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专家再谈莫斯科恐袭事件:通过社交网络组织策划,选择安保倦怠期实施

专家再谈莫斯科恐袭事件:通过社交网络组织策划,选择安保倦怠期实施
2024年03月25日 21:58 成都商报

  当地时间3月22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的“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遭遇恐怖袭击。据俄侦查委员会24日公布的数据,恐袭已造成137人遇难。俄侦查委员会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现场发现袭击者使用的武器弹药,包括500余枚子弹、28个弹匣和2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等,未发现人体炸弹或布雷痕迹。

▲“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怖袭击发生现场▲“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怖袭击发生现场

  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遇恐袭后,国际社会表示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事发后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当天在俄罗斯莫斯科近郊一音乐厅发生的恐怖袭击。声明称,在音乐厅发生的恐怖袭击“令人发指”。

  3月25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对俄罗斯莫斯科州发生严重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深感震惊,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强烈谴责恐怖袭击行为,坚定支持各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努力。

  此次恐怖袭击有何特点?普通人遭遇此类袭击时该如何应对?城市如何加强反恐应急能力?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反恐问题专家李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

  通过社交网络组织策划

  选择安保倦怠期实施

  此次恐怖袭击伤亡人数众多。据俄罗斯最新数据,死亡原因是枪伤和燃烧产物中毒。此次莫斯科恐怖袭击有何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宏伟接受星新闻记者采访认为,此次恐怖袭击是经过精心策划、有预谋准备的。

  他解释,从选取的时间来看,恰逢俄罗斯总统选举结束,此时安保力量可能处于倦怠期。从选择地点来看,恐怖分子没有选择在安保力量相对较强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而是安保力量相对薄弱的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小城。从袭击环节来看,从发动袭击到结束,仅用了十多分钟。

▲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遇恐袭后,执法人员出现在音乐厅附近 图据视觉中国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遇恐袭后,执法人员出现在音乐厅附近 图据视觉中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反恐问题专家李伟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袭击是自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以来,俄罗斯本土发生的一起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事件。

  李伟认为,从目前公布的消息来看,此次恐怖袭击呈现两方面特点。第一,此次恐怖袭击的组织者是由俄罗斯境内外相勾结,通过社交网络来进行招募联系,组织策划和发动恐怖袭击。第二,此次恐怖袭击伤亡巨大,现场作案者还能够顺利逃脱,可以看出是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一次袭击。

  谁是恐袭始作俑者?

  专家:存在多种疑团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关于此次恐怖袭击的始作俑者存在不同说法。

  对此,李伟分析,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此次事件负责,公布了据其称是袭击莫斯科州音乐厅的第一视角视频,但这一次的恐袭与“伊斯兰国”以往策划组织的恐袭活动有很大的不同,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俄罗斯方面对此也表示质疑。

▲图据央视新闻▲图据央视新闻

  同时,俄罗斯境内也面临着恐怖组织威胁,主要来自于北高加索地区。如恐怖组织“高加索酋长国”。该组织在俄境内参与制造的恐怖袭击包括2010年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事件、20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爆炸事件等,均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此外,根据俄罗斯目前公布的一些情况,参与莫斯科恐袭事件嫌疑人企图向乌克兰方向逃脱。不过,乌克兰总统办公室这两天多次否认乌方参与了袭击。李伟认为,这一次恐袭的背后,或许也存在俄乌冲突刺激下的乌克兰境内一些极端势力策划组织的可能性。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是谁发动了这一次恐怖袭击,确实还有一些疑团未解,那么最终的结果还是等到调查结束后才能够下定论。”李伟说。

  个人如何应对此类恐怖袭击?

  远离现场,不能抱有看热闹心态

  据此前报道,此次遭遇恐怖袭击的“克罗库斯城”是一个集电影院、剧院、商超、展览中心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有报道称,一名幸存女孩在枪响后迅速趴在地上,假装自己已经死亡,成功逃脱恐怖分子袭击。

  当普通人在此类场所遭遇突发袭击,该如何应对?

  李伟表示,当普通人遭遇恐怖袭击时,要从近、中、远三种情况来考虑。他举例,当离恐怖分子近、且被发现时,第一反应是跑,否则遇害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处于中间距离,仅听到枪响但没有被发现,第一反应要尽快寻找掩体,搞清周边状况。或者躺在地上装死,很多恐袭现场的幸存者,都是靠装死躲过一劫。对于远距离者,李伟表示,第一反应是远离现场,不能抱有看热闹心态,在确保自身安全后快速报警。

  王宏伟则认为,当恐怖袭击发生时,需要根据周边情况和事发环境来决定应对策略。像音乐厅这种多功能综合体,跑可能要放在第一位,需根据研判选取正确的逃生方向和路线,如果跑不了,就要躲避。

  对于个人而言,在日益多变的环境中还需要增强哪些能力和意识?

  李伟表示,日常生活中需针对不同的场景树立安全意识,防范不同的安全风险。具体而言,可以多留意反恐防恐安全知识宣传。王宏伟则提出,提升反恐意识可以从身边做起,比如在车站、码头、机场看到陌生人遗留的物品或无人看管的行李,不要轻易触碰,可以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或警方报告,寻求专业处置。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同时,如果遭遇恐怖袭击,要第一时间自救互救,切勿为了财物耽误逃生。

  城市如何加强反恐应急能力?

  需建立全灾种、大安全的应急体系

  近年来,在城市中的恐怖活动时有发生,城市反恐应急也对城市的管理运行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城市中的反恐应急有哪些难点?

  在王宏伟看来,城市反恐应急存在三个难点。首先,恐怖分子选择袭击的时间和地点具有随机性,这给安保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现代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许多空间人员密集、流动性强,进行严格的安保措施成本高,安全和成本之间的这种关系难以平衡。最后,一个现代城市,它有许多重点的标志性的建筑和设施,足以产生非常大的公众效应。并且现在城市运转高度依赖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旦某一点位遭受恐怖袭击,可能会导致整个城市运行中断。

  李伟认为,城市反恐实际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体育场的建设有没有反恐安全的考虑,各种商业中心的建设需考虑人员疏散等。遇到突发事件,会不会发生人员踩踏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基于此,对于城市的管理和运营者而言,如何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

  王宏伟表示,首先要树立防范重大恐怖袭击风险的意识。“虽然重大恐怖袭击是小概率事件,但应该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同时,王宏伟建议,各大城市需建立全灾种、大安全的应急体系,不仅需防范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同时需要建立完善反恐怖主义的体制、机制和应急处理制度。

  王宏伟指出,一次重大恐袭活动的预防和处置,都是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考验着一个城市的应急能力。也需因地制宜进行评估,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安保资源的浪费。

  “反恐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课题。”李伟表示,要从根本上出发对恐怖主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如国家间要加强反恐国际合作,铲除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使得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们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此外,各地方和部门应该更好地分析、评估恐怖危险,针对突发事件的特点规律,进行相应的演练,及时补足反恐应急方面的薄弱环节。

   

责任编辑:薄晓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