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版“西西里仇杀”(国际随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2: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历史上,意大利西西里岛曾是一个“仇杀之乡”。岛内不同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结下恩怨,于是冤冤相报,互相仇杀,而且代代相传。西西里还是黑手党的发源地,这一社会组织形态不仅蔓延到意大利本土,而且衍生到欧洲其它国家和美国。 “西西里仇杀”的背景固然是一种特定文化的传承,也和社会的某种无政府状态有关。在无政府状态下,各种亚组织的法外执法,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
当前的中东,似也沦入“西西里仇杀”的乱局与悲剧,只是规模更大,参与者更多,参与者上升到国家层级。以色列军方的“十倍报复”之说,便是一种典型的“西西里仇杀”心理。 以色列对加纳村的空袭,造成数十名儿童横死的惨象,震惊了联合国。但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席声明中,连“立即停火”的要求也未能提出,凸显了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凸显了国际组织的无力感。 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看到加纳村儿童惨死的情景后,不由自主地说:“看在孩子的面上,停火吧”。但另一方面,美国却在联合国力阻安理会主席声明中提出“立即停火”,因为以色列尚未实现军事目的。看来,在国际政治动力学中,良知和慈悲的因素是很单薄的。 仇恨在双边延展,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在积累着愤怒和仇恨,以色列在强化着强硬的社会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以暴易暴,便容易成为不二的选择。悲剧也在双边延展,黎巴嫩的难民已近百万,以色列据说也有30多万难民。 “仇杀”政治是一个双边的悲剧,又是一个难解的死结。中东版的“西西里仇杀”悲剧表明,人类和人类组织在面对自然时,取得了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但在面对自己时,在解决彼此关系时,尚保留着中世纪的诸多遗传。 黄 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