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送别总统莱希!伊朗政局将走向何方

送别总统莱希!伊朗政局将走向何方
2024年05月22日 02:37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三湘都市报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5月20日报道,伊朗政府、议会和司法领导人当天召开会议后确定,第14届伊朗总统选举将于6月28日举行。

  根据伊朗宪法第131条,如果总统在任期内去世,经伊朗最高领袖确认,由第一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第一副总统、议会议长和司法总监将组成委员会,须在50天内安排新总统选举。

  日期确定! 6月28日举行总统选举

  当地时间21日上午,伊朗总统莱希等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东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市举行,大批民众自发前往悼念。 据报道,22日,将在德黑兰举行相关纪念仪式,随后莱希的遗体将被转移至马什哈德,并于23日在马什哈德举行葬礼。

  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巴盖里20日下令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总统莱希所乘直升机坠毁原因。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该委员会调查人员已抵达坠机现场。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目前代行总统职责的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议会议长卡利巴夫、司法总监古拉姆侯赛因·穆赫辛尼·埃杰伊、负责法律事务的副总统穆罕默德·达赫甘,以及宪法监护委员会和内政部代表20日在德黑兰举行会议,确定总统选举将于6月28日举行。根据选举时间表,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进行候选人登记,6月12日至27日进行竞选活动。

  当天早些时候,伊朗选举委员会发言人穆赫森·伊斯拉米说,内政部已提议将6月28日定为举行总统选举的日期。选举日程将在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宣布。

  谁会接任?第一副总统或扮演过渡角色

  在伊朗总统莱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等高级官员确认在直升机事故中罹难后,哈梅内伊发表讲话称,根据伊朗宪法第131条,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将负责暂时管理政府,穆赫贝尔有义务在最多50天内与议长和司法总监共同安排总统选举。据悉,莱希所乘飞机失事后,他已经主持了紧急内阁会议。而且,俄罗斯、伊拉克等国也直接与他通了电话。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对记者表示,直升机“硬着陆”事件之后,伊朗政府工作重心将是维持政府的运作,安抚和团结民众,稳定政局和社会,安排总统莱希等遇难人员的葬礼。此外,穆赫贝尔领导的过渡政府还要尽快安排好伊朗总统大选事宜,这是非常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称,与其他国家不同,伊朗第一副总统是任命职位,而不是民选职位。在50天后,穆赫贝尔是否能够成为下一任“民选”总统似乎还是个未知数。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楚楚认为,“从穆赫贝尔的履历来看,他此前并非热门继承人选,由于其在各派中的人脉网络与政治基础较为有限、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中的支持也较为有限,或将主要扮演过渡总统角色。”

  ■据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

  解局

  伊朗内政外交有哪些变与不变

  莱希突然罹难令举国悲痛、举世震惊。作为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伊朗的内政外交势必因此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这其中有哪些变与不变?

  国内形势总体不变

  中东地区媒体和相关专家普遍认为,伊朗接下来整体形势和权力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以色列《国土报》援引学术界、情报部门和伊朗问题专家的看法报道说,伊朗总统主掌经济和内政事务,对外交政策和国防事务话语权较小,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具有战略重要性”事务有决定权,并得到其顾问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指挥官的协助。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对记者说,从伊朗权力结构看,总统受制于最高领袖,并非国家最高领导人,伊朗政府内外政策向来由集体决策,是一种“共识”。从这一角度而言,总统权力相对有限,即使有人接替莱希,伊朗整个内外政策走势和权力格局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东局势或受波及

  莱希遇难之时,中东地区紧张局势正处在不断升级之际,这起空难迫使伊朗在原本就面临各种困难和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必须在短时间内重选总统,这会让伊朗将主要精力“内收”,可能会波及其在中东地区的对外政策。

  这次遇难的伊方高官除了莱希,还包括同行的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阿卜杜拉希扬能说阿拉伯语。他在任期间和不少中东邻国建立了关系,而且取得了不少同行的信任,要想重建这些联系将花费一些时间。不过分析认为,伊朗与中国、俄罗斯这些大国的关系不会受到影响。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5月20日报道,伊朗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外长阿里·巴盖里·卡尼被任命为“看守”外长。据《纽约时报》报道,卡尼是美伊通过阿曼进行间接对话的伊方代表团团长,过去一年来至少三次率团同美方对话。该报认为,这表明哈梅内伊倾向于保持伊朗外交政策的延续性。

  有观点认为,失去莱希将使伊朗领导层短期内更关注国内情况,中东格局或因伊朗国内局势的不明朗而“重新洗牌”进而更加动荡,各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也可能对伊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产生波及,影响中东“和解潮”。

  伊以伊美关系引关注

  莱希突遭空难身亡,正值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战事延宕7个月之际。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岚雨表示,伊朗的相关调查如果没有找出强力证据表明美国和以色列参与其中,伊美、伊以关系可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刘岚雨认为,美伊两国刚刚在阿曼举行了间接谈判,讨论伊朗在地区的举措及其核计划现状。莱希遇难可能会延缓整个伊核谈判进程,但由于伊朗最高决策者并非总统,而是最高领袖,伊方整体路线和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化。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前主任丹尼斯·罗斯的话报道称,哈梅内伊允许伊朗政府与美国政府接触,但不能作出妥协,也“不希望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这体现出莱希领导的伊朗政府对美强硬政策中“谨慎”的一面。

  ■据新华社

点击进入专题:
伊朗总统莱希遇难

责任编辑:崔理斯

莱希伊朗副总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