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智利被困矿工急于升井打乱救援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5日04:50  扬子晚报
智利被困矿工急于升井打乱救援计划
54岁班长乌尔苏亚升井后振臂欢呼,右边是智利总统皮涅拉。

智利被困矿工急于升井打乱救援计划
下井救援人员最后打出庆祝标语:“智利——使命完成”。

智利被困矿工急于升井打乱救援计划
皮涅拉亲自盖上救援通道。

  智利时间13日21时55分(北京时间14日8时55分),圣何塞铜矿最后一名受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安全升井。随后33只绘着智利国旗图案的气球在铜矿上空升起,标志着33名在井下坚守近70天的矿工全部脱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14日表示,中方祝贺智利营救被困矿工行动圆满结束,全体被困矿工成功脱险,并祝愿获救矿工早日恢复健康。马朝旭说,智利被困矿工救援工作中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中方有关企业还派员专程赴智利进行协助。中方很高兴为智利矿工获救作出自己的贡献。

  只用22小时37分钟

  当地时间13日零时10分(北京时间13日11时10分)左右,首名矿工弗洛伦西奥·阿瓦洛斯升井。此后一个个矿工依次回到地面。

  世界目光注视下,当地时间21时42分左右,“凤凰号”缓缓在井下矿工避难所露头,最后一名受困矿工、井下自救行动组织者乌尔苏亚和下到井里协助他们的救援人员握手拥抱,随后进入舱内。

  21时46分左右,救生舱开始上升,井下救援人员拥抱握手,互相祝贺。绞车上的缆绳一圈圈增厚;井上人员唱起歌,和着节拍鼓掌;总统塞瓦斯蒂安·皮涅拉擦拭了一下眼睛。象征救生舱靠近的警笛声响起。人群稍后平静下来,注视标志救生舱与地面距离的指针。指针慢慢向最后一个刻度靠近,直至重合。

  21时55分,救生舱露出井口,乌尔苏亚在一片欢呼声中身披国旗出现在众人面前。乌尔苏亚对总统皮涅拉说:“我们做到了全世界都在期待的事情。我们有力量也有信念,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我们要为了自己的家人而坚持到最后。”皮涅拉称赞乌尔苏亚是一位“伟大的领队”,“经过这件事以后,你已不再是原来的你,整个国家也一样,你已经成为了国家精神的象征。去拥抱妻子和女儿吧”。

  皮涅拉与乌尔苏亚并肩而站,一起高呼:“智利万岁!”然后,两人又带头唱起了智利国歌,乌尔苏亚的亲人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员随后都跟着唱了起来。

  救援人员先前预计,所有人员获救将花36至48小时,但实际上所有矿工返回地面只用22小时37分钟。

  被困矿工心急打乱计划

  与此同时,深入到井下协助矿工升井的6名救援人员也打出庆祝标语:“智利——使命完成”。随后,他们搭乘救生舱陆续升井。当地时间14日零时32分(北京时间14日11时32分),最后一名救援人员冈萨雷斯返回地面。

  冈萨雷斯是升井行动中第一个下井的专家。在送走所有矿工和其他5名救援专家后,他独自在避难所中等候了26分钟,登上救援舱之前,他面对救援用监控录像镜头深鞠一躬,向所有支持和参与救援行动的人表示感谢。他的同事还开玩笑问道:“有没有把下面收拾利索,把灯都关了啊?”

  冈萨雷斯是4个孩子的父亲,有着22年的专业救援经验。在下井前,他曾坚定地表示,只有所有人员都成功升井,他才会搭乘“凤凰”号子弹形救生舱上来。他回到地面后,对皮涅拉说:“我希望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皮涅拉随后关上了救援通道的盖子,宣布救援工作圆满结束。

  尽管此次智利矿难救援工作进展异常顺利,所耗时间比预计时间大大缩短,但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却报道说,其实在救援工作刚刚展开之时,曾发生了一个小小的“程序性错误”。

  BBC网站在报道中指出,冈萨雷斯第一次下井时原本只是为了最后检验一下救援舱和救援通道的安全性,按照计划,他应立即返回地面并让一名医护人员随后下井,协助被困矿工。但被困井下已达69天的33名矿工早已迫不及待,他们临时“取消”了这一程序,让事先确定好的第一名矿工阿瓦洛斯登上救生舱,矿工升井程序就此提前展开。冈萨雷斯只好“将计就计”,并坚持到了最后。

  出事矿场将建纪念碑

  在宣布救援行动圆满结束后不久,皮涅拉又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称赞被困矿工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足以令智利民众感到骄傲。皮涅拉指出:“获救矿工已不再是8月5日他们被困时的样子,他们如今已经变得更加强壮,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们,整个智利的形象也因此得到了提升。我认为今天的智利比以前更加团结与强大,今天的智利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多尊重和声誉。”

  皮涅拉还说:“在过去的69天时间里,被困矿工们表现出来的团结、信念、合作、忠诚以及互相支持的精神足以令每一位智利人感到骄傲与自豪。”他表示,今后将在肇事矿场修建国家纪念碑,向后代展示一种希望。

  矿工健康状况超预期

  智利卫生部长海梅·马纳利奇说,经过检查,大多数升井矿工健康良好,超出预期,状况最好的矿工可能14日出院。马纳利奇在科皮亚波地区医院说,升井人员过半,总体来看,获救矿工“健康好于标准状况”,“所有人心理状况非常好”,“我们对这种情况不感到意外”。马纳利奇称赞救援过程“异常顺利”,救生舱表现“出乎意料得好”,“矿工头顶干净,没有落土”。

  科皮亚波地区医院医生告诉法新社记者,有些升井矿工已接受胸肺检查,除第二名获救的马里奥·塞普尔韦达和年龄最大的戈麦斯。其他人患轻微牙病、皮肤病或角膜受伤。

  第2名被救出来的塞普尔韦达现年39岁,确诊患有硅肺病,但“精神良好”。塞普尔韦达获救后在现场表现激情四射,回到地面时振臂带领救援人员高声欢呼,还为众人带来井底矿石作为纪念品。戈麦斯受困前患上硅肺病,眼下“有些虚弱”。

  ▲

  领袖

  33名智利矿工被困600多米的地底,所幸他们有乌尔苏亚,一个天生领袖,才能坚持69天。

  54岁的矿工班长乌尔苏亚个性坚毅,有着过人的组织和指挥能力,工友们曾经给他取了个“战斗先生”的外号。他挖了30年的矿,虽然只在这个矿坑工作了两个月,但自从8月5日矿坑坍塌后,他一直在漫长受困时间中扮演领导角色,在前17天稳住本来难以收拾的人心和局面,并自愿最后一个回到地面。

  同事们说,乌尔苏亚“冷静,专业”,“血液里流着领袖的气质”。在别的矿场和乌尔苏亚共事过的矿工说,乌尔苏亚对手下永远保护有加,真心爱护他们。

  乌尔苏亚要求受困矿工们即使在不见天日的地底也保持正常作息,以储备体力等待救援。受困期间,乌尔苏亚将矿工分成三组:“105小组”负责留意矿坑整体地形及状况;“坡道小组”负责监测矿坑空气品质与湿度,“避难小组”负责整理矿工暂居的避难所。乌尔苏亚并绘制多张地形图,给地面救援人员做参考。矿坑坍塌时,紧急备粮本来只够吃48小时,但在乌尔苏亚领导下,平均两天才进食一次,结果维持了两周。

  乌尔苏亚强调的纪律也确实执行到最后。开始升井前,矿工们把生活了近十周的600多米地下避难所打扫得干净整齐。

  在营救现场,13日一片节庆气氛,一张张充满着焦虑的面孔苦等近10周后,瞬间绽开笑容。现场谢声不断:谢天谢地、谢神灵、谢救援人员、谢家人亲属与情人。见到矿工一个接一个安全升到地面,多数人说此刻的心情难以形容,两名妇女以生孩子比喻自己的心情,说有如见到婴儿的一刹那,阵痛苦楚瞬间被遗忘。在场男士显得平静,话也不多,但眼眶湿润。“快乐”,“如释重负”,“感恩”,是他们最多的感言。

  每位矿工回到地面时,都会响起刺耳的笛声与闪动灯光,提醒待命的医疗团队提高警觉。警方加强把关,围起牢不可破的屏障,防止好奇民众冲破防线。为避免矿工获救时人群蜂拥而至,警方于当地时间12日晚6时后,即封闭通往矿坑的道路。

  伊莉莎白是矿工塞戈维亚的姐妹,这些天来伊莉莎白几乎已经失声,得用手语表达思想。其实她用不着说话,脸色已说明一切。她脸庞发亮,脚步有力。而在救援开始数小时前,她还两眼茫然地望着巨形吊塔祈求上苍。

  ▲

  数字“33”贯穿整个事件。

  首先,33名矿工受困;其次,救援人员耗时33天打通直径66厘米的救援通道,而66是33的倍数。升井行动原先预期10月13日开始,加上2010年的“10”,总和又是33。矿工第一次告诉地面人员所有人活着时,纸条上所有字母、数字和空格之和也是33。矿工达里奥·塞哥维亚的姐姐说:“33无处不在,全都吻合。这是一个奇迹。”

  矿工地下分工度过艰难时刻

  智利矿难救援是一个令世人鼓舞的奇迹。矿工们自始至终坚定的生命信念,智利政府、矿工家属以及其他各方永不言弃的倾力支持和救援,让奇迹成为现实。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方事故,正在矿井地下700米深处作业的33名矿工被困其中,生死未卜。8月22日,经过17天的努力,从地下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33人全部平安无事。

  被困的矿工们,面对生死未卜的前景,想必不可能完全没有绝望的情绪,但是他们终于能够走出绝望,安然走过时刻与死神面对的17天,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淡定。坚定的生命信念,注定了33名矿工将成为这次创造生命奇迹的主角。

  17天的时间里,矿工们积极自救,等待可能到来的救援。这期间,他们严格定量食物分配,规定每人每48小时只能吃两匙金枪鱼、半块饼干,喝半杯牛奶。富有经验的矿工带领大家利用避难所中能找到的一切资源,比如用汽车蓄电池作为照明能源,收集岩层中的水源作为饮用水,以此艰难却坚强地延续着生命。

  跟地面取得联系后,地下的一切更加井然有序。矿工们模拟白天的节奏,每天早上8点起床,并进行一定量的劳动,比如整理床铺、接受地面送来的物资、清理废弃物和垃圾、绘制地形图等。

  他们在33个人中还分配了不同的角色,有人当医生,有人当牧师,有人客串主持人,有人担任作家和诗人记录地下生活,组成一个小型地下社会。他们同时也进行定量运动以控制体重,以方便顺利升井。

  信心、耐心和乐观伴随着矿工们在井下的日子。他们在井下尝试着各种娱乐,包括玩纸牌、多米诺骨牌和掷骰子游戏,用音乐播放器听音乐。矿工们还用地面送来的一台摄像机记录下井下生活的点滴,还记录下了相互逗乐的时长达8小时的笑话。

  被困矿工中年纪最小的仅19岁,年龄最长的已达63岁。在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环境中,这个“生命小组”的成员们已亲如家人。在决定升井顺序的讨论中,矿工们发生了争执,都希望自己的“兄弟”先于自己出井,志愿做最后一名升井的人。矿工们这段对话的音频在智利电视台播出后,智利全国民众为之动容。

  矿难发生后,矿工家属们就在铜矿前建起了“希望营地”。智利总统皮涅拉在矿难发生后,立即中断了对南美邻国的访问,赶赴现场指导。

  地面救援人员利用一套名为“白兰鸽”的筒状容器,每天通过之前打通的三个小通道,向矿工输送水、食品、药物、家属信函等物品。救援专家建议矿工们在井下分隔出“餐区”、“运动区”、“工作区”以及如厕和睡觉的“生活区”,利用“白兰鸽”输送的物资组织“歌咏比赛”,“棋牌比赛”或者玩电子游戏来放松身心,静待救援。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打通通道,智利政府与来自本国及美国、瑞士等国的救援以及地质专家讨论出台了A、B、C三个通道挖掘方案。为了保证营救工作万无一失,救援人员制定了严密的升井计划和备用计划。

  国际援助是保证救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航天局派出了专家小组赴救援现场协助营救工作;澳大利亚运去了重型挖掘机,投入到“计划A”的通道挖掘中。中国三一集团设计生产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成为“计划B”备用方案中承担吊装任务的起重机。   据新华社

  智利矿难救援是一个令世人鼓舞的奇迹。矿工们自始至终坚定的生命信念,智利政府、矿工家属以及其他各方永不言弃的倾力支持和救援,让奇迹成为现实。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圣何塞铜矿发生严重塌方事故,正在矿井地下700米深处作业的33名矿工被困其中,生死未卜。8月22日,经过17天的努力,从地下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33人全部平安无事。

  被困的矿工们,面对生死未卜的前景,想必不可能完全没有绝望的情绪,但是他们终于能够走出绝望,安然走过时刻与死神面对的17天,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淡定。坚定的生命信念,注定了33名矿工将成为这次创造生命奇迹的主角。

  17天的时间里,矿工们积极自救,等待可能到来的救援。这期间,他们严格定量食物分配,规定每人每48小时只能吃两匙金枪鱼、半块饼干,喝半杯牛奶。富有经验的矿工带领大家利用避难所中能找到的一切资源,比如用汽车蓄电池作为照明能源,收集岩层中的水源作为饮用水,以此艰难却坚强地延续着生命。

  跟地面取得联系后,地下的一切更加井然有序。矿工们模拟白天的节奏,每天早上8点起床,并进行一定量的劳动,比如整理床铺、接受地面送来的物资、清理废弃物和垃圾、绘制地形图等。

  他们在33个人中还分配了不同的角色,有人当医生,有人当牧师,有人客串主持人,有人担任作家和诗人记录地下生活,组成一个小型地下社会。他们同时也进行定量运动以控制体重,以方便顺利升井。

  信心、耐心和乐观伴随着矿工们在井下的日子。他们在井下尝试着各种娱乐,包括玩纸牌、多米诺骨牌和掷骰子游戏,用音乐播放器听音乐。矿工们还用地面送来的一台摄像机记录下井下生活的点滴,还记录下了相互逗乐的时长达8小时的笑话。

  被困矿工中年纪最小的仅19岁,年龄最长的已达63岁。在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环境中,这个“生命小组”的成员们已亲如家人。在决定升井顺序的讨论中,矿工们发生了争执,都希望自己的“兄弟”先于自己出井,志愿做最后一名升井的人。矿工们这段对话的音频在智利电视台播出后,智利全国民众为之动容。

  矿难发生后,矿工家属们就在铜矿前建起了“希望营地”。智利总统皮涅拉在矿难发生后,立即中断了对南美邻国的访问,赶赴现场指导。

  地面救援人员利用一套名为“白兰鸽”的筒状容器,每天通过之前打通的三个小通道,向矿工输送水、食品、药物、家属信函等物品。救援专家建议矿工们在井下分隔出“餐区”、“运动区”、“工作区”以及如厕和睡觉的“生活区”,利用“白兰鸽”输送的物资组织“歌咏比赛”,“棋牌比赛”或者玩电子游戏来放松身心,静待救援。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打通通道,智利政府与来自本国及美国、瑞士等国的救援以及地质专家讨论出台了A、B、C三个通道挖掘方案。为了保证营救工作万无一失,救援人员制定了严密的升井计划和备用计划。

  国际援助是保证救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航天局派出了专家小组赴救援现场协助营救工作;澳大利亚运去了重型挖掘机,投入到“计划A”的通道挖掘中。中国三一集团设计生产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成为“计划B”备用方案中承担吊装任务的起重机。   据新华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智利 矿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