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耗资10亿美元,馆藏10万件文物:世界最大博物馆迎客

耗资10亿美元,馆藏10万件文物:世界最大博物馆迎客
2023年03月23日 15:01 中国新闻周刊

  大埃及博物馆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

  馆藏超过10万件珍贵文物

  所属时间跨度超过4000年

  其中将有5万多件文物对外展出

  展出的文物中有3万多件

  是第一次与世人见面

  从最富盛名的胡夫金字塔出发,步行不过10分钟,便可以到达胡夫的儿子哈夫拉修建、规模仅次于父亲的埃及第二大金字塔以及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在它们身边,哈夫拉的儿子孟卡拉也为自己修建了金字塔。埃及首都开罗市郊吉萨高原广袤的沙漠中,这3座巨大的金字塔几乎是埃及的象征,如今,顺着胡夫祖孙三代金字塔脚下的轴线延伸,不过2公里外,它们的轴线延长线交汇于被称为埃及的“第四大金字塔”的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

2月11日,游客在位于埃及吉萨省的大埃及博物馆入口处参观。2月11日,游客在位于埃及吉萨省的大埃及博物馆入口处参观。

  作为2023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新开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此前也是2022年、2021年乃至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博物馆——这座全球最大规模展现单一文明的考古博物馆,自2002年立项,2005年动工,迄今已耗资10亿美元以上。原本计划2015年建成开馆,之后因政治动荡、金融危机、疫情冲击等种种原因将开馆时间一拖再拖,并因此为自己赢得“地上鸽王”的称号,却依然不影响人们对这座超级博物馆长久的渴慕。

  终于,2023年2月11日,大埃及博物馆开放了大厅等区域并投入试运行。所有区域开放后,大埃及博物馆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馆藏超过10万件珍贵文物,所属时间跨度超过4000年,其中将有5万多件文物对外展出,展出的文物中有3万多件是第一次与世人见面,讲述数千年前的古埃及历史。开罗美国大学埃及学教授、考古学家萨利玛·伊克拉姆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未来,大埃及博物馆不但是文物展示、保护和研究的重要中心,整个建筑群也将为游客提供古埃及法老文化的独特体验。”

  不过,大埃及博物馆的很多区域仍在最后收尾修建中,它的网页上也写着:“我们并非博物馆官方,也不属于埃及政府,而是一个有关大埃及博物馆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

  法老的面具

  沿着一面写着古埃及著名国王与王后名字的象形文字墙走进入口,最吸引人目光的无疑是被安放于入口主厅内重83吨、高12米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他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份国际和平条约,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这件已有3200年历史的红色花岗岩巨像也是展馆中最大的文物,它最初于1820年在埃及古都孟斐斯被发现,1954年送到开罗进行修复,几十年来一直是开罗中央火车站旁边巴卜·哈迪德广场(BabAl-Hadid,后改名为拉美西斯广场)的灯塔。埃及政府于2006年将它移至吉萨进行保管,最终它在2018年1月安全抵达新家——大埃及国家博物馆的入口中庭。

大埃及博物馆内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本版图/新华大埃及博物馆内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本版图/新华

  埃及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就是3000多年前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建造的。在每年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那天,当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都会穿过60米深的庙廊,照在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脸上。也许是致敬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今天的大埃及博物馆复制了这一设计,每年2月21日,阳光会穿过博物馆墙壁的一处开口,照耀这位“法老”。

  经过巨像,他身后的超长台阶上,立着87尊法老和埃及诸神雕像,历史上的国王和他们的宗教引领人们走进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台阶两侧,按史前至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晚期与罗马时期的时间历程划分展区,横贯古埃及约4000年历史的珍贵文物静待其中。

  其中,最受世人瞩目的当属图坦卡蒙(Tutankhamun)陵墓,博物馆为其设有专门的展厅,以展示所有陪葬品约5600件,其中包括最为人熟知的世界级珍宝——已经成为古埃及文明和艺术标志性符号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著名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图/视觉中国著名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图/视觉中国

  图坦卡蒙是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王朝的法老,一生短暂,也未有多少文字历史记载,但图坦卡蒙墓是埃及考古史上迄今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法老陵墓,也是最豪华的法老陵墓,这使他成为了现代人眼中最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一。发现他陵墓的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曾说:“图坦卡蒙一生最出色的贡献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很好地埋葬。”1922年图坦卡蒙墓被发现后,曾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掀起过一场“法老”热,也正是这个陵墓开启不久,最早资助卡特的贵族和参与挖掘的6个工人相继去世,由此产生了“法老的诅咒”之说。

  他的陵墓中,除了最著名的法老纯金棺椁和黄金面具,还有大量金银家具、器具、做工精美的服饰珠宝。其中可一窥古埃及人潮流的审美,他们的时尚思想之超前常令今人感到惊讶,例如图坦卡蒙墓里有一双纯金打造的“人字拖”,其造型几乎与今天无异。他墓中的面具和画像上还有猫眼妆,突出眼部线条的眼影和眼线在几千年后也没有过时,据说,古埃及人的眼妆是在模仿荷鲁斯之眼——古埃及鹰头神的眼睛,希望让荷鲁斯永远守护自己。从这个角度看,古埃及文化并没有随着王国的消逝而变成沙漠里的石头或是出土文物,一些元素至今还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

  伴随着那些难以解释的工艺和技术,人们赋予古埃及文化相当多传说和想象。大埃及博物馆还有一件王牌馆藏——胡夫太阳船,这只于1954年在胡夫金字塔南侧出土的古埃及陪葬船,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造,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总长43.4米,宽5.9米,是已知最古老、体积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木船,被考古界称为“木工杰作”。

  木船首尾高昂,形态极其优美, 但船型并不适合航行,因此制作太阳船的目的,至今仍争论不休。一派学者认为,埃及太阳船是专门制造出来显示宗教意涵,是法老死后灵魂追随太阳神飞跃天空时乘坐的方舟,另一派认为太阳船是胡夫的殡葬船,具有实用性,但比起航行它承载更多的是仪式感和文化意义。

  过去的几十年,胡夫太阳船一直安放于原址上兴建的太阳船博物馆内。2021年8月,埃及考古团队特别设计了一个黑色的灵棺,将整只船放入,平缓运送至大埃及博物馆。伴随着太阳船搬入新家,埃及全国陆续有超过55000件文物被转移到大埃及博物馆。

  融入沙漠的建筑

  大埃及博物馆修建之前,埃及的所有珍贵文物都收藏在1902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埃及博物馆里,这座开放于100多年前、修建于1858年的博物馆占地只有1万平方米,建立之初计划收纳35000件展品,但至今收藏的文物已经超过20万件。随着文物不断出土,埃及博物馆订购了一大批上下分为四五层的陈列柜,法老们无论生前如何显赫,在埃及博物馆可能也只分配到一个小小的格子间。由于建造时间太早,馆内除了一两个封闭的房间,大部分区域没有空调,到了夏天只能吹电扇。

  因面积有限,数量庞大的珍贵文物长期存放在库房中,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更难有对外展示的机会。近些年,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出土文物增加,现存文物更加需要修复,老馆早已超出负荷。再加上从2011年开始,埃及连逢动乱,各种强盗出没,老博物馆由于建筑整体老朽化难于改造,遭遇过几次失窃事件,损失惨重。

  萨利玛·伊克拉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无论是为了古文明保护还是公众教育,众多重要的埃及文物都迫切需要更妥善的存放空间和保护,并以一种合乎当代博物馆逻辑的方式展示。因此,大埃及博物馆的建造原因非常简单——文物太多,老馆放不下了。

  2002年,埃及博物馆建成一百周年之际,埃及政府决定新建一座史无前例的超大博物馆,取代早已拥挤不堪的埃及博物馆。同年,埃及文化部为博物馆举办建筑征集竞赛,来自83多个国家的设计师提交作品数量超过1557件,使其成为史上第二大建筑招标竞赛。最终,来自都柏林、由华人建筑师彭士佛与其爱尔兰妻子共同创办的建筑师事务所“Heneghan Peng”赢得大赛,拿下了博物馆的总体设计。

  那时,“Heneghan Peng”还是一个仅有十几个人的小型建筑师事务所,正是因为在大埃及博物馆竞标中击败众多知名事务所而一举成名。在赢得比赛时,彭士佛曾说设计博物馆绝非建筑师的个人表现和自我满足,而是“必须得和开罗城市,以及金字塔历史古迹产生关联才行,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作为埃及本世纪最重要的国家级项目,相当多人认为建筑应当具有地标性质,彭士佛团队的设计却是典型的反标志性建筑理念。

  博物馆选址位于尼罗河冲击平原和吉萨高原的交汇处,两种地形之间有近50米落差。在他们的竞赛方案中,尽可能将博物馆体量向下压,以保证不会遮挡看向金字塔的视线,利用地形落差,使建筑最终如同悬崖般建在了沙漠高处的边缘,有一半隐身于沙漠山坡上,成为了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屋顶和正面三角形的线条,与不远处的金字塔群形成有机的联动与观照。立面上半透明的石墙成为山脉与沙漠的分隔,又像史诗与现实、生与死的交界。“我们就像考古学家,揭露已经存在的东西,我们让人们看到事物本身。” 彭士佛说。

  20年来,博物馆的建设几乎凝聚了全世界的力量。建筑设计团队来自爱尔兰,景观部分的设计由德国团队负责,设计监修和工事监理部分交给了日本。为了这个新博物馆,埃及还向日本借贷了约3亿美元。

  2021年8月,胡夫太阳船被装入考古团队特别设计的一个黑色灵棺中,从胡夫金字塔附近平缓搬迁至大埃及博物馆。图/IC

  由于施工难度大,造价超出原定的6亿美元预算,本应是2015年的开馆时间被一拖再拖到2019年,结果新冠袭来,只能延迟至2021年,随后埃及遭受内乱,再次延后为2022年9月至11月开馆。2022年11月,大埃及博物馆召开理事会会议,总负责人阿特夫·莫夫塔将军宣布,大埃及博物馆的结构工程已经竣工,99%的附加工程也已完成,外部装修已完成98%,周边道路的建设工作已完成92%,开馆日期最终定在2023年春季。这座承载着将埃及失落已久的悠久文化重新带回世人面前重任的超级博物馆,命运仿佛也与千年前的王国命运相似,不断经历着波诡云谲和世事变幻。

  古今的碰撞

  作为宗教大国,古埃及文物中展现出的艺术几乎都在围绕宗教这个核心运行着,一些学者称之为“来世的艺术”。原始的信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对于永恒的追求,使得古埃及的艺术风格总让人感觉有些“怪”和神秘。

  例如绘画、壁画中的人物,常让人感觉“拧巴”,眼睛完整的形状在侧面的脸上,身体是正面的,腿又是侧面……这就是埃及艺术著名的“正面律”——表现人物时,头侧面,眼睛正面,肩及身体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因为侧面能突出人的额头、鼻梁、嘴巴、下巴的差异;上半身从正面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胳膊与躯干的结合;而下半身的臀部和腿脚从侧面来看则会完整得多。这是古埃及严格的艺术法则:体现特征,把最重要的信息包含其中。因此,人物雕塑的样貌也总是相同,坐着的人手放在膝盖上,站着的要左脚上前一步,双手垂下或放在胸前,面部没有表情显得冷漠。古埃及的艺术并不展现事物某一时期或某一角度的样子,而是把他们表现得尽可能清晰、完整,好像在制作地图或是标本,这条铁律的背后是他们的宗教信仰:死后能顺利重生,以免死了,神认不出来自己。

  如果现代艺术的特点是自由和创意,那么古埃及艺术则恰恰相反,追求静态、秩序、永恒、不变。因此,大埃及博物馆的馆藏与其褶皱般不规则设计的建筑形成强烈的碰撞反差和古今对话。在萨利玛·伊克拉姆眼里,新的大埃及博物馆“是串联现代智慧与绵延数千年埃及不朽‘史诗’之间的桥梁”,走过站满神祇雕像的巨大阶梯,透过博物馆的落地玻璃幕墙遥望金字塔,每一段历史中的时光似乎都被连缀汇聚在了一起。

  如今终于开放部分区域的博物馆建筑群包括一个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永久性展厅,一个文物保护中心,一个儿童博物馆,以及教育展区,会议区和景观花园。它将收藏世界上最丰富的文物——多达10万件,涵盖整个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和古典文明。在萨利玛·伊克拉姆这样的考古学家看来,这个吸引全世界关注的新馆,让之前散布在埃及各地无法得到很好照顾的文物都有了归处,新馆还有一系列给学者们使用的最新实验室和仪器以及更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文物库,且能为埃及带来更多游客。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未来大埃及博物馆会对普通观众举办讲习班和考古课程,放映纪录片,并举办其他文化活动,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

  发于2023.3.6总第108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世界最大规模博物馆迎客:收藏4000年历史

  记者:李静(li-jing@chinanews.com.cn)

责任编辑:刘鹏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