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领导美顶尖智库中国中心 重点研究省市领导

2014年03月06日03:49  京华时报 微博
李成资料图 李成资料图
     易鹏资料图 易鹏资料图
王辉耀资料图 王辉耀资料图

  全球第一智库中国中心首位华裔掌门履新

  美智库重点关注中国省市领导

  ‘3月3日,全球第一智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迎来了首位华裔主任——李成。在西方人扎堆的美国智库界,李成凭借对中国领导人的深入研究闯出了自己的道路,因率先预测中国领导层“技术官僚”的崛起迅速跻身于世界顶级专家之列。3月4日,李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工作重点是研究中国省市级政府的领导层。

  此次李成执掌美国顶级智库中国中心,无疑将给中美智库合作架起一座桥梁。’

  引领顶级中国问题研究团队

  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上千家智库中最负盛名的一家,以“高质量、独立性、影响力”力压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机构,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第一智库。学会重点研究外交关系、全球经济和美国国家治理,为美国政府决策提供意见,并为政府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成立于2006年,主要聚焦中国的崛起及其对美国、中国邻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并就此提供前沿的研究与分析。

  今年2月21日,李成被任命为桑顿中心主任,3月3日正式上任,一跃成为美国顶级中国问题研究团队的领头羊。他的团队中云集了众多政治明星,包括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的杰弗里·贝德、克林顿时期任国家安全事务总统特别助理的李侃如、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等,其中很多人至今仍是奥巴马政府高官们获取信息的源泉。

  未来重点研究省市政府领导

  3月3日,李成带领自己的明星团队踏上了新的征程。虽然背靠布鲁金斯学会这棵大树,李成认为,保持桑顿中心的领先地位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他说,中国的日新月异需要智囊们持续监测,及时提供前瞻性的分析。

  李成介绍,中心3月和4月将举办多场活动,加强中美两国年轻学者的交流,话题包括两国关系的未来、年轻企业家群体影响力的增长等。他们还将加强对中国省市级政府领导层的研究,促进美国州政府与中国省政府之间的互动。另外,他们还将目光投向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届时将为民主党及共和党候选人、国会议员提供建议。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关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李成还计划近期出版两本书籍。第一本书主要总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五代领导人执政时期的特点,讲述由前两者领导的强人政治时代转变为集体领导时代的重大政治过渡,以及其间中国政治结构、支配政治精英的规则,和政策形成过程的深刻变化。第二本书仍以上海中产阶层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2009年至2014年的调查,讲述上海的海归及本土中产阶层价值观的差异和变化。

  建议中国智库保持独立性

  作为美国智库的领导层,李成对中国智库的发展颇感兴趣。他说,中国的智库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做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及社会问题研究领域。另外,中国现在也出现了与美国相似的“旋转门”现象,但主要是退休的官员进入智库,很少出现年轻的智库成员进入政府的情况,他相信未来这一现象将有所改善。

  他同时建议,中国智库的学者们要更多争取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一点关键是靠保证研究的质量及独立性。他指出,布鲁金斯学会之所以重要,依靠的是长期树立的对“高质量、独立性、影响力”的追求,而不是与政府官员走得多近。他们设立了各种规则保证独立性,即接受捐赠之初告知对方不能影响研究本身,研究员不能以在学会中的身份支持某一党派,每年申报演讲等获得的财产等。李成还建议中国的民间智库拥有更多包容性,期待有一天看到中国智库的美国研究中出现美国籍的领导。

  采访最后,李成高度评价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执政第一年的成绩,他积极地谈论了轰轰烈烈的反腐斗争,对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的审判,以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

  李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他说,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对融入世界的渴望、雄厚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巨大优势。他认为,任何人,任何事件,即使是当前的房地产泡沫或金融危机,都不能阻止中国前进的步伐,“关键在于中国领导人如何抓住机遇”。

  □人物

  误入“歧途”的中国高层研究专家

  李成诞生于上海,1985年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亚洲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后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李成2006年加入布鲁金斯学会,任桑顿中心研究部主任。目前他兼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和由杰出美籍华人组成的精英组织美国百人会成员,并曾担任百人会副会长。

  李成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尤其是他对于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然而,谁也没想到,很多年前,这只美国智库中的领头羊怀揣的梦想仅与文学有关。

  选错专业开始“吃中国饭”

  1956年,李成诞生于上海,是七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初中毕业后,他进入一所中专卫校求学,并在当地一所医院工作。之后,李成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就读,其间对比较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5年,29岁的李成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文学。由于不了解该校亚洲学研究项目包含文学、语言和政治经济三个方向,李成阴差阳错地选择了政治经济学,而当时转系几乎不可能。庆幸的是,他遇上了自己的导师、著名的中国研究政治学家罗伯特·斯卡拉皮诺。在他的指引下,李成爱上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当时,他们这批

  留学生学习英语时间太短,对美国政治及社会缺乏了解,要想在大学中生存下去,必须充分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经历,而他们同时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深刻,很多人选择了以中国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的“吃中国饭”,李成就是其中一员。

  预测“技术官僚”崛起走红

  谈到选择中国领导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李成至今仍忍俊不禁。1987年,李成在选择硕士论文题目时犯了难,于是向导师求教。斯卡拉皮诺当时非常忙碌,只给了他15分钟,李成以说快板的速度描述了两个选择:研究中国的五四运动或是中国领导层“技术官僚”的兴起。斯卡拉皮诺果断地让他选择后者,因为关于后者的研究寥寥无几。

  从那以后,李成积极搜集中国官方公开的资料,以及香港、台湾、海外的新闻报道,逐渐建起了中国领导人的数据库,经过不断更新升级,数据库如今囊括了两万多名中国精英,涉及党、政、军、地方、企业、教育等各领域。

  同一年,李成率先预测了中国“技术官僚”的崛起,并称“技术官僚”将构成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领导层的主体,此前从未有人用这一词汇描述中国政府的官员们。李成的数据库清晰地反映了中国政治精英的轨迹,此后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和温家宝等拥有技术背景的人相继踏入领导行列。

  李成的研究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过去10年间,随着中国领导人引来世界越来越多关注,李成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受到认可。

  □解读

  中国民间智库

  在美国,民间智库是主流,但在中国,民间智库却是弱势群体。他们在经费保障、项目来源、成果上呈通道、建言献策平台上先天不足,却依然坚守着阵地,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在众多民间智库看来,所谓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要破除体制的约束,这也是许多政府智库专家加入民间智库的原因。

  1.中国民间智库做什么?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秘书长苗绿: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应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目标。一旦影响公共决策,则应以公共利益为考量,还要保持研究的独立性,不能被某一政府派别或出资方所左右,这就是民间智库存在的意义。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我们的研究主要围绕全球化这一话题,包括人才的全球化,以及企业的全球化。另外,我们还会承接一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课题。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我们的研究主要以经济为主,组成人员包括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以及北大的一些中青年学者。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一些企业的赞助,或是承接政府的课题。

  2.与政府智库有何差异?

  易鹏:民间智库的机制更为灵活,可以吸纳国内各研究所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海外的专家。但是我们的资金不如政府智库雄厚,而且缺乏人脉与资源的积累。

  3.民间智库如何发挥影响力?

  王辉耀:我们承接了很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课题,为其建言献策,其中有很多被采纳。

  易鹏:我们目前提出了20多个自主课题,都是“对国策有影响”的课题,例如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这类课题计划每年做4个左右。另外,我们还与参加此次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合作,为他们的议案提案建言。

  4.民间智库发展最大的掣肘?

  王辉耀: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寻找资金。

  易鹏:我们最大的难题是缺乏人才。

  本版文字京华时报记者董菁

(原标题:美智库重点关注中国省市领导)

(编辑:SN06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血色昆明:29条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
  • 体育亚预赛国足1-3伊拉克 靠泰国帮忙终出线
  • 娱乐张国立:我们拍《纸牌屋》肯定通不过审查
  • 财经蒋洁敏派栗东生赴川:安排做啥他不得不做
  • 科技热播韩剧《星你》捧红社交应用LINE
  • 博客医生:昆明救治伤员所见所感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委员提议公务员加薪挨万人骂工资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