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巨头们裁员的背后不只是经济因素 还有它

巨头们裁员的背后不只是经济因素 还有它
2018年12月06日 23:47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巨头们裁员的背后不只是经济因素,还有它……

  原创: 冯玲玲

  一场寒冬。

  寒冬将至,伴随强冷空气而来的,还有一阵全球裁员风暴。

  据不完全统计,欧美地区已陆续出现近十家巨头企业开始裁员,福特、大众、通用、宜家、拜耳等企业近期纷纷公布裁员计划。另外,国内一大代工基地富士康也宣布裁员10%非技术工人,预计裁员人数达到3.4万以上。

  有部分经济学家将此轮裁员潮归因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阵痛,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原因。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裁员风暴因何而来?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这一轮裁员潮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但目前宣布大规模裁员的公司大多是制造业企业。

  对此,彭支伟列举了三方面主要原因: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制造业景气指数下降;全球贸易摩擦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支出加大;全球技术创新的浪潮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导致产品更替,许多跨国公司的传统产品需求下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许多跨国企业不得不通过“瘦身”、抛弃边缘部门、削减成本来维持运营。

  通用、福特、宜家、拜耳等企业便是很好的佐证。11月底,通用汽车宣布将在2019年关闭5家北美工厂,裁员15%北美全职员工,波及超过1.5万人。通用此前透露,此次裁员的主要原因是通用汽车要加速转型,提高盈利能力,通过优化成本来推动未来的进一步举措。

  继通用汽车后,福特紧跟后尘。福特汽车表示,计划在2019年年中之前裁员,规模未定。福特将在未来3-5年耗资110亿美元对公司进行重组,以扭转公司业绩下滑势头。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称,福特汽车的重组计划可能导致高达2.5万名员工失业。

  宜家此次裁员更多是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模式对全球实体零售造成的冲击,而拜耳为改善公司成本架构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同时拟剥离多项业务。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看来,这波裁员潮并不能简单归咎于经济原因。

  陈凤英在接受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裁员潮表面上看来自于科技革命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但在这种冲击作用的背后,是经济原因与政治博弈双重作用的结果。

  “此次裁员潮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复杂化就来自于其中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导致生产成本和不确定性都在上升,经济因素与政治博弈的双重影响加剧了科技革命对传统产业的冲击。”陈凤英说。

  在陈凤英看来,全球裁员潮是科技革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也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加入此次裁员大军的企业大部分来自车企。彭支伟对此表示,其中确实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对传统车企造成的冲击,但另一方面,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空间缩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在今年的中国已经表现出来。

  风暴会持续多久?

  “裁员浪潮不会是短期的。”陈凤英说。

  陈凤英认为,科技革命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必然会冲击就业,这种外溢效应将长期存在。但她同时指出,这种外溢效应并非都是负面影响,它也有正面作用。

  “科技革命对传统产业造成的冲击可能会为新兴国家或地区创造就业机会。随着传统产业的转移,异地办厂、异地就业将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陈凤英说。

  彭支伟对此持类似意见。彭支伟告诉记者,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不能很好适应未来技术革新和消费习惯变革的企业被迫裁员,但这也为一些新兴行业企业的成长创造了空间。

  彭支伟补充称,此次跨国企业裁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市场整体成长性较强的地区或国家,跨国企业的裁员幅度可能比在其他地区小,通用汽车关闭美国工厂而非中国工厂就是一个例子。

  对于此次全球裁员风暴,陈凤英表示,它对中国也存在一定的警示意义。一方面,中国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超前布局的能力,紧紧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紧跟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动向,不可忽视经济背后的政治博弈的力量。

  “在现阶段的调整中,国际经济关系可能还会紧张,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警惕。”陈凤英说。

责任编辑:刘光博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