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全球军备竞赛加速:日本2023年防卫费不设上限,澳10年来首次开启军事评估

全球军备竞赛加速:日本2023年防卫费不设上限,澳10年来首次开启军事评估
2022年08月04日 21:49 成都商报

  当地时间3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对军队启动广泛的评估审查,这是该国10年来的首次军事评估。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称,此次审查将研究如何令军队处于“最佳定位”,以应对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国家安全挑战。 

  据报道,澳大利亚此次启动军事战略审查是因全球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令该国军事战略前景迅速复杂化。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勒斯称,此次审查将是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

▲专家称,推动这场全球军备竞赛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专家称,推动这场全球军备竞赛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

  无独有偶,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于上周六宣布2023年防卫费将不设上限。而在此之前,由于俄乌冲突的爆发,欧洲已开启了新一轮军备竞赛,争相“扩军”。前华盛顿史汀生中心访问学者哈姆扎·侯赛因指出,毋庸置疑的是,推动这场全球军备竞赛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 

  澳总理:全球正在经历重大的战略调整

  据报道,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已任命前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和前国防军司令安格斯·休斯顿领导评估审查工作。本次评估将决定该国在太平洋地区应如何部署资产、优先投资哪些能力等。 

  阿尔巴尼斯称:“全球正在经历重大的战略调整。此次审查将使澳大利亚准备好有效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地区和全球战略环境,并确保国防能力和部队结构符合目标,负担得起,并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据分析,澳大利亚军队规模相对较小,且一直依赖美国的支持。近年来,澳政府在新购置的军事装备方面也屡屡出现问题。马勒斯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探索澳大利亚军队如何与美国和英国武装部队以及其他关键伙伴进行最佳协作,将是最新评估的主要内容。 

  据报道,相关审查报告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并提交,这份审查将为澳大利亚未来几十年的国防政策奠定基础。

  全球军备竞赛已拉开序幕:

  日本2023年防务费将不设上限

  就在澳大利亚宣布军事战略评估前不久,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政府7月30日通过了各省厅向财务省提交2023财年初始预算要求时的基本方针。会议决定,防卫费将作为特例,不设上限,在年底的“预算制定过程中进行探讨”。 

▲报道称,日本政府有可能通过发行国债、增加税收和降低社会保障等方式来确保防卫费增加的财政来源  ▲报道称,日本政府有可能通过发行国债、增加税收和降低社会保障等方式来确保防卫费增加的财政来源

  据环球时报援引当地媒体报道,日本有关人士曾在6月4日透露,日本政府朝着加快获取供自卫队使用的导弹和弹药、扩充武器库存的方向启动探讨。鉴于俄乌局势,日本政府判断,必须提高持续作战能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日本不断通过渲染周边地区紧张局势增加军费预算,一方面旨在强化日美同盟,另一方面也在用行动不断挑战日本和平宪法的边际。

  北约各国纷纷“扩军”:

  波兰、德国就欧洲“最强地面部队”展开角逐 

  与此同时,因俄乌冲突“备受冲击”的欧洲各国也纷纷开始“增强国防力量”。 

  7月24日,波兰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马里乌什·步瓦什恰克称,波兰计划建立在北约欧洲成员国中“最强大的地面部队”。有分析称,波兰这一“野心勃勃”的军事计划将使其与德国展开竞争。 

▲2021年12月23日,乌军士兵在演习中使用美国标枪导弹▲2021年12月23日,乌军士兵在演习中使用美国标枪导弹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政府曾多次表示将进行“扩军”。6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议会发表讲话时表示,要让德国军队成为北约欧洲成员国中“最大的常规军队”,还称“如果有必要,柏林将保卫北约国家的‘每一平方米领土’。” 

  6月28日,朔尔茨表示,未来几年,德国平均每年的军费开支将达到700亿至800亿欧元,成为欧洲军费投入最多的国家。事实上,早在俄乌冲突爆发的三天后,朔尔茨便宣布了“扩军”的决定。2月27日,他便宣布将拨出1000亿欧元专款提升军备。他还保证德国将“即日起将把2%以上的GDP投资于国防上”。 

  当地时间6月11日,德国联邦参议院正式批准了朔尔茨提出的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法案。德国大规模增加军费预算的序幕正式拉开。

▲德国总理朔尔茨▲德国总理朔尔茨

  除此之外,在北约的“重重压力”之下,西班牙等国也纷纷承诺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在6月30日的北约峰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兵力从4万增到30万,这将成为冷战结束后,北约最大幅度的一次“扩兵”。

  推动全球军备竞赛的“罪魁祸首”:

  美国连太空也不放过

  前华盛顿史汀生中心访问学者哈姆扎·侯赛因在CGTN上撰文称,推动这场全球军备竞赛的“罪魁祸首”正是美国和五角大楼。

  侯赛因在文中指出,在全球粮价上涨、饥荒蔓延及经济遭遇冲击之际,世界无法承受进一步的军事化。乌克兰危机表明,缓和紧张局势、对话和裁军才是解决全球冲突的关键。然而,五角大楼却仍继续通过投资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和数十亿美元的防御设备,来推动全球军备竞赛。

  侯赛因表示,“经常吹捧全球裁军事业的美国正在采取相反的行动”,这是美国国会议员担心自己会输给“对手”不断施压的结果,因为“美国正失去全球最先进的军事地位”。不仅如此,这一次由美国推动的“军备竞赛”,甚至连太空领域也不能幸免。

▲五角大楼正致力于天基反卫星技术▲五角大楼正致力于天基反卫星技术

  他指出,五角大楼没有将卫星用于太空探索、研究,而是企图部署大量的热探测卫星,以监测高超音速导弹。“这无助于建立信任措施,也不能将其视为一种防御技术。”他进一步分析道,“美国太空总署将太空列为作战领域,是为了应对新一代威胁。但这些威胁也是捏造出来的,且缺乏迫切性。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迫切性是一个国家自卫的先决条件。” 

  就在7月18日,五角大楼宣布将斥资13亿美元研发可跟踪高超音速导弹威胁的卫星系统,按合同将共发射28颗卫星。侯赛因称,美国此举“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未有任何卫星是“被设计用于打击其他国家军事武器库”。

  在他看来,在地缘政治紧张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际,这样的项目带来了更多负担。“反复投资于规模庞大的监控项目,而忽视国内的高通胀压力,只会暴露出拜登政府推动军事化的错误优先事项,以及未能解决国内经济崩溃的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更多报道

  日本防卫费将不设上限?战后和平主义面临崩塌(中国青年报)

  第77个“日本无条件投降日”(8月15日)临近之际,日本战后和平主义出现进一步瓦解的迹象。7月30日,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了各省厅向财务省提交2023财年初始预算要求的基本方针。会议决定,防卫费将作为特例不设上限,具体细节将在今年年底探讨。财务省称,这是日本首次对防卫费破例处理。

  自2013年起,日本防卫费“小步快跑”,已连续10年增长。要“继承安倍晋三遗志”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此前已明确表示,将在5年内“彻底加强”日本防卫力,确保“相当大程度”增加防卫费。日本欲突破防卫费“天花板”、谋求军事“完全松绑”的野心昭然若揭。随着修宪势力在国会众参两院中的席位均超过三分之二,日本政治和军事右倾化被认为将提速,地区国家对日本终结战后和平主义、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担忧进一步增加。日本创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乌尔夫·汉森近日在一篇文章中说:日本国家层面的和平主义已经死亡。

  “1%”的惯例“红线”或将突破

  在日本战后宪法中,和平主义是三大原则之一。自1976年以来,防卫费占比不超过GDP的1%,一直是日本历届政府设定的“红线”,也被视作日本是否奉行和平主义的关键指标。上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防卫费占比只在2010年突破过GDP的1%。

  2010年代,一直主张修宪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秉持军事强硬路线,不断增加防卫预算,他也多次被批评将带领日本走向“能战国家”。岸田文雄虽自称“鸽派”,但他在外交安保领域承袭的是安倍路线。综合今年3月通过的2022财年预算案和2021年度补充预算,日本本年度实际防卫费超过6万亿日元,事实上已突破了防卫费占比不超过GDP1%的惯例“红线”。

  今年年内,日本政府将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3份外交安保文件。自民党4月在意见书中提出,“鉴于北约成员国的防卫预算占GDP的2%以上,为了在5年内从根本上强化防卫能力,日本也必须达到相应的预算水平。”有分析指出,此举很可能成为日本防卫策略的转折点,标志着日本将违背“和平宪法”,彻底转变“专守防卫”政策。

  向北约看齐、将防卫预算占比提高到GDP2%的有关内容,也写入了今年6月的“岸田版”首份“骨太方针”(2022年度经济财政运营及改革基本方针)之中。“骨太方针”体现了日本政府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编制下一年度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重要依据。如果日本在未来5年内将防卫费占GDP的比例从1%提高至2%以上,意味着日本防卫开支将在5年后实现5万亿日元的增量,日本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军费支出国。

  日本不断谋求增加防卫费,核心诉求之一是发展自卫队的进攻作战能力,包括采购中程导弹、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研发和建造进攻性武器、强化反制反击能力等。此外,日本近年来还在着手拓展太空、网络空间和电子战等安保新领域。

  7月22日,日本发布2022年版《防卫白皮书》,白皮书中新增了强调提升远程“反击能力”重要性的内容,并称此种打击不属于“先发制人”范畴、不违反国际法和日本“和平宪法”。在新版白皮书详述的今年防卫预算基本构成中,新增的500多亿日元国防支出以研发费用为主,涉及反舰导弹性能提升、电子战装备、高功率微波武器、无人舰艇等。由此,“研发”被认为可能是未来日本大幅扩充防卫费的重点方向。

  安倍遇刺被利用成“悲情催化剂”

  日本防卫费不断膨胀,“钱从哪儿来”一直是日本民众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日本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一波又一波的疫情高峰和防疫投入,进一步增加了日本财政负担。当前日元大幅贬值,日本经济面临多重压力,使得日本防卫预算愈发捉襟见肘。有日本经济界人士指出,在提升防卫能力的同时,需要考虑税收分配和国民负担;如果没有开源手段,反而会削弱日本的防卫能力。

  安倍晋三曾提出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填补防卫预算。按照安倍今年4月在一次派阀会议的说法,用防卫费购置的设施和装备能够留给下一代,因此可以仿照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债”一样,发行“防卫国债”。安倍的这一主张引发了日本国内的担忧。《每日新闻》今年6月在一篇社论中直言并警告说,二战期间日本就曾有过乱发战时国债导致无限度军事扩张的教训;日本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在2021年度末已突破1000万亿日元,增发国债可能让日本下一代背上更为沉重的债务。

  挑战“和平宪法”边际的同时,日本将其防卫预算“对标”北约,也是为了强化日美军事同盟,追随美国的“印太战略”,寻求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关系。今年5月,岸田文雄与美国总统拜登首次面对面会晤时表示,从根本上强化日本防卫力,是对“地区和平与稳定负责任”,拜登对此强烈支持。

  但是,英国《金融时报》7月31日援引日本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三菱重工方面的表态报道说,正是因为对美国进口的过分依赖,导致日本国防工业生产“陷入困境”,国防供应链出现“危机”。早在2020年6月,《朝日新闻》就曾以“疯狂购买美国武器,日本自卫队装备体系畸形”为题发文指出,美国依据“对外有偿军事援助”制度向日本出售大量武器,但这并不是“援助”,实际上费用由日方全额负担。日媒预计,从9月开始,日本防卫省和财务省将就增加防卫费预算问题进行博弈。

  可以看出,安倍晋三增加防卫预算的主张,长远地影响了日本战后的国防路线。2015年的“允许日本自卫队自二战以来首次在海外作战”新安保相关法案,正是在安倍任内通过的。就在安倍晋三7月初遇刺身亡前夕,他还在大力宣传其“防卫费翻番”主张。有分析认为,安倍遇刺事件很可能被自民党和日本现政权利用成“悲情催化剂”,为日本突破防卫费惯例限制营造舆论氛围。

  “外部威胁”一直是日本扩充军力的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的参议院改选中,除社会民主党和日本共产党外,日本绝大多数政党都表示支持增加防卫预算。时事通讯社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迹象,反映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国内对外部环境的高度担忧。日本自卫队原统合幕僚长折木良一声称,“日本与中国、朝鲜和俄罗斯邻近,跟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日本的安全环境尤其严峻。”

  渲染外部威胁一直是日本谋求军力扩张合理化的手段。2013年,日本时隔11年之后首增防卫费,当时的借口就是要加强对钓鱼岛的警戒巡逻态势、应对朝鲜发射“人造卫星”等周边国家突发事态。庆应大学财政社会学教授井手英策分析指出,炒作危机、恫吓民众、鼓噪扩军,日本正在向右“崩塌”。

  近一段时间,日本频频在涉华和俄乌议题上借题发挥。在2022年版《防卫白皮书》中,日本“老调重弹”,对“中国军事动向”表示“强烈担忧”。白皮书还大幅增加了涉台内容,强调要与盟国密切合作,紧密关注地区动向。此外,俄乌冲突在新版白皮书中单独成章,提到俄罗斯今后会进一步密切对华协作,还再次暗指台海局势。

  对此,中国外交部、国防部7月下旬先后予以强烈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敦促日方立即停止渲染周边安全威胁、为自身强军扩武寻找借口的错误做法。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表示:“我们要求日方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停止以受害者的伪装混淆国际视听,停止在相关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切实以负责任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点击进入专题:
今日热点精编

责任编辑:祝加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