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喻晓璇
“绝不应该再拖下去了,也不能再拖下去了。”3月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访问以色列期间告诉记者,恢复伊朗核协议的谈判现在必须要拿出最终的合理解决方案了。
从去年3月起,伊核协议相关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就美国解除对伊制裁及伊朗恢复履约问题已举行数轮会谈,但至今久拖不决。3月2日本是协议相关方预期达成新协议的最后期限,但各方针对会谈结论莫衷一是,谈判日期再度延长。美国与伊朗就几个关键问题仍未达成一致,在一片质疑声中,谈判各方的耐心似乎也将耗尽。
3月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指责伊朗在谈判中态度顽固,他警告伊朗,若这种状态持续,拜登政府将中止谈判。针对美国言论,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2日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表态:“伊朗愿意,但不会永远等待。”他将球踢回美国,暗示伊朗也随时有可能退出。
多方分析认为,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已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时刻,特别是如今俄乌武装冲突已白热化,欧洲的安全与稳定遭动摇,全球油价飙升。人们担忧,若维也纳会谈失败,中东或出现核军备竞赛的风险,世界的和平稳定恐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伊朗的三个关切
3月1日,伊朗表示,在达成新的核协议之前,有三个关键问题仍有待解决,而美国与欧洲缔约方尚未就这些重大问题作出政治决定。哈提卜扎德表示,这三个问题包括美国解除制裁的范围、是否中止对未申报地点发现的铀痕迹审查,以及美国可否保证不会再次退出协议。
美国解除对伊制裁范围一直是伊朗的重要关切。自去年11月本轮维也纳会谈启动以来,这一问题已经出现积极进展。2月4日,美国宣布恢复部分针对伊朗的伊核协议豁免条款,这些豁免措施将允许伊朗与其他国家开展民用核项目合作。但对此伊朗方面回复称,美国的措施力度不够,应全面解除对伊制裁。
此外,伊朗还要求美国将伊斯兰革命卫队从“外国恐怖组织名单和制裁名单”中除名。特朗普政府任命的伊朗行动小组前特别顾问加布里埃尔·诺罗尼亚3月2日在社交网站上称,美国政府目前确实准备“向伊朗作出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让步”,他透露,拜登团队正计划下周撤销对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的制裁。
针对第二个问题,伊朗一直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于伊朗核活动的调查是出于政治动机。但英、法、德的外交官员已经强调,不会接受伊朗结束对其未申报核活动的调查的要求,称这不应被作为达成协议的条件。英国谈判代表斯蒂芬妮·卡克3月1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欧洲三国“将始终拒绝任何损害原子能机构独立性的企图。”
而对于伊朗提出的第三个关切,美国不愿作出承诺。拜登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无法在法律上约束未来的总统遵守该协议,这也是谈判中最困难的部分。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金良祥近日在澎湃新闻撰文指出,伊朗方面也清楚,拜登政府确实保证不了下任政府的政策,但伊朗方面的要求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其真正意图是避免达成协议之后出现不确定性,使其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再次遭到美国制裁,并使其对外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计划免受干扰。
新协议的最终达成也面临着美国国内的舆论压力,共和党人甚至一些民主党人仍对协议持反对态度。尽管拜登政府不必寻求国会授权支持这份新协议,但33名共和党参议员上月在给白宫的一封联名信中警告,任何与伊朗达成的协议都有可能被撕毁,最早会是在2025年1月下一届总统上台之时。
俄乌冲突成变量?
在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之前,恢复伊核协议谈判被认为是西方国家最紧迫的外交优先事项。然而,近两周随着俄乌冲突升级,外界对于伊核协议最终命运的猜测骤然变多,人们很难相信,在乌克兰危机爆发时,西方与俄罗斯的外交官可以平静地坐在维也纳,就同一个目标进行友好谈判。
一向乐观的俄罗斯谈判代表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3月2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与美、英、法、德代表就伊核协议协调的视频与图片。他在前一日称,乌克兰局势对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没有影响。西方外交官也一再表示,为了各方共同利益,伊核问题会被作为独立的议题讨论。
香港《亚洲时报》援引华盛顿军备控制和核不扩散中心研究员萨缪尔·希奇的分析指出,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和俄罗斯均阻止了乌克兰危机破坏两国在伊核问题方面合作的可能性,但这种状态可能难以持续。
“假使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拖得太久,俄罗斯军队也将进一步深入乌克兰,普京可能会通过挫败维也纳谈判来威胁西方。”希奇认为,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小,因为恢复伊核协议符合美俄双方的安全利益,但它确实增加了谈判人员立刻敲定协议的压力。
“从美国的大战略上来说,美国对伊核协议的需要,一方面是所谓‘印太’战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与最近跌入谷底的美俄关系有关。”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从撤离阿富汗到恢复伊核协议,美国目前的中东战略都是为了通过减少在中东地区的投入来配合自身在“印太”与欧洲方向和中、俄的博弈。
《日经亚洲评论》近日一篇评论文章也指出,若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在此关键时刻破裂,随着中、俄、伊三国在经济与安全领域更加密切的合作,美国将面临来自三个方向的地缘政治挑战。
另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危机让伊朗看到了机遇。在俄乌武装冲突白热化之际,美国可能会选择避免另一场危机,因而会急于恢复伊核协议,这也是伊朗在谈判预期结束时向美国提高要价的原因。以色列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尔·本-巴巴安接受《以色列时报》采访时称,乌克兰危机可能会迫使各方仓促达成协议,以便将伊朗问题从议程上删除,从而让西方专注欧洲的危机。
“尽管对伊核协议谈判的久拖不决持悲观态度,但我依然认为,俄乌冲突可能导致西方愿意结束与伊朗的谈判。”伊朗议会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主席法拉哈特皮什上周也对伊朗媒体表示,他认为,美国及其欧洲盟国不想看到伊朗进一步落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其次,他们也想终结俄罗斯在谈判中的影响力。
新协议的意义
从现实角度来看,达成新的伊核协议也确实可解美国燃眉之急。至3月3日,俄乌冲突已将全球石油价格推高至超过每桶110美元,达到2014年9月来的最高位。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伊朗石油重返世界市场可能会让油价下跌至少10%。
据彭博社报道,自去年12月以来,为准备达成协议,伊朗开始将数百万桶石油运入油轮。根据预测,伊朗近海油轮可能储存有6500万至8000万桶石油,在协议达成的前三个月,伊朗的石油日产量可能会达到340万桶(3.4Mbpd),六个月后可能会达到370万桶,而目前这个数字为250万桶。
但从长远来看,任何新的伊核协议都不再如2015年的伊核协议有价值:一方面,比起几年前,伊朗启用了更先进的离心机,西方认为伊朗的技术也已经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新的协议并不会影响伊朗已经在中东扩大的影响力。
由于“极限施压”并未能有效限制伊朗,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曾经坚决反对伊核协议的美国海湾盟友已经改变了主意。自2021年以来,中东各国开启了久违的实用主义对话。海湾国家开始与伊朗接触,土耳其也正与海湾各国、埃及、以色列破冰,阿联酋选择与叙利亚和解,中东的主题由竞争步向务实性合作的尝试。
刘中民认为,新的伊核协议若达成,会使得美伊关系暂时缓和,也会促使以色列对伊朗的政策有所调整,从而为近一年来中东地区局势的缓和提供有利条件。不过就长期而言,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既涉及到地缘政治、又涉及到意识形态,其无法通过一纸协议就得到修复。
“无论如何,伊核协议绝对解决不了自1979年以来40多年间美国跟伊朗之间存在的一种深刻不信任。”刘中民指出,“美伊距离真正的和解还差得远,即使是在技术层面,这次可能也只是形成一种阶段性的安排,并不能彻底解决涉及伊核问题的所有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