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星舰”进行第四次试飞,“超重助推器”首次顺利溅落预定海域

“星舰”进行第四次试飞,“超重助推器”首次顺利溅落预定海域
2024年06月06日 21:43 澎湃新闻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以及飞船集成系统6日从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基地发射升空,这是“星舰”第四次试射。

  SpaceX公司在此前公布的任务概述中表示,第四次试飞的重点不再是进入轨道,而是展示返回和重复利用“星舰”飞船及“超级重型助推器”的能力。“主要目标是在墨西哥湾用“超级重型助推器”执行着陆点火和软着陆,并实现‘星舰’飞船的受控再入大气层。”

  根据发射直播画面,“星舰”第四次发射点火后“超级重型助推器”有一台发动机没有点火,但由于该火箭采用了冗余设计,允许一定数量发动机失效,因此一台发动机失效没有影响火箭的飞行,而且“超级重型助推器”(简称为:“超重助推器”)顺利溅落到预定海域,此前三次试飞都没有达到这一目标。SpaceX公司在X平台上也发文宣布了这一成果。

  “星舰”第四次试飞有何目标?

  “星舰”第四次试飞的硬件由星际飞船SN 29和“超级重型助推器”B11组成。据称,“星舰”每次的试飞目标都是在以往试飞的经验教训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的。

  本次试飞,SpaceX公司在助推后放弃了“超级重型助推器”的热级,以减少飞行最后阶段的助推器质量。此外,还从飞船姿态控制系统、气体滚道、热防护系统,助推器结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硬件和软件改进

  为了解决在第三次试飞中发现的姿态控制问题,SpaceX在本次试飞中增加了额外的滚动控制推进器,以提高姿态控制冗余度,并升级硬件,提高抵御堵塞的能力。

  SpaceX介绍,第四次试飞的飞行轨迹与之前的测试相似,“星舰”的目标是“超级重型助推器”在印度洋飞溅,该飞行路径不需要离轨燃烧即可再入大气层,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安全,同时仍有机会实现SpaceX公司的主要目标,即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与此同时,“超级重型助推器”预计将返回得克萨斯州南部并在墨西哥湾进行受控“着陆”。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称,SpaceX 提出了三种“星舰”进入大气层后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如果飞行器失事,将不需要进行调查。这些潜在发生的故障情况包括,隔热罩失效、飞行器在飞行途中失去控制,以及在着陆燃烧过程中发动机失效。

  FA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星舰’飞行器出现上述不同的异常情况,则可能需要进行调查。”

  此外,FAA还批准了包括“星舰”受控和不受控进入在内的任务概况。“如果 SpaceX选择执行不受控进入,则必须在发射前将该决定告知FAA”,声明称。“因此,‘星舰’的损失将被视为计划内事件,无需进行调查。”

  目前,“星舰”已在得克萨斯州完成三次轨道级测试飞行。今年3月,在第三次尝试中,“星舰”完成了几乎完整的太空飞行测试,首次到达了轨道速度,但在返回地球时解体。SpaceX公司称,飞船可能是在重返大气层或坠入大海时燃烧殆尽或分崩离析。

  “星舰”是SpaceX公司目前正在研制的一款重型运载火箭,采用可重复使用设计,该火箭由两部分组成:起飞级名为“超级重型助推器”,并联安装了33台“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其中内置13台用来改变推力方向,最大推力约7600吨;第二级是集成了6台发动机的飞船(其中包括3台真空版“猛禽”发动机和3台海平面版“猛禽”发动机,最大运载能力超过200吨。)

  “星舰”采用“快速迭代”和“以飞代试”的火箭研制模式。2023年4月,“星舰”迎来首次飞行试验,升空2分30秒后火箭姿态失稳并开始旋转,最终解体爆炸,发射未达到预期目的。之后,SpaceX公司公布了失败的原因,称“星舰”发射后其中一级有多台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出现故障,损失高度并开始旋转,向飞船下达了终止飞行的指令。SpaceX称,“星舰”设置了出现意外情况时自毁的机制,以防止火箭自由坠落并威胁地面人类的安全。

  首飞失败后,SpaceX对“星舰”进行了1000多次修改,最主要的变化是级间热分离方式,即“星舰”的二级飞船在还未与一级“超级重型助推器”分离时点燃发动机。马斯克称,“热分离具有载荷入轨优势,保守地说,运载能力大约增加了10%。”

  2023年11月18日“星舰”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火箭级间分离后,“超级重型助推器”爆炸,SpaceX原本希望引导它在海洋中可控溅落,而第二级的飞船飞行几分钟后失联,第二次飞行试验也未达到预期。今年2月,SpaceX公司公布调查报告,第二次飞行试验中火箭起飞级发生爆炸的原因被确定为向发动机供应液氧的过滤器出现堵塞,导致发动机氧化剂涡轮泵入口压力下降,最终导致一台发动机发生故障,从而导致火箭失事。

责任编辑:张迪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