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场正在波兰小城召开的大会 事关全人类命运

这场正在波兰小城召开的大会 事关全人类命运
2018年12月05日 15:28 参考消息

  原标题:这场正在波兰小城召开的大会,事关全人类命运——

  未来两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势必成为全球瞩目之地。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自2日起在这里召开。按照计划,本次大会将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最后谈判。有了这些细则,各国执行《巴黎协定》以实现全球控温目标将更加有章可循。然而,近年不断有外媒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拯救《巴黎协定》”。

▲12月3日,在波兰卡托维兹,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左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发言。  ▲12月3日,在波兰卡托维兹,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左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发言。

  作为《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全球近200个国家于2015年共同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提出各方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不过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注意到,三年前,全世界为《巴黎协定》终于签署而欢欣鼓舞,各国无论财力多寡都愿意参与其中,但三年之后,当年的欢腾却已经消散。不仅美国公开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伊拉克、伊朗等国至今尚未正式核准该协定。澳大利亚、巴西则在右翼政府上台后,对参与国际气候保护意兴阑珊。

▲12月3日,在波兰卡托维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发言。▲12月3日,在波兰卡托维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发言。

  一些国家在共识面前却步,不乏认为控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造成了对本国的不公,拖累经济发展。然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迎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表示,《巴黎协定》的存在本身就是变化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下,各方利益诉求达成再平衡的结果,这份协定能够达成已经意味着它在各方之间达成了相对公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周鑫宇则就当前部分国家出现反对之声的原因对参考消息网分析说,这种全球治理方面国际合作的退步,也是整个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动摇的结果。

  3日,美联社发表报道称,对于眼前这次气候变化会议,人们的关注度之所以明显上升,就是因为19个主要经济体在上周末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确认,将致力于履行《巴黎协定》,而唯一坚持不合作者就是美国。

▲霍金警告助长全球变暖,特朗普可能会把地球变成金星。(视觉中国)▲霍金警告助长全球变暖,特朗普可能会把地球变成金星。(视觉中国)

  不过,“尽管地缘政治状况反复无常,但事实证明,有关气候问题的共识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联合国气候问题办事处前主任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如是说。据陈迎介绍,美国国内以加州为代表的很多州、城市、企业正在采取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方面都发出了积极信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也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能只看到政府的举动。

  陈迎认为,基于当前总体形势判断,少数国家的立场其实难以撼动国际大趋势,各方仍普遍愿意继续坚定落实《巴黎协定》,所以她也对本次卡托维兹谈判的前景比较看好。有舆论注意到,在刚刚结束的G20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对签署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国家表示了“非常强烈的支持”。国际环保人士日前也有指出,气候保护是如今的趋势,只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还不够快。

  的确,各国落实《巴黎协定》的意愿不仅来自认知形成的大趋势,更来自眼前亲历的现实威胁。就在几天前,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的专家联手国内一线气候变化学者编撰发布了第十部气候变化绿皮书,陈迎作为本书副主编强调说,气候变化挑战已经非常严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她提到,2016是有气象观测以来在气温、海冰、海洋温度等六方面数据全面破历史纪录的一年,2017年则是有气象观测以来的第二个最暖年,而且还是最暖的一个非厄尔尼诺年。各地日益频发的飓风、洪水等灾害,以及其中潜在的种种风险,都使得国际社会要更加严肃地对待。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8:聚首卡托维兹》中即有指出,气候变化与贫困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对贫困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是加剧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二是增加了新的贫困人口数量(包括大量的城市新贫民)。

  关于气候变暖的怀疑论尽管目前仍然存在,但全球近900名科学家组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给出的科学结论是,至少近50年来,人为排放造成的气候变暖远远大于自然变率,人为因素导致气候变暖是主流科学界的共识。

  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以后,世界政治气候已经发生了改变,而全球治理的发展很难跨过政府来实现。近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主动做出的努力是:2017年碳排放强度比2016年下降5.1%,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比2020年提前3年实现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在未来面对这一领域的全球治理合作,“中国可以做的一是做好自己,二是推动宣传,与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加强合作,促进西方政府承担责任。”周鑫宇如是说。

责任编辑:张岩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