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俄军进攻下的炮灰?这国不干了

当俄军进攻下的炮灰?这国不干了
2022年06月24日 07:01 环球网

  立陶宛玩了一把火,还很强硬,但它的邻居却开始不愿当俄军进攻下的炮灰,没谁愿意“从地图上消失”。

美国“政治”网站把立陶宛的边境称为这个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美国“政治”网站把立陶宛的边境称为这个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

  加里宁格勒州被封锁之后,俄罗斯愤怒了。

  俄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周四呼吁加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联合防御能力,包括建立统一的区域防空系统。

  当天他在莫斯科与白俄罗斯国防部长维克托·赫雷宁举行的会议上表示:“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紧急联合措施,加强防御能力,提高区域部队编组和统一区域防空系统的战备状态。”

  不过,立陶宛并未退缩,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22日声称,立陶宛已准备好承受俄罗斯某种形式的报复,但他不认为俄罗斯会有军事上的行动,因为立陶宛是北约成员国。

  确实,北约表达了对立陶宛的“坚定支持”。

  德国防长兰布雷希特22日表示:“作为联盟,我们明确表示,我们将密切支持东翼。让我们的每一个盟友都相信,我们会互相支持,互相依靠,北约成员国无人会被放弃。”

  美国也表示:”我们支持北约盟友,我们支持立陶宛。我们坚定遵守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即对一个缔约国发动攻击,即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

  但北约的支持真的那么可靠吗?同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给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北约目前的防御计划,爱沙尼亚将从地图上消失,首都的历史中心将被夷为平地,以抵御俄罗斯的任何袭击”,爱沙尼亚总理卡贾·卡拉斯这样说。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卡贾·卡拉斯22日告诉记者,北约现有的波罗的海三国防御计划是让他们在被攻占180天后,再来解放它们。

  “这将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和文化遭到彻底破坏”,爱沙尼亚总理:“你们当中那些去过(首都)塔林的人,知道我们的老城,知道这里几个世纪的历史,知道这里几个世纪的文化,这些都将从地图上消失,包括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

  从时间上来看,卡拉斯的这番话是为了向北约峰会施压,让这次峰会更多地考虑波罗的海三国的利益。北约将于28日在马德里举行峰会,将讨论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加强其东侧防御的计划,包括如何更好地做好波罗的海国家的防御。

  据介绍,北约现在推动的战略是“绊脚石”计划,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每个国家部署大约1000名外国军队,充当一块“绊脚石”。

  这个计划的名称起得倒是很形象,可能也是北约一旦面对俄罗斯大举进攻时的最佳选择,毕竟在波罗的海三国的军力对比在那里摆着呢。根据西方智库的统计数据,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的军队人数最多,也只有2万人,拉脱维亚6200人,爱沙尼亚约4000人。而俄罗斯仅在飞地加里宁格勒就有5万人。

立陶宛军人参加立波边境的演习。立陶宛军人参加立波边境的演习。

  如果“绊脚石”太小,其下场往往是被一脚踢飞。这也是爱沙尼亚总理最害怕的场景,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当炮灰。

  爱沙尼亚总理极力游说北约用一种“从第一天起就试图保卫每一寸领土”的战略取代“绊脚石”战略。

  她说,“现在每个人都看到这种绊脚石概念并没有真正起作用”,她补充说,她曾与驻爱沙尼亚的外国军队(主要是英国军队)进行过交谈,他们告诉她,鉴于目前的计划意味着他们将几乎被潜在的俄罗斯入侵所消灭,“他们不喜欢这样的想法 。 。 。 他们应该去战死”。

  这名爱沙尼亚总理要求北约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各分配一个师的兵力师,大约2万至2.5万名北约士兵,分别派驻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驻扎在爱沙尼亚的英军驻扎在爱沙尼亚的英军

  不过,爱沙尼亚的想法可能会被认为胃口过大,波罗的海三国面积小,缺乏纵深,从军事的角度来讲,一些盟友并不愿意把太多兵力部署在这种危险的地方。

  德国提议的计划是,在立陶宛建立一个“强大的战斗旅”,以增强其目前约1000名士兵的营级驻军,但大部分士兵仍会驻扎在德国,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转移到波罗的海地区或用于演习。

  美联社报道称,爱沙尼亚与俄罗斯接壤294公里,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采取了强硬立场。卡拉斯批评其他欧洲领导人与普京对话,并主张完全孤立莫斯科,将如何结束战争的决定留给乌克兰。

  22日,卡拉斯接受美联社专访时警告,西方不应低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能力,更不要向俄罗斯妥协,并认为对俄罗斯的制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效,人们需要有“战略耐心”。

  现在,随着战争的拖延,一些西方人建议与俄罗斯谈判,以达成和平协议。在这个问题上,爱沙尼亚的立场与美国站在一起,与德国和法国拉开了距离。

  下周的北约峰会上少不了一番争吵和讨价还价。

点击进入专题:
今日国际热闻0624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