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胜假新闻”——BBC的倡议是认真的吗?
“准确、公正、不偏不倚是BBC一切新闻工作的核心。”
这句话,曾是BBC广为流传的编辑原则。这样的原则,近来却屡屡被打破。
谭主做了个梳理发现,最近两年,BBC有关中国的失实报道,着实有点多。
就在除夕当晚,BBC世界新闻台因涉华报道有关内容违反新闻应当真实、公正的要求,被中国主管部门限制落地。
BBC的“公正”被自己打破了。
可能正是“心虚”,BBC从去年8月到今年的40余篇涉疆报道中,有30篇都没有记者署名。这些匿名报道多是二手信息的引用。
这样的操作手法显然不符合BBC“客观”“公正”的追求。
被中国限制落地后,BBC发言人回应称:“BBC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国际新闻广播机构。”
真的还值得信赖么?
英国《每日快报》最近专门发表了一篇题为《BBC的失败》的文章。
文章提到,一项针对1700人的民意调查发现,几乎一半的人(47%)表示,BBC近年来在新闻报道方面一直不公正。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论,不知道BBC是否会羞愧。
BBC有一个挺著名的栏目,叫“BBC事实核查”(The BBC Reality Check),专门对各种假新闻和阴谋论进行辟谣和核查。
不知道BBC现在是否有勇气核查一下自己最近做的假新闻,又是否有勇气追问一下作假背后的动机。
谭主往前追溯也发现,实际上,BBC在一些国际新闻上的“失实报道”,由来已久。
早在二战期间,BBC就在支持英国海外军事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BBC全球服务频道(BBC World Service)与英国情报研究局(IRD)保持着密切联系。
英国情报研究局是英国外交部的重要分支机构,也是外交部规模最大、资金最充裕的部门之一。
保罗·拉什马曾在《英国秘密传播战》一书中说,“二战期间,英国情报研究局的材料大量涌入BBC,并被定向传送到新闻台、访谈撰稿人和不同的专业记者手中”。
伊朗1953年政变就是BBC 服务于情报机构最好的例子。
当时在任的伊朗首相摩萨台干了一件令英国十分不满的事儿,即把伊朗石油业国有化。在此之前,伊朗的石油资源一直由英国的英伊石油公司掌控,收益也大多被盘剥。
英伊石油公司在1947年的税后盈利达4000万英镑,伊朗仅能分得700万英镑。
摩萨台在阐释新政时曾明确喊话英国:
尽管摩萨台由伊朗民主选举产生,但利益面前,BBC的某些人决定参与对民主的干预,英国军情六处指导BBC波斯语频道播送了大量丑化摩萨台的报道,其中不乏污蔑时任政府的假新闻。
1953年,摩萨台下台,伊朗国内局势动荡。政变后,英美等石油公司组成的财团持有伊朗90%左右的石油出口所有权。
时过境迁,BBC第四广播电台(BBC Radio 4)在一个名为“文件”(Document)的节目中承认了自己曾经在政变中发挥作用。
在2011年8月18日播出的纪录片中,BBC波斯语频道也承认参与政变。
不止是为利益集团站台,BBC选择更进一步,参与操纵别国政权,顺带着让别国的民众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BBC在一些国际新闻议题上的造假行为,甚至到了让BBC驻外机构负责人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2019年2月13日,BBC叙利亚新闻报道制片人利亚姆·达拉提在推特上发表了一个推文,公开了一个被掩盖已久的“秘密”:
2018年4月在杜马市拍摄的“化学武器袭击医院”视频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新闻”。
在这个视频中,叙利亚杜马镇遭受“化学武器袭击”,许多妇女和儿童受到袭击。有的口吐白沫、有的已经死亡,尸体中还有年幼的孩子。
尽管叙利亚政府从一开始就声明视频造假,但BBC的新闻标题一直赫然写着,叙利亚政府军“化学攻击”。
吊诡的是,利亚姆·达拉提的声明发出不久后,他的推特账号就成了被限制状态,所有推文都不可见。
事实上,后来进入杜马镇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调查小组并没有发现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的确凿证据,但BBC从来没有为传播谣言道过歉。
而这个谣言,让叙利亚人坠入深渊。
还记得这张图片么?
这是2018年4月9日,叙利亚代表巴沙尔·贾法里在联合国会议现场外落寞的身影。
那时候,贾法里刚刚与英美等国在联合国会议上就“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事情展开辩论。
5天之后,在未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英美向叙利亚投下上百枚巡航导弹,战火中挣扎了多年的叙利亚人,再次被推入深渊。
BBC为什么热衷参与煽动叙利亚和其他国家的政权更迭?
这个问题,英国学者大卫·塞奇威克也很好奇,2020年年初,他专门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假新闻工厂:来自英国广播公司的故事》。
大卫·塞奇威克有一个核心观点:
这种转变,让BBC的一些人已经忘了自己最初的定位,也让假新闻的毒性在本国蔓延。
说起BBC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到《皇家宪章》。
《皇家宪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的目的是保障有关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BBC于1927年获得《皇家宪章》。
根据《皇家宪章》的规定,BBC 属于公营性质的广播电视机构,为了维护其独立性,保证其不受商业侵害,BBC几乎没有商业广告收入,其四分之三收视费来源于民众上交的“电视牌照费”。
这也是BBC自称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源头。
但当BBC的某些人开始考虑某些狭隘的利益,所谓的公正客观自然会受到影响,新闻操作规范也会被侵蚀,而这种侵蚀已经不局限于国际报道,而开始向英国国内蔓延。
撒谎失控的一次典型是2012年的11月2日,BBC的《新闻之夜》播出了一则调查新闻,称保守党的一名前上院议员麦卡尔平与性侵案相关。
节目播出前,主编还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预告:今晚将播出一个重磅新闻。
结果这则重磅新闻被“打假”了。
根据《泰晤士报》的揭露,这一误导性报道前的调查工作是在短短几天内完成的,一些BBC内部人士认为调查结果可能证据不足,但这个节目还是按时播出了。
报道丑闻让民众大怒,连BBC的著名播音员迪布雷比(Jonathan Dimbleby)都在当时评价称:在公众眼中,BBC现在是“一艘没有桅杆的船正在撞向礁石”。
最后,刚刚上任54天的BBC总裁乔治·恩特威斯不得不引咎辞职。
在7年之后的2019年,这档《新闻之夜》节目邀请了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进行访谈,主持人没有改掉老毛病,把没有丝毫依据的假事实当成提问的前提:
成千上万,张嘴就来。
面对这样的信口开河,刘晓明大使进行了当面驳斥,当场质疑这个数字来源,主持人一会说是联合国的某个报告、一会说是有关报道,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信源。
而后,面对刘大使对中国设立教培中心的初衷和效果、中国对少数民族信仰的态度和立场以及邀请外交官和记者前往实地探访等回应时,主持人只能匆匆收场,转移到下一个话题。
在背离初衷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让英国人心生厌倦。
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在一个1300人的民意调查中,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BBC没有做到不偏不倚,需要另一个新闻频道提供不同的视角。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BBC回应中国制裁声明的评论区,成了民众吐槽BBC的控诉大会。
中国这次对BBC作出的处理,正是一次提醒:观点可能不同,真相只有一个。
真相是媒体的生命。可靠的新闻、权威的信息体现着媒体的责任和素养。报道事实、传递真相是媒体的职责。
实际上,BBC自身也苦假新闻久矣。
两年前大约同一时间,BBC总裁托尼·霍尔在FT中文网专门撰写过的一篇文章。
文章里,霍尔说假新闻是我们社会的血液中流淌的毒药,它们已经成为牟取经济或政治利益的工具,全球媒体应该共同应对。
BBC自己也曾被造过谣。有一次是说,BBC收到了一份所谓国防机密通知,要求其不再报道某抗议活动。
为了应对假新闻,“BBC事实核查”栏目是BBC每天更新的固定内容。
谭主发现,这个栏目还曾就新冠肺炎疫情问题,核查过关于中国的谣言。
最近一次是2020年6月。
当时,一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论文通过对武汉几所医院附近交通流量和关键词搜索量的分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早在2019年8月底可能就在武汉暴发。
BBC核查之后的结果是,哈佛大学论文的结论缺乏足够依据。
遗憾的是,到了今年,BBC又在涉新冠疫情新闻视频中将疫情与政治挂钩,重新翻炒疫情“隐瞒论”“源头论”“责任论”。
这一次,BBC还有勇气核查一下自己、改过自新么?还有勇气正视自己“准确、公正、不偏不倚”的编辑原则么?
媒体是增进理解,推动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全球媒体都有责任,让国际舆论场上的谣言,少一些,再少一些。
谭主记得,BBC曾经专门发起了一个国际反捏造虚假资讯倡议——“战胜假新闻”(Beyond Fake News)。
然而,倡议仅仅用嘴巴呼吁是不够的,还需要实际行动来落实。
BBC要想重新获得全球信任,请拿出诚意。
来源:玉渊谭天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