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眼中真实的拆弹部队

  

我眼中真实的拆弹部队
路边炸弹爆炸,美军士兵逃向安全地区
我眼中真实的拆弹部队
美军拆弹小组正准备拆除炸弹

  记者在巴格达现场报道

  ●在电影反映的年代,美军制服还是沙漠迷彩,不是电影中的数字迷彩。的确,电影中的美军制服和记者眼下在巴格达亲眼看到的一模一样,颜色发青。

  ●美军与武装人员互相狙杀的情节中,美军使用的是M82A1反器材枪。“那枪绝不是用来打狙击的,这是电影的硬伤,显得比较业余。”

  反映伊拉克战争后美军在巴格达作战的影片《拆弹部队》成为今年奥斯卡奖最大赢家,独获6项大奖。不过,不少曾在伊拉克服役的美军官兵批评影片存在不实之处。一名退役美军“拆弹专家”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拆弹部队的真实工作状况和如何在爆炸丛生的伊拉克求生。

  找弹

  “注意不该出现的东西”

  与电影相似度:★★★★

  这名退役华裔士兵姓刘,曾在巴格达服役很长时间,任务是排除地雷。他说,美军专门负责排除炸弹的部门叫拆弹组,是排雷组的升级版。排除路边炸弹的工作与排除地雷性质相通,《拆弹部队》中的情节基本属实。

  记者向这名刘姓士兵请教,如何在满地垃圾中发现路边炸弹。他说,识别路边炸弹的逻辑非常简单,“那些东西不该出现在这里”。美军的巡逻路线比较固定,对巡逻区都有照片备案,比如,一个家禽市场,平时地面都是动物尸体,如果某一天突然多了一堆砂石,就非常可疑。美军一般都会要求巡逻区内的商户定时清理垃圾,所以巡逻路面比较干净。一旦突然多了一堆垃圾,会立刻引起注意。

  拆弹

  “比电影更复杂与缓慢”

  与电影相似度:★★★

  遇到以上两种情况,根据标准程序,美军通常先设立防护圈,然后拆弹组或者排雷组进入场地。如果发现爆炸物,他们先侦测爆炸物类型,然后决定是拆除还是引爆,工作完毕后清理现场。

  他说,武装人员常用的路边炸弹是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政权遗留的弹药,比如155毫米口径炮弹。这类爆炸物威力极大,爆炸的冲击波就能把人震死,这也就解释了《拆弹部队》片头那名美军为何穿着防护服并且距离很远,却依然被炸身亡。而搜寻并引爆隐藏炸弹通常比电影《拆弹部队》情节更加复杂与缓慢。一名拆弹老兵说,拆弹使命关系重大。在阿富汗,拆弹人员一般不会使用塔隆机器人,因为它在极差路况情况下根本无法走近目标地点。

  保命

  “开车飞快通过拐弯处”

  与电影相似度:★★★★★

  按照这名刘姓美军士兵的说法,武装人员通常将路边炸弹埋藏于道路拐弯处,原因是司机拐弯时一般会减速,炸弹在那里杀伤范围大,容易致使重大伤亡。

  他告诫记者,如果外出采访,开车经过拐弯处时一定要快,尽量减少受到伤害的可能。另外,汽车玻璃一定要用胶带或透明胶布贴成米字形,减少爆炸时玻璃飞溅的可能性。这些与电影情节讲述的保命方法基本类似。

  伊拉克武装人员对部族长老非常尊敬。“当地有些老人一般能知道何时、哪里会发生袭击,因此在驻地附近与他们搞好关系很重要,”他说。最后要学会观察自己平时出入较为频繁地段的规律,“如果一条路平时有很多人走,突然某一天只有一两个人在观望,你难道不会觉得奇怪吗?”

  亲历

  “我从排爆点正上方的桥上通过”

  记者本人在赴任第一天就遭遇路边炸弹排爆,现在想来仍惊魂未定。记者今年1月中旬抵达巴格达。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记者发现,虽然高速公路有三条车道,但所有的车都在一条靠边的车道上行驶,司机们探出头来朝不远处指指点点。

  100米外的桥下,3辆悍马军车停在路边,10余名伊拉克军人躲在车后,一辆重型排爆装甲车伸出机械手正在处理着什么。分社雇员观察了一会儿说,这是伊拉克军人正在排除路边炸弹。

  由于前面上桥后没有其他路,记者所乘的车辆不得不开到排爆点正上方的桥上。当时车内所有人非常害怕,生怕随时被“轰上天”。“这是什么鬼交通管制啊!哪有这样的!”在记者心中暗自祈祷时,汽车飞驰而过,迅速通过这一是非之地。在巴格达生活一段时间后,由于每天城内爆炸声不绝于耳,记者已能凭耳朵辨别什么爆炸由路边炸弹引起,什么由迫击炮弹引起,而且基本准确。3月7日伊拉克议会选举日,从早晨开始,各种袭击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记者在路边采访过程中听到3次爆炸。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