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俄罗斯在乌克兰军事行动继续陷入僵局,俄军似乎正试图在若干关键要点上取得一处决定性胜利,以继续增加压力,促使乌克兰接受条件,而乌克兰的态度也出现了软化的迹象。
3月19日,乌克兰政府承认马里乌波尔已经被攻占,守卫此地的亚速营已经被压缩到最后的阵地。泽连斯基给亚速营的两个指挥官发了“乌克兰英雄“勋章,这行为已经有点搞笑了。但这基本上已经宣告了俄国攻占了第一个具有决定性的要地。接下来俄罗斯可能将会在结束这里的战斗后,视乌克兰的反应,将力量集中到基辅、哈尔科夫、北顿涅茨克或者敖德萨中的一个地点,以继续向乌克兰政府施加压力。
虽然这场战争究竟是会继续长期化,还是较快打出一个结局,两种可能性都还不能排除。但目前看,除了某些暗戳戳希望俄罗斯陷入长期战争泥潭的国家,欧洲、俄罗斯、乌克兰、我国,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热切期望和平尽快到来。
高超声速导弹的首次实战
俄罗斯在进行了长达20天的作战之后,开始使用远程精确武器对乌克兰西部地区的重要军事目标展开打击,据称在3月18日首次使用了“匕首“高超声速导弹,摧毁了乌克兰的一个地下弹药库。
这也算是全世界范围内高超声速武器的首次实战记录了,虽然我们目前尚未得到更多关于打击效果和作战过程的信息,但这至少验证了此前大家对于高超声速导弹作战任务的一些想法。
据俄罗斯国防部和乌克兰政府发表的消息来看,遭到攻击的是位于利沃夫以南特里亚京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据称这个基地曾经是苏联时期的核武器储存库,有地下设施。
但是从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打击画面,对比卫星图,却可以看出很难对的上号。当然我这里的卫星图是谷歌地球上2019年拍摄的画面,如果在这之后两年里这个设施有改建,也是可能的。
从卫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地方的地下掩体入口,其实对照更早的卫星图可以看到原本地下掩体入口边上有树林,还比较难以辨认,但现在已经是光秃秃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入口了。
但从这个地下掩体入口的位置和画面中导弹疑似攻击的位置来看,我们也很难想到这个地下设施和攻击的位置有什么联系,为了追求加强防护的需要,地下设施应该是深入山体,而不是往基地所在的平坦区域延伸。
这就奇怪了,要么就是俄罗斯实际上不止发射了一枚导弹,同时攻击了乌克兰军事基地的一个营房和地下设施,要么俄罗斯就是冲着这座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营房来的。乌克兰政府称攻击中有9人身亡,似乎也显示这座营房是遭到了攻击,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
从地下设施角度来说,储存核弹的地下设施应该上方有山体岩层掩护,应该足以抵挡KAB-1500系列重型航空炸弹或者美国BLU-109钻地炸弹的直接打击,甚至是一定当量的核弹近距离触地爆炸的冲击波,但是“匕首”能够有效将其击穿,也表明了高超声速武器在打击这类目标的时候确实能够发挥其他武器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
当然,对这种地下工事的打击有赖于精确掌握其设计图,了解其关键位置信息,那俄罗斯当然会有苏联时代地下工事的详细图纸,这个不成问题。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未来统一战争中可能面对的东南某岛的空军基地,不少都有防护机堡,地下掩体设施,这是巡航导弹、常规航空弹药和陆军的远程火箭炮难以直接摧毁的,解放军火箭军的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滑翔导弹可能是对这类目标最有效的打击手段。相信我们对于俄军这次打击行动的观察,也可以让我们对于未来对此类目标的打击建立更强的信心。
但如果俄罗斯其实并不是去攻击那个可能已经被搬空了的地下仓库,而专门就是针对这座营房来的呢?
那就很有意思了,我们都知道,此前美、俄、乌克兰的高级官员陆续发表关于暗示乌克兰试图拥有核武器的口舌之争。
那么……这个曾经用于存放苏联的核武器的基地,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俄罗斯不惜用一枚高超声速导弹攻击呢?而且还要用无人机在现场拍摄命中画面,几乎故意暴露出自己的真实目标不是那个地下弹药库的呢?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有什么人出于某种原因,到了这里,可能只做短暂停留——而为了攻击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敏感目标,俄罗斯不惜发射了一枚“匕首“来取某人性命呢?
当然这个事情就很阴谋论了,笔者这里完全是在瞎猜,不能承担任何证实的责任。
但如果这样,那么这就表现了高超声速导弹另一个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就是攻击时间敏感目标。
从实时战争地图网站“Liveuamap”上,我们可以看到乌克兰最北方的三个州在当地时间15:12拉响空袭警报,而导弹最终落点附近的伊万诺-弗兰克夫卡州,则在15:13拉响警报,中间相隔仅一分钟。当然这不能说明导弹在1分钟内飞了300多公里,而是表明很可能乌克兰是在导弹飞过后才拉响防空警报,但是这一事实至少说明了高超声速导弹的打击效果就是如此可怕,导弹会在防空警报拉响前命中目标,这对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攻击窗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去年12月,俄罗斯曾经为了“警告”乌克兰,进行了“锆石”高超声速导弹的试射,那次试射中,“锆石”导弹也被用于攻击陆上固定目标。
但目前为止,俄军对乌克兰的打击仍然主要使用亚音速的“口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也是目前俄军在乌克兰冲突中使用最频繁的精确打击武器,这应该主要还是因为“口径”导弹的价格较为低廉。而乌克兰值得使用高价值的“锆石”进行攻击的目标可能不多,但俄罗斯既然已经用了“匕首”,那么接下来使用“锆石”也完全有可能。
此前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俄罗斯“口径”巡航导弹残骸当中发现中国民企的照明用电路板的照片,这或许也从侧面说明了俄罗斯不愿意使用“锆石”这类比较神秘的武器攻击乌克兰目标的部分原因。毕竟“口径“导弹上的东西还可以说就是纯粹图便宜随便用的, 但如果到时候锆石导弹的残骸里面也被发现有什么东西,就有点……尴尬了是吧?至少之前我们就已经听说,俄罗斯近几年对外采购了不少自己制造不了高性能航天级电子元件,俄罗斯这次战争中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里面,也可以看到,不止有中国的电子元件,还有来自加拿大,甚至是美国的电子元件呢……但“锆石”这么先进的导弹,你说要是还没有点值得一看的高级货,那就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俄罗斯如果要使用“锆石”的话,估计在目标的选择上也得好好做一番功课才行,是吧。
这场战争中,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宣布使用自己的防空系统拦截了对方的“圆点”短程弹道导弹,乌克兰也击落了一些俄罗斯的“口径”巡航导弹,这表明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这些几乎没有考虑太多突防措施的导弹确实仍然是容易被击落的目标——即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其实也都算不上是特别先进。
因此现代的精确打击弹药广靠飞行速度或者高度去突破防空系统,都并不可靠。
这次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还能看到乌克兰民众捡到的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发射的诱饵弹,也表明即使是使用“水漂”弹道的高性能弹道导弹,也需要配备一些辅助性的防护措施。
当然这方面我们很早也就开始重视了,从东风-15A弹道导弹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大气层外气球诱饵这类以前在洲际导弹上才使用的“高级”突防手段。至于现在解放军的导弹有什么先进的突防手段——那可就不知道了哦,但总不可能比当年还不如,是吧?
那么反过来说,台湾“雄风3”导弹被吹的天下无敌,但却没有任何除了飞行速度外的突防技术手段,这事情吧,就只能说现代高技术武器的技术复杂性已经超过了一个小小的岛屿自己能够搞定的程度了吧,不过反正也够台湾当局自嗨了,那就这样呗。
说正题,那么从近期俄罗斯对乌克兰西部军事目标的远程导弹打击来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在作战中的关系也是挺值得一说的。
目前从外媒的公开报道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军火箭军的导弹部队数量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弹道导弹单位,只有很少几个巡航的导弹发射单位。
这可能并不是因为我军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巡航导弹发射部队,而是因为有这几个单位,就够用了。
我们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可以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第一击是一场战争中最关键的时刻,俄军的第一击显然并未有效摧毁乌克兰军队的心理防线,尤其是他们最初的火力打击,远远谈不上取得决定性的效果。
我们知道苏联时代其实就已经强调,火力打击行动的最初五分钟往往能够取得整个火力打击90%的战果,而且这个打击效果越强,对敌军心理的打击也就越大。
但是俄军并未按照这一苏联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执行行动,或许是能力问题,或许是策略问题,反正总之他们基本上是慢吞吞按照每天几十枚到一百枚的速度来发射导弹,反而让乌克兰方面渐渐的适应了这种打击的节奏,后面的打击就基本只有针对那些挪不走的大型移动目标才比较有效了。
那么如何提高最初五分钟的打击效果呢?那当然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齐射,所以也就决定了为什么我们需要熟练更多的弹道导弹发射旅,以在第一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导弹齐射数量,而至于后续的打击行动,有少数几个发射旅,一次也能打出去几十枚导弹,多准备些备弹,在后续持续的打击中陆续发射,也就够了。况且解放军现在发射巡航导弹的平台,除了陆基的发射单位那不是还有空军和海军舰艇、潜艇吗?
这次俄军在作战中也大量使用黑海上的海军小型导弹舰来执行巡航导弹打击任务,这也表明了巡航导弹未来的用法,就是要充分发挥廉价的优势,使得敌方更加防不胜防。
东海上空的暗斗
3月16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肯尼斯·维斯巴赫在米切尔空军学院发布到视频网站的一次研讨会上谈到了美国空军的F-35战斗机首次在东海与中国空军歼-20战斗机的海上相遇,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各方面的解读很多,那么咱们就先来看看他到底说了什么。
以下根据英国《飞行国际》摘录维斯巴赫讲话内容翻译,他说:“目前谈论J-20的任务目标还为时过早,目前我们实际看到的还只有它执行空中优势任务的情况。不过我们注意到他们飞的相当好。最近我们已经——我不会说这是一次接触——因为我们的F-35在东海上空与歼-20达到了相对近的距离,并且我们相对而言对于与歼-20有关的指挥控制系统印象深刻。”
他说,“我们看到了相对专业的飞行,但目前还谈论具体他们如何使用歼-20还为时过早——到底它会更接近F-35具备执行许多,许多种任务的能力,还是更接近于F-22,主要是一种空中优势战斗机,但具备一定对地攻击能力。”
此外,他对于中国空军的空警-500预警机的表现也同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空警-500在他们的远程打击能力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空警-500被用于支持他们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如何干扰这一杀伤链是我们目前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那么首先我对于他这段话进行显微镜分析吧。
2021年8月,我国首次公开报道歼-20执行东海警巡任务,而美军F-35A战斗机则是在2017年部署到琉球群岛的嘉手那空军基地,那么维斯巴赫提到的事件很可能是东部战区的歼-20与嘉手那的美军第34中队之间的一次暗斗。
因为他说双方并未发生“遭遇”——我注意到有人翻译的时候说“这不是一次交战,而是相对近的遭遇”然后就推测是双方发生了近距离伴飞,但这可能是翻译上有问题。
因为英文军语中的“engagement”,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交战”,而是“接触”,在作战中一般是指双方的先头部队互相遭遇,用目视看到对方或者与对方发生交火。
再加上他表示双方接近到了“相对近”的距离,那也就是说实际上双方并未进入目视距离,可能只是用雷达互相照射,并且从各种迹象上来看,双方都已经确认了对方的存在。
不过这并不奇怪,歼-20和F-35A在这种日常任务中都会携带龙勃透镜,这会增加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让它能够在雷达上被探测到,同时也能改变自身雷达信号特征,以免被敌方电子情报搜集到自己隐身状态下的雷达特征。
即使如此,隐身战斗机的雷达、红外特征信息仍然属于敏感的技术参数,而歼-20和F-35上都安装了先进的雷达、电子情报搜集和高性能红外系统,显然在这种日常警巡任务中,双方会刻意的保持距离,以免让对方看得太清楚。
但不论如何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两个潜在敌对空中力量的隐身战斗机的空中遭遇。
而美军对解放军空军歼-20战斗机飞行任务的评价,也挺有意思,当然这里为了政治正确,维斯巴赫故意在每个评价解放军能力的敌方都要加上“相对好”、“相对专业”这样的说法,以免引出媒体“美军高级将领高度评价中国空军”这样的大标题来。
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潜台词是,34中队和东部战区空军某部在这次接触中都明显表现出自己绝不是没有和同类对手对抗经验的新手。
这当然可以理解,美国空军早在2016年就已经在红旗演习中让F-22扮演“红军”来和F-35进行对抗,这就挺有意思的,说明美军从一开始就没有相信过什么“歼-20有鸭翼,隐身性不行”或者“歼-20发动机不行,机动性不如F-22”这类的媒体谣言,他们才是最红的大粉红,就相信“歼-20约等于F-22”。
同样,中国空军也早在歼-20正式服役后不久就开始进行隐身战斗机参加的演练,并且在最初几次的演习中,据公开报道,歼-20都是以“假想敌”形式加入“战局”的,并且验证了许多之前在没有真实高机动隐身目标时期设想的反隐身战术不堪实用。
之后我们在公开媒体上对解放军歼-20部队的采访等内容中也了解到,我军也已经开展了大量歼-20之间互为假想敌的演练,并以此探讨出了一些新的隐身战斗机之间互相对抗的战术。
那么中美各自在隐身战斗机之间互相对抗的“经验”都已经有了好几年的积累之后,终于在东海上空进行了首次“实战”状态下的验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到了。
此外,从维斯巴赫对于歼-20的“相关指挥控制系统”的“相对深刻的印象”,也可以看得出,这次的遭遇战中,歼-20没有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而是在整个指挥控制系统的辅助下实施的行动,具体而言,就是解放军的空警-500预警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兰德公司2020年关于台海问题的报告中,就已经将解放军数量庞大,性能优越的特种机队列为重要的“战略优势”,而这其中当然就包括了空警-500。与中国空军相比,美国空军的预警机数量不足,性能落伍是一个重大的缺陷。美国从1977年以来一共生产了68架E-3系列预警机,但除了其中一部分用于出口给北约国家,还有一部分已经因为年龄实在太大而退役,因此现役总共就有31架,包括了E-3B、C、G三个型号,其中C和G型采用了AN/APY-2型无源相控阵雷达,其对中高空目标的最大发现距离为650公里,美国海军的E-2D舰载机的AN/APY-9型无源相控阵雷达采用的技术与之相似,最大探测距离略低,为500公里。这个探测距离都是针对中高空飞行的雷达反射截面积3-5平方米的目标的,那么按照相关公式推算,对隐身效能为-40分贝左右的F-22或者歼-20,探测距离就要缩减到几十公里,或者更低了,几乎发挥不了远程预警的效果,甚至可能被战斗机用射程100公里以上的空空导弹击落。
从技术角度来看,E-3的雷达并不算落后,属于第二代机载大型预警雷达,在发现距离、同时跟踪目标数量等方面并不差,只是和空警-500装备的按照美国划代应该属于第三代机载预警雷达的全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在探测隐身目标时表现就有了相当的差距。空警-500理论上能对隐身目标维持一百公里以上的探测距离,看起来似乎也只是比E-3稍强一些而已,但至少总可以做到在F-22导弹射程外发现目标,那这对于保障预警机自身安全方面,那就是生与死的区别了。
而更重要的还有中国部署在沿海的反隐身远程雷达,这种雷达采用了新的反隐身技术原理,甚至可以在数百公里外发现进入我国邻国领空活动的美国最新型隐身飞机,那么探测到F-35就更不在话下了。虽然其探测精度尚不足以满足直接引导空空导弹或者战斗机发射远程空空导弹直接打击的程度,但也足以引导空警-500通过“凝视”模式扫描目标所在方向,大大增加其对隐身目标精确跟踪的距离,而一旦精确跟踪上目标,那就能通过数据链引导战斗机或者导弹进行打击了。这种能力,不论是地面的远程反隐身雷达, 还是要通过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的“凝视”模式,都是美国海空军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的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中国陆基先进米波反隐身雷达这样的特殊反隐身技术,即使是有了,由于亚太地区美军是凭借几个点对抗中国一整片大陆,在部署态势上先天就处于劣势,十分被动。
此外,因为美军要顾虑全球部署的问题,所以31架E-3是远远不够用的,在东海、南海当面配置的数量远低于解放军,因此解放军空军也敢于将空警-500前出部署,并通过多架预警机互相配合实现对空域更加严密的控制,让美军的隐身飞机很容易就处于不知道该将自己雷达反射截面积最小的方向对准哪个主要威胁的境地之中。
正是有了这个强大的指挥控制系统,歼-20可以保持自身静默,通过低可截获数据链获得整个体系发来的目标信息,从而在隐身飞机之间的对抗中,更容易抓到优势。
这次F-35A能够看到歼-20很可能是歼-20已经接近到了100公里以内,双方互相能够用雷达探测到携带龙勃透镜的对方了。此时如果发生对抗,歼-20将可以凭借射程优势率先发起攻击,而由于此时霹雳-15导弹处于“远弹近打”模式下,F-35不论是凭借隐身、电子对抗还是自身机动,都难以摆脱导弹攻击,而反过来歼-20仍处于AIM-120导弹的射程边缘,很容易摆脱。
当然,这次遭遇中,美军在这种不利态势下,仍然能猜测出歼-20可能的靠近方向,在“相对比较近”的距离上发现了携带龙勃透镜靠近的歼-20,这也表明美军F-35A的飞行员也确实不是吃素的,很可能他也已经在和F-22的对抗中见过这种招数了。
而如果双方都以去掉龙勃透镜的隐身姿态进行空中对抗,那么由于歼-20和预警机可以从多个方向对F-35进行扫描,使之陷入两难处境,此时歼-20将可以又更大的机会从3\9点方向进入,从而实现用自己雷达反射截面积最小的方向对准敌机的同时,让敌机暴露出雷达反射截面最大的方向,这样的话F-35A将更加被动。此时就算F-35掉头对准歼-20,也因为雷达反射截面积更大,会被首先发现和攻击。
当然如果把F-35换成F-22的话,至少F-22的飞行性能更好,雷达反射截面积更小,即使是以单机对系统的对抗中,也仍有一些生存乃至反击的机会,至少如果F-22和歼-20互相对头飞行,还很难说谁会先发现谁。
相比之下,通过数据链实现预警机控制远程导弹进行“A射B导”能力,已经算是“锦上添花”了,这确保美国即使拥有了和霹雳-15射程相当的AIM-260导弹,装备新一代具备CEC能力的预警机之后,也很难说夺回优势。而且正如维斯巴赫自己所说,目前这种模式下发射的导弹,机载电子对抗系统尚未开发出针对性的干扰手段,在电子对抗角度将更加难以应付,是非常令美国人头疼的问题。
所以维斯巴赫上面的这段发言已经可以证实许多大家此前尚在猜测中的迹象,而这些迹象表明,中国空军已经在我国东部和东南方向,抢到了技术优势,并且建立了高效的对抗美国隐身飞机的空中作战体系,这严重的限制了美国干涉中国在这一方向上军事行动的能力。
接下来咱们就要说一个事情,其实上面说到的很多中国空军已经投入实用并且展示出巨大威力的新质作战能力,美国在科研开发领域其实也都有对应的项目。反隐身雷达啊,远程空空导弹啊,A射B导啊,这些能力美国不是说没有,甚至我可以想象,某些觉得自信心遭到沉重打击的“美国科技天下第一”信奉者们已经要开始用这些尚在测试阶段的项目开喷了,“解放军神气什么,不过是捡美国空军首先提出的概念拿来用而已”。
但问题是,我们看看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几年来俄军为了门面,重视采购各种战斗机、坦克、大炮,但在维持这些武器作战所需要的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精确制导弹药、无人机等方面却十分抠门,需要花大价钱建立的信息化系统俄国买不起咱们也就不说了,即使是只需要投入较低的成本就能得到很大提高的精确制导弹药、无人机这些东西,哪怕只需要少买一架苏-34战斗机,就可以买几百枚精确制导弹药,或者几十架无人机,俄国也宁可多买一架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战斗机,而不是基本不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弹药和无人机。
而实际打起来才发现,新型装备就算你已经开发出来了,但没有大量装备部队,没有实际投入使用的话,你就是无法实现新的战争形态,也无法实践已经喊了多年的新概念,就还是没用。
而美国海空军目前遇到的也正是这样的问题,当然在精确制导弹药、无人机这些花小钱办大事的方面美国人还是很重视的,也不差那点钱。但是在作战系统更新方面,美国一直处于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生怕贸然投资建设新的作战系统到时候发现依然不如对手;另一方面,生怕新的系统又像他们前几年推行的几次激进的作战系统项目一样遇到大量的问题,最后就是没能实际投入使用,还是等于没有。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心里始终存在着开发一种革命性的全新作战系统,直接取得对全世界在这一领域压倒性的新优势,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却发现这样一种东西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不知道凭借现代技术能不能做出这东西来。
结果,目前美军所有系统都是用冷战时代,或者21世纪初开发的早期信息化系统,通过不断的修修补补来提高各方面性能,而没有决心对现有作战系统来个推倒重来。
解放军在这方面则不同,一方面,我们冷战时代和21世纪初这方面水平较低,没有建立起一套我们自己的信息化系统,所以一切都只能从头开始,一张白纸好作画;另一方面,目标明确,以我们理解中的“美国下一代作战系统”的概念为目标进行追赶。
结果我们把有限的资源,按照明确的方向,坚定不移的投入到我军整个作战体系的重构和提升上,结果等到我们经常自认为“和美国计划中下一代系统还是有差距啊”的这套系统已经投入实用了,而美国人呢,依然在对上一代系统修修补补,并且不断修正他们计划中下一代系统的概念,还是没有新系统。
你说这是后发优势吗,是,但又不完全是,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体制问题还成了我们最大的助力,导致美国未来的蓝图无限美好,而现实却在用比我们落后一代的系统不断修修补补,就是无法下决心推倒重来。
由于军迷总是从媒体中了解世界,因此导致往往会想当然,却忽略了武器装备也好,先进技术也好,总要投入实用,才能真正转化为战斗力,仅仅在试验场上取得了几次成功,就大喊我已经加入了世界上仅有几个国家的某某俱乐部——那是印度行为。
其实从美国空军这次的发言也可以看到,他们至少还是知道,回避问题是没意义的,现在你如何贬低解放军的技术优势都没有意义,必须正视问题,才能设法解决问题。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尽快追赶,而不是吹嘘自己已有的老系统有多么强大。
只有东南某岛上一群人还在天天喊F-16V能战胜歼-20了,其实呢,大家没事可以去看看施效伟的节目,挺有意思的,这老兄的发言,基本上是春秋笔法、阴阳怪气,拐着弯儿的说话,而不是像台湾很多其他名嘴那样只会胡吹,所以经常被他们那边说成是“卖台”、“舔共”。但是呢,他和台军的关系其实还是很紧密的,可以感觉到,台军里面那些懂业务,了解实际情况的一部分人呢,他们也不是想主动闭着眼睛的,只是,他们根本没有现实能力参与到太平洋两岸这场可能决定世界命运的大竞赛中,也无力改变台湾当前的现状,最后呢,一边得过日子,一边也不想昧良心,那就可不就只好春秋笔法,阴阳怪气了嘛。
至于另一些人,甭管是海峡哪边吧,对于摆在眼前的现实却不能正确的理解,只能靠给别人说自己的梦境来自我安慰……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心理呢?这咱们就不好猜测了,毕竟我们也不是神经科或者心理科的专家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