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日印澳“四方峰会”在日本开始 4国首脑现场参会

美日印澳“四方峰会”在日本开始 4国首脑现场参会
2022年05月24日 09:37 环球网

  [环球网快讯]日本广播协会刚刚消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首脑会谈当地时间24日10时许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举行。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现场参加会谈。

岸田文雄在24日峰会上发言岸田文雄在24日峰会上发言

  关于日方主办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8日表示,王毅国务委员指出,令人关注和警惕的是,美国领导人还未成行,所谓日美联手对抗中国的论调就已甚嚣尘上,搞得乌烟瘴气。日美是同盟关系,中日则缔结有和平友好条约。日美双边合作不应挑动阵营对抗,更不应损害中方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希望日方汲取历史教训,着眼地区和平稳定,务必谨慎行事,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不要走以邻为壑的歧途。

  相关报道:澳总理就任当天赶赴“四方峰会”,专家:澳将在“印太战略”上扮演积极角色(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牧之]澳大利亚工党党首安东尼·阿尔巴内塞23日宣誓就任该国第31任总理后,于当天飞赴日本东京,出席将于24日举行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有分析称,阿尔巴内塞政府将在“印太战略”上持续扮演积极角色,在外交上引领澳将更多资源投注在东南亚以及大洋洲。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23日报道,阿尔巴内塞当天上午向澳总督戴维·赫尔利宣誓就职。一同宣誓就职的还有新任命的副总理兼就业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外交部长黄英贤、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以及兼任财政部长、女性事务部长和总检察长的凯蒂·加拉格尔。

  ABC报道称,阿尔巴内塞及内阁部长宣誓就职实际上是一项“临时安排”。根据澳选举法,在议会选举中,获得众议院151个议席中至少76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执政,其党首将担任总理。但如果获议席最多政党仍未达到76席的门槛,就需要获得小党或独立议员的支持才能执政。截至当地时间23日午夜,澳议会选举计票工作仍在继续,在统计了72.6%的选票之后,工党已赢得73席,仍有9席尚未公布。

  阿尔巴内塞在就职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将依旧“艰难”,“改变的是中国,而不是澳大利亚。澳应该始终捍卫自身价值观,在我领导的政府中,我们将继续这样做”。他还说:“作为总理,我要做的是,把澳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把澳价值观放在首位。”彭博社23日以“赢得权力是政治中最容易的部分”提醒阿尔巴内塞未来执政将面临的实际困难。彭博社分析称,在这些挑战中,气候政策、抑制通胀和处理对华关系是“重大挑战”,上任伊始,阿尔巴内塞需要立即解决与北京“陷入困境的关系”。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在致阿尔巴内塞的贺电中表示,中澳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上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工党作出同中国建交的正确抉择,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今年是中澳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澳方一道,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推动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悉尼先驱晨报》报道称,相比几位前任,阿尔巴内塞宣布胜选和宣誓就职的时间间隔明显缩短了不少。阿尔巴内塞和黄英贤23日宣誓就职后便匆匆启程前往东京,并将于24日参加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峰会。黄英贤在出发前发表声明称,“阿尔巴内塞在就职第一周参加‘四方安全对话’峰会,表明这项伙伴关系对澳安全的重要性。”黄英贤还称,澳将把东南亚和气候政策带到“四方安全对话”峰会进行讨论,以表明在“失去的10年后”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承诺。阿尔巴内塞24日还将与美国总统拜登、印度总理莫迪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一对一会晤。《悉尼先驱晨报》报道称,澳新政府明显将外交重心倾斜至东南亚地区。在阿尔巴内塞带来的一揽子计划中,包括任命东南亚地区特使和在未来4年内为该地区提供4.7亿澳元的援助。

  澳国立大学亚太学院学者宋文笛(音)认为,澳工党执政,对美、中关系的大方向在可见的未来将维持既有战略,只是在战术层次重点上稍有调整。他表示,近年中澳关系紧张的小气候、中美竞争的大结构、乃至于“奥库斯”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影响澳一整个世代的实际政策利益,都决定了无论谁执政,澳政府都将延续亲美方针,在“印太战略”上持续扮演积极角色。工党的差异在于其内政层次的多元主义论述,将在外交上引领政府将更多资源投注在东南亚和大洋洲,包括向太平洋岛国倾注更多发展援助以及应对气候变化预算。

点击进入专题:
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日韩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