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的时间内,IBM、微软、谷歌等公司都陆续开启了规模空前的裁员行动。
有分析认为,接下来,美国科技企业整体还将进一步裁员5%到10%。根据Layoffs.fyi网站汇编的数据,在2023年的前几周,全球科技行业裁员超过57000人。
尽管科技行业出现裁员潮,零售巨头沃尔玛近日官宣涨薪,该公司美国职员平均时薪预计将超过17.50美元(约合人民币119元)。
沃尔玛大约34万名员工将获加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本周二,世界五百强企业之首的沃尔玛表示,它将把美国职工的最低工资从每小时12美元提高到14美元(按发稿时汇率约合95元人民币),预计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该公司美国职员平均时薪预计将超过17.50美元(约合人民币119元)。市场将此分析为该公司正试图在劳动力紧张的人才市场中留住商店和仓库工人。
根据沃尔玛披露的文件,该公司在美国拥有170万名员工,其中94%是小时工,该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雇用了数十万名员工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强劲需求。
沃尔玛表示,从3月初开始,商店员工的时薪将提高至14至19美元之间,发言人Anne Hatfield称,他们目前的时薪在12美元至18美元之间。且预计随着这一计划的实施,该公司美国的职员平均时薪预计将超过17.50美元(约合人民币119元)。Hatfield同时表示,大约34万名,即超过20%的职工将获得加薪。
据参考消息网援引外媒报道,除了涨薪,沃尔玛还宣布为员工提供其他福利,包括提供新的岗位培训机会以及扩大一个项目,帮助供应链工人获得商业驾照。
沃尔玛宣布将再次提高员工的时薪,这表明尽管科技行业出现裁员潮,但一线员工劳动力市场仍然持续吃紧。
有分析称,沃尔玛的加薪举措可能会对整个服务行业产生连锁反应,这暗示了零售店在争夺劳动力中的压力。安永博智隆首席经济学家Gregory Daco表示,与其他行业相比,零售业往往有更高的员工流失率,如果失去了过多员工,雇用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会很高。
数据显示,尽管包括美国数十家大型公司在内近几个月都在裁员,但市场对服务行业员工的需求缺口依然存在,沃尔玛目前在其招聘网站上列出了近3万个岗位需求。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2022年11月份的职位空缺数量为1050万,这一数据处于历史高位,其中零售业有超过100万个职位空缺。
“劳动力市场仍然具有竞争力,尤其是对零工的需求依旧旺盛······各大公司正在继续通过提高工资来争夺他们。”再就业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的高级副总裁Andy Challenge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
有分析称,沃尔玛的举动也是在释放对经济乐观的信号。穆迪公司首席经济学家Mark Zandi表示,鉴于美国存在经济衰退的风险,他对沃尔玛“如此大幅”提高工资感到惊讶。
“这表明沃尔玛认为经济不会很快陷入衰退;或者如果真的陷入衰退,那也将是短暂而温和的衰退。”Zandi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他认为,此举反映出随着劳动力储备萎缩,零售商在留住员工方面面临着长期压力。
2023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近一半
据新京报,去年12月2日,沃尔玛发布截至10月底的2023财年前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6.52%,山姆会员店会员收入增长8%。
财报显示,2023财年前三季度收入4472.41亿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4198.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2%,2023财年前三季度净利润54.83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03.07亿美元,同比减少46.80%。
沃尔玛将业务部门分为美国沃尔玛、沃尔玛国际和山姆会员店。其中,山姆会员店会员收入增长8%,会员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实现了213.99亿美元的净销售额。同时,沃尔玛中国的电商业务表现亮眼,沃尔玛中国第三季度电商净销售额占该市场总净销售额的41%,增长率63%,两年叠加增长率达到159%。
据财联社,媒体分析指出,作为美国经济风向标之一的沃尔玛,此次宣布加薪的时间点非常微妙。
由于高通胀、高利率以及对衰退的担忧,消费者减少了可自由支配支出。在沃尔玛的同行中,梅西百货、Lululemon等公司已经警告投资者,这一年将更加艰难。
同时,美国互联网科技巨头、华尔街银行也相继宣布了裁员,其中包括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高盛等一众知名公司。
不过以目前状况来看,这一阵“裁员潮”似乎没有影响到美国的(线下)零售行业。相反,在紧绷的美国劳动力市场中,零售行业甚至面临着员工短缺的风险。
本月月初,亚特兰大联储银行公司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在岗员工的工资同比上涨了5.5%,是25年来的最高增幅;跳槽、换岗或换职业的员工,11月份的工资涨幅更大,同比增长约7.7%。
美国公司为了留住员工而大幅加薪,可能成为支撑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稿前不久,金融分析公司标普全球在美国PMI报告中就写道,美国企业投入成本的通胀正加快上升,部分原因源于工资上涨的压力,可能会鼓励美联储进一步积极收紧货币政策。
编辑|孙志成 盖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