语成为与法语并列的第二大博客语言。

  像总统一样讲话

  一向被视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后最为保守的文化部长萨法尔哈兰迪,2006年2月作出了一个在外界看来颇令人吃惊的举动:他突然公开表示,政府将支持博客在伊朗的发展。他指出,“伊朗博客的发展使每个伊朗人都能够对热点问题发表评论,像总统一样讲话。”

  伊朗的核问题也成为了伊朗博客圈讨论的热点。伊朗博客Mr.Behi在自己的博客上就用调侃的语气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他说:“我无法确定核问题是否是问题的真正所在。我一直等着博尔顿(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从他的口袋里拿出一管牙膏然后说‘伊朗已经制造了这么多数量的浓缩铀’。”

  改革派的博客势力

  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拥有自己的博客日志、使用Google的社交网络服务,在伊朗年轻人中非常流行。2005年12月19日,这场博客风暴最终让伊朗前总统哈塔米也成为一名博客。虽然哈塔米的博客一直没有及时更新,但是哈塔米加入伊朗博客阵营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低估的。

  不过,在伊朗博客圈子中影响最大、最为活跃的政治人物,当属哈塔米的顾问、伊朗前副总统穆罕默德·阿里·阿布塔希。阿布塔希是伊朗第一个开办博客的政治人物,他的博客包括波斯语、英语及阿拉伯语3个版本。阿布塔希几乎每周都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新的日志。他会在日志中谈论在德黑兰机场欢迎200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伊朗女作家希尔琳·阿卜迪的趣事,也会把自己与伊朗高层领导的私人谈话发表出来。

  博客影响着未来

  美国杂志曾发表题为“伊朗的博客革命”的文章,指出“推翻巴列维之后成长起来的伊朗年轻一代正在抵抗,他们现在找到了一个新的声音———博客。”西方政治家和外交家甚至不约而同把博客看作未来影响伊朗公众意见的潜在手段。英国外相斯特劳最近的一次讲话颇耐人寻味。他指出,欧盟在伊朗问题上的失败与欧盟没有能够有效影响到伊朗公众的意见有关。

  “博客故事”经典放送

  博客推开“拉链门”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拉链门”丑闻曾经轰动世界,但是当年最先爆出这则消息的不是传统媒体,而是一个名为“德拉吉报道”的新闻博客。其实,最早获悉这一秘密的是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艾西科夫,但这条新闻被周刊高层在上报前最后一分钟“封杀”。结果,1998年1月,默默无闻的博客“德拉吉报道”上发布了震惊世界的大新闻———《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

  博客将议员“拉下马”

  美国的博客不仅抖出了总统的糗事,还曾将议员“拉下马”。2002年12月,在退休参议员瑟蒙德百岁生日庆典上,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洛特对这位曾以“种族隔离”为旗号竞选总统的参议员表示赞扬,还发表了支持“种族隔离”言论。主流媒体几乎都忽略了这些言论,但博客们却首先发表了批评洛特的帖子,要求他辞职。一时间,洛特的不当言论成为全美谴责的目标。在强压下,布什也公开谴责洛特,最终洛特不得不下台。

  博客抖出造假丑闻

  除了政治人物,美国主流媒体也尝过博客的厉害。2003年5月,写手吉姆·罗曼斯科在博客上突然登出了《纽约时报》内部的会议纪要和电子邮件,结果首先披露了该报记者杰森·布莱尔捏造新闻的内幕。随后,《纽约时报》另一名记者里克·布拉格也东窗事发,一时间这份著名老报的造假丑闻成了新闻界的一大事件。

  大报聘请博客高手

  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后,伊拉克人萨利姆和他的博客曾非常火。他一直用英文撰写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所以全球每天有成千上万人在网上搜索他的博客。最初,没人知道萨利姆的真实身份和相貌。后来,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西方媒体想方设法联系萨利姆,最终确认了这个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2003年5月30日,英国《卫报》和萨利姆签约,并请他担任该报专栏作家。

  

政坛领袖的博客生活(图)

  因博客而失去工作

  当然,话说回来,也有人因博客丢了工作。2002年,一个名叫希瑟·B·阿姆斯特朗的博客写手,因在个人网页上写了关于工作和同事的文章而被开除。

  在因博客丢工作的人中,名声最大的当数“华盛顿宝贝”,此博客写手是国会山一名参议员的助手,真名叫杰西卡·卡特勒,是一位莱温斯基式的实习生。她在博客上描写了她与几个国会山情人幽会的场景,引来了无数读者,但杰西卡很快被炒鱿鱼。

  

政坛领袖的博客生活(图)

  现在已经很少有政治家在网上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尤其在美国,这个博客和互联网文化的诞生地,政治家们开办博客的热情一点也不比英国低。

  尽管网上有一些讽刺政客的文章,但是在诙谐幽默的背后,也确实揭示出政治家在面对博客时的尴尬处境。

  个性布什:迟迟“不博”有人“捉刀”

  前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落败的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迪恩利用博客成功地绕过了传统媒体直接与选民进行沟通,开辟了美国政治家博客的先河。身为加州州长的美国前影星施瓦辛格,如今已经成为播客中的一员。在加州官方网站上施瓦辛格的播客首页,施瓦辛格对着麦克风讲话的画面赫然醒目。据称施瓦辛格加入播客阵营,为的就是让加州人民更加接近他这位父母官。

  有电脑而不“博”

  然而在美国政客纷纷开“博”的同时,美国总统布什却迟迟没有成为博客。在6年前首次参加总统大选时,布什曾被看作一位“懂技术”的候选人。他在接受采访时,不仅谈论了自己使用电脑的习惯,也透露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看法。布什用电脑都做些什么?他的回答是收发电子邮件,“我与家人通过邮件彼此联络,我母亲和我隔一天就通一次信,我和父亲通信也很勤。”

  除此之外,布什还会利用互联网了解天气信息或者做点研究,“我是个牧场主,一般我上网都会寻找有关天气的信息。有时候我也用互联网做点研究工作,当然在竞选时我们会利用互联网去说服人们投我们的票。”然而在当年的竞选中,互联网却给布什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布什的竞选班底要求联邦执法人员对一个讽刺布什的网站采取措施,因为这个网站刊登了一些色情照片,并把它们与布什放在了一起。

  虽然布什本人不愿意开“博”,别人却早已代他“博”得有声有色。“博客布什”网站是一个专门为热衷于给布什开博客日志的人开辟的阵地,首页完全模仿白宫页面的效果,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页面左侧可以看到为布什开“博”的人的名单有一长串。他们有的专门跟踪布什访谈,有的整理各种关于布什的媒体报道以及个人细节,还有的甚至模仿布什的语气写下了一篇篇日志。

  尴尬面对博客

  对于布什之所以没有过一把博客瘾的原因,美国著名的《洋葱头》杂志以讽刺和幽默的笔调进行了一番解读。《洋葱头》在2004年8月一篇名为《中情局请布什停止继续博客》的文章中模仿新闻体在开头这样写道,“为了国家安全,布什被中情局叫停了已经开办了3个月的博客。”这篇文章以诙谐的笔调描述了布什无法成为博客的苦恼。

  文章中的布什在博客上尽情发表日志,讲述自己在竞选活动中的感受,甚至把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动向、反恐谈判的内幕以及美国核发射的密码也一并透露在了博客日志中,这自然气坏了中情局局长,也让布什的总统班底捏了一把汗。

  中情局局长最终怒不可遏地表示,布什博客网站上的一些日志已经使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受损。因此他强烈要求布什停止自己的博客。但是布什就是不愿意,还搬出理由说这是自己的个人自由,声称自己的博客是为朋友、家人等等搭建的家园,不关中情局的事。

  在一再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中情局最终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在布什发表任何博客日志前,先由情报部门审查一遍。尽管这只是一篇讽刺文章,但是在诙谐幽默的背后,也确实揭示出政治家在面对博客时的尴尬处境。对于普通人来说,博客带有很深的个人情结,然而对政治家,无论是个人形象以及言论都要考虑政治影响,博客日志在他们的眼里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个新的政治秀舞台。

  

政坛领袖的博客生活(图)

  “怪人”小泉:亲历亲为担任总编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电子空间附属于首相官邸的主页,称为“小泉内阁电子邮件杂志”,小泉担任电子邮件杂志的总编辑。

  小泉在创刊准备号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很多人对于我只知道我是个‘怪人’和狮子那样的发型。希望通过这个小泉内阁电子邮件杂志,让大家了解小泉内阁的真正面貌。”小泉指出,“我的内阁是‘断然实行改革的内阁’,改革要想成功,与大家的对话不可或缺。”

  小泉每周四都要在电邮杂志发表致词,截至3月23日已刊登227期。小泉发言的总题是“狮子心,小泉总理对国民的致词”。由于他像狮子一样的发型,所以小泉被称为“狮子总理”,狮子心即由此而来,自然似乎也象征着小泉进行机构改革的坚定决心。

  从小泉的言论中,还可以看到这样的感慨:“很多人问我‘当上首相后有什么变化’,我的感想是完全失去了自由,就像24小时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

  中国内容甚少

  小泉在这种集体博客上的发言,当然主要涉及内政外交,如邮政民营化、养老金改革等,改革是一个主题;在外交方面如伊拉克派兵、东亚首脑会议、日美首脑会谈、联合国改革等,以涉及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居多。

  但在这227期中,涉及中国的内容少之又少,其中似乎只有2001年10月11日《论语“忠恕”的意义》一期是以对华关系为主题的。此外,2002年5月23日的《沈阳事件和与东亚的合作》谈到沈阳领事馆闯馆事件;2004年12月9日《一个2000日元的苹果》谈到青森苹果在北京一个卖到2000日元;2005年4月21日《与亚洲和非洲的合作》一期提到中国的反日游行。总之,涉及中国的问题在杂志中的比例是极低的。

  打造亲民形象

  在政治问题外,小泉网络杂志也不乏轻松话题,比如谈论体育、饮食等。2001年7月12日《小泉式消除疲劳法》说:“有人问我‘小泉式的消除疲劳方法是什么’,仔细一想还真难回答。如果进行改革,必然有反对意见。即使这样也要做,抵抗自然增大,疲劳也不断袭来。但是新的疲劳来了以后,就会忘掉老的疲劳,也许这就是我的消除疲劳法吧。”

  2005年6月,该杂志的用户达160万人,小泉为此还发表了感谢致词。在2005年8月创刊200号的时候,3名为电子邮件杂志投稿的市民和15名读者代表参加了在首相官邸举行的座谈会,小泉没有参会,但与参加者拍摄了纪念照。

  作为日本内阁沟通国民的渠道,电子邮件杂志在及时体察民情方面可说是发挥了不小作用。

  “博客故事”经典放送

  知名媒体向博客认错

  在参与报道新闻的同时,博客还给媒体挑错。2004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抛出“独家文件”,指控布什当年从军获特殊待遇。很快,美国知名新闻博客CNS贴出文章,引用专家的意见指出,所谓“独家文件”的字体来自电脑,而不是20世纪70年代传统打字机打出来的。经过争论求证,最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败在”博客手下,不得不公开认错。

  军营博客讲战争内幕

  而在战乱的伊拉克,博客则成了不少美军士兵的精神宣泄工具。得益于他们的博客,人们了解了一些传统媒体不可能报道的消息,阿布格莱布监狱虐俘丑闻正是通过士兵博客传递给外界的。2004年到2005年,驻伊美军和英军士兵纷纷迷上军营博客,有的侧重于讲述战斗经历,有的发表照片,还有的进行政治评论。

  博客写给“外星人”

  2005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一家名为“智力彗星”的公司推出了与外星文明“对话”的新计划。博客写手只要登录网站www.BloginSpace.com并提交自己的博客网页链接,该公司就会免费把你的“心情故事”转化成“太空广播”,通过功率强大的卫星向“兄弟星球”播放。

  “博客奥斯卡”设大奖

  为了促进博客的发展,一些组织也开始在博客中间开展各种评选。今年3月,2006年度Bloggies大奖隆重揭晓。虽然只有2006美分奖金,但迄今为止,Bloggies大奖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有人将其誉为“博客的奥斯卡”。Bloggies设立了30个大奖,包括最佳新人奖、最幽默博客奖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大奖还专门准备了最佳少儿博客的奖项。

  首个博客图书奖揭晓

  2006年4月2日,由美国出版商发起的全球首届博客图书奖揭晓,纽约业余厨师的烹饪日记最终战胜了由一位伦敦应召女郎的博客改编成的畅销书,赢得了这个“世界上最大众化的文学奖”。

  夺得大奖的书名为《朱莉与朱莉娅:365天,524道菜,一间狭小的公寓厨房》,该书作者、32岁的朱莉·鲍威尔是纽约一名普通女博客。

  

政坛领袖的博客生活(图)

  韩国将举行博客审判

  韩国行政法院将在4月末首次通过“博客”和“网上公告栏”进行审判。当事人在审判期间,可以把自己要陈述的内容上传到博客或公告栏上。如果一方上传诉讼资料或证据,其内容会立刻传送给另一方。博客审判中,如果某些环节有当面对质的必要,双方可以再转到法庭上进行辩论。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