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对华禁令没用?”德媒:西方应接受中企挑战,别用禁令孤立自己

“为什么对华禁令没用?”德媒:西方应接受中企挑战,别用禁令孤立自己
2024年03月26日 16:17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为什么针对中国的禁令没用?”当地时间3月25日,德国《商报》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指出,中国科技公司越来越有竞争力,西方应该接受挑战,而不是靠越来越多的禁令来孤立自己。

  文章写道,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客又“识别”出了一种“威胁”,那就是中国的高科技。他们声称来自远东的电动汽车、手机天线和社交媒体软件很危险,德国基民盟成员(Roderich Kiesewetter)甚至将短视频平台TikTok渲染为“混合战争背景下的重要工具”。

  “这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儿,但却偏离了本质。”德媒提醒这些政客:许多“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吸引力。在一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大幅优于西方竞争对手。

  比如,TikTok取代其美国竞争对手Instagram、Snapchat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应用程序,是因为公司知道如何让观众对短视频感到兴奋,连Meta公司老板扎克伯格也想复制这一原则。

  华为起先用价格击败了诺基亚、爱立信等欧洲移动通信竞争对手,然后靠的是质量。华为的无线电技术甚至赢得了德国铁路这样的国有企业招标。

  西方汽车公司担心被中国电动汽车击败是有道理的。去深圳或上海看看就知道,它们有时很难跟上(中企)。这不仅仅是政府补贴造成的差距,因为西方国家也有补贴。

  为什么西门子没在意大利或巴西建设移动网络?为什么德国零售和服务集团“欧图”(Otto)没有一款能吸引越南人的购物APP?“对比中国,德国经济看起来越来越糟糕。”

2023年9月6日,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23国际车展上,参观者在观看中国汽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图自视觉中国2023年9月6日,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23国际车展上,参观者在观看中国汽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图自视觉中国

  德媒在举了一连串例子后说,越来越多人想要买中国产品,并不是因为中国政府希望他们买。但在日益吵闹的地缘政治噪音中,这一点常常被遗忘。许多政客不去尽一切努力让本土企业变得更强大、更具创新性,而是热衷于讨论“禁令”等错误的解决方案,试图围堵华为、TikTok、港口起重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

  文章还称,自我保护措施当然有意义,如果有中国制造商人为压低价格,将西方竞争对手挤到一边的话。但是,最近增加的中国禁令主要体现了民粹主义,往往在技术上缺乏合理性。政客们往往用空洞的陈词滥调,来代替对具体威胁场景的描述,鲜少令专家信服。

  德国《商报》发文反思这些“中国禁令”的同一天,德国《明镜在线》则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炒作起了“为在发生冲突时不受外国制约,中国正在逐步撤换外国技术”,并称“这些措施还可以排除外国竞争者,从而让国内产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当地时间3月24日,英国《金融时报》等外媒发布报道称,中国出台了新的指导方针,将在政府采购个人电脑和服务器时“禁用”英特尔和AMD的微处理器。这项严格的政府采购指导,还寻求排除微软的Windows系统和国外的数据库软件,转而选择国产解决方案。

  但真实情况是,中国从未明文禁止采购英特尔和AMD等公司的产品。从以上采购标准来看,只是要求政府采购的CPU、操作系统等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凡是符合要求的产品,都可以参与竞标。

  与外媒炒作“排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中国的营商环境持续在优化。今年3月21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年来在政府采购中,中国对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的规定和做法进行清理和整治;注重与外商投资者和企业沟通,积极解决他们在政府采购、涉企税费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