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实打实的“奢侈品”!日韩的西瓜为啥那么贵?

实打实的“奢侈品”!日韩的西瓜为啥那么贵?
2024年06月15日 21:14 北京日报客户端

  炎炎夏日正是吃西瓜的好时节。可在邻国日本,西瓜却并非所有民众都能无限畅吃的“普通水果”,而是实打实的“奢侈品”。在韩国,西瓜也曾因价格高被称为“金水果”。但随着该国新鲜果蔬迎来涨价“飓风”,“金西瓜”的“风头”竟大不如前。据韩国统计厅数据,今年3月末,韩国本土苹果的价格达到6.82美元/公斤,排名世界首位。不仅是苹果,整体来看,韩国新鲜水果5月份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大涨了39.5%。

  4月23日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宝都街道的瓜果批发市场拍摄的西瓜。徐速绘 摄(新华社)

  那么,日本西瓜为何昂贵 ?韩国水果又为何组团变身“金水果”?

  日本西瓜为何昂贵

  与中国瓜农动辄“货车售瓜”的“壮观”场景相反,日本的西瓜由于价格过于昂贵,鲜有按“个”出售的情况,往往是切成薄薄一片,用保鲜包装细细封好,供消费者“浅尝辄止”。

  日本的西瓜究竟有多贵呢?这与西瓜的品质、大小、产地等均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应季、品质一般、尺寸较小的西瓜,几十元人民币也是有可能入手一个的,但味道就不要强求了。如果对品质稍有追求,价格就不好说了。比如,静冈县的名产函南西瓜,一个西瓜的价格约等于20小杯哈根达斯冰淇淋。难怪不少日本人为了将西瓜“吃干榨净”,将瓜皮与瓜瓤之间的白色部分也切下腌制,作为小吃食用。

  这还只是正常供普通家庭食用的西瓜,如果是有特殊意义、用于送礼,或是经过特殊方法培育的西瓜,价格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今年1月份,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遭遇地震灾害。为支援地震灾区,“金泽西瓜”成了拍卖会上的抢手货。6月7日,两个金泽西瓜被拍出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虽然是为了社会公益,但西瓜能作为竞拍产品,本身就足以显示出西瓜在日本民众心中的独特地位。

  再看拥有180年历史的日本老字号水果店“千疋屋”,店内售卖一种正方体形状的西瓜,一个就要卖1200元人民币左右。这种西瓜是专门用来送礼的,观赏价值远大于食用价值。打开品尝,其瓜瓤根本不是红色,吃起来也寡淡无味。其实,若观察其种植过程,就不难了解为何这西瓜中看不中吃。为确保成果形状,瓜农会在西瓜“年幼”的时候就套上模具,只要西瓜长成了标准形状,就将其剪下,因此根本无法保证西瓜的成熟度。此外,模具对西瓜自然生长的限制,也是影响其口感的重要因素。

正方形西瓜(视频截图)。正方形西瓜(视频截图)。

  为什么日本西瓜会卖这么高的价格呢?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农户种植习惯、国家政策甚至社会文化均有密切的关系。

  从自然环境看,日本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70%都是丘陵,耕种面积十分有限,连维持基本生计的粮食种植都难以充分保证,更别说种水果了。

  从种植过程看,由于当地土壤和气候环境并不适合种植西瓜,瓜农只能每年在改善土壤、选择肥料上花费大量金钱,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此外,人为因素也很重要。为确保自家西瓜品质配得上高价格,有的瓜农会在西瓜秧刚结出小西瓜后就进行筛选,只留下最好的几个,其余的全部舍弃,以保证这几个“天之骄子”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养分。

  从政策上看,日本全国共济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协”)的部分政策也使日本消费者难以享受到平价水果。他们一方面从农民手中低价收购水果,高价出售给经销商;另一方面低价采购农药、肥料、农具,高价出售给农民,长年通过做中间商赚差价。同时,农协还一直强势抵制农产品进口,使外国的便宜水果很难顺利进入日本市场,日本本土水果价格自然稳居高位。

  除了西瓜,葡萄、草莓、哈密瓜等在中国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在日本也同样算是“奢侈品”。比如,北海道的夕张蜜瓜,曾在2019年的拍卖会上拍出2颗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白色草莓1颗可以卖到几十元人民币。

  此外,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水果本就是作为高级料理的餐后甜点出现的。自江户时代开始,以水果为高级礼品联络感情成为惯例。这似乎决定了水果对日本人而言并非生活必需品,而是带有仪式感和高级属性的文化符号。也难怪,每次日本朋友聚餐,如果餐后甜点中出现芒果、哈密瓜、草莓等水果,总能在大家脸上看到惊喜。

  韩国水果组团变身“金水果”

  过去,说起韩国水果价格,西瓜可以算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以单果为基准,市场中最常见到的7千克至8千克的西瓜,应季价格一般为100元人民币左右,而到了冬季价格会再翻番。如此高昂的价格使韩国人很自然地在西瓜二字前加了一个“金”字,赋予了它超然的地位。因此直到今天,韩国人在走亲访友时经常会只带一个西瓜上门,宾主双方都会觉得挺有面子。

  不过最近,成色最足的“金水果”似乎有变成苹果的趋势。

  苹果最初受欢迎,并得名“金苹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营养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不大。不过随着其价格持续走高,“金苹果”的“金”开始变味了。

  据韩国统计厅数据,今年3月末,韩国本土苹果的价格达到6.82美元/公斤,排名世界首位。而在最新的《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动向》统计中,苹果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竟上涨了80.4%。韩国政府预计,到秋季批量上市之前,苹果价格上涨趋势仍将延续。这几日,在韩国最受欢迎的新鲜果蔬配送APP上,一箱5果至6果装、重量1.5千克左右的苹果,价格要超过150元人民币。

  人们在韩国高阳市一家超市水果区购物。王益亮 摄(新华社)

  不仅是苹果,整体来看,韩国新鲜水果5月份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大涨了39.5%,其中梨的涨幅达到126.3%,创下了年涨幅历史最高纪录。超市中一箱3果或4果、重量2千克左右的韩国本土梨,价格高达150元人民币。而橘子、桃子等其他水果涨幅也靠前,分别达到67.4%、63.5%。

  在本轮新鲜果蔬涨价“飓风”的全方位冲击之下,“金西瓜”的“风头”明显大不如前。有当地网友吐槽,以前不太舍得吃的西瓜突然有了“性价比”:“原来西瓜是这么便宜的呀。”话虽不假,但听起来似乎总有种腮帮子发酸的感觉,这后槽牙怕是咬得不轻。

  不过,如此“性价比”显然不是韩国人期待的。民众真正憧憬的是水果价格降下来,变成普通人的餐桌美食。

  这个小愿望能实现吗?

  短期来看,有点难。

  韩国SBS电视台最近在全罗北道益山市做了一期实地采访。今年西瓜生长过程中遭遇了20多年来罕见的授粉异常现象,加之日照时间严重不足,导致“坐果”不佳,果实偏小,瓜棚中随处可以找到只有1千克左右、根本无法上市销售的西瓜。农业专家表示,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气候异常。目前来看,韩国今年西瓜产量预计同比下降26%,供应情况难言乐观。去年韩国由于梅雨季节长、降水量大,西瓜本就出现了减产,所以总体来看,今年韩国的西瓜产量只会“一减再减”,价格则会“再攀高峰”,韩国人要想毫无心理负担地当上“吃瓜群众”,还得等上一段日子。

  不仅是韩国,全球气候异常正在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价格,也直接拉升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以至于有人专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气候通货膨胀(Climateflation)”这个新造词。网上查询结果显示,最初使用这个词的是英国BBC时事节目《新闻之夜》,去年该栏目策划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物价影响的专题。最近,气候通货膨胀被越来越多的媒体使用,大有形成新固定搭配的趋势。

  气候通货膨胀的代表性事件是2022年夏天欧洲创纪录的高温天气导致物价暴涨。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当时表示,由于酷暑,欧洲的食品物价在短期内上升了0.43个至0.95个百分点。

  韩国苹果之所以会从有营养的“金苹果”变成超级贵的“金苹果”,最重要的原因正在于此。受到从去年开始的日照减少、低温持续、冬季高温潮湿等影响,苹果、梨、香瓜等水果价格普遍暴涨。

  以庆尚北道青松郡为例。作为韩国知名苹果产地,由于遭受低温灾害,当地2023年苹果产量比2022年减少了近30%,成果品质也明显下降。尽管如此,苹果售价依旧大幅攀升。过去,一箱20千克的苹果在集贸市场的批发价为4.9万韩元(约合265元人民币)上下,目前已经涨到了9.6万韩元(约合520元人民币),几乎翻番。而今年春季,受气温影响,苹果花开得晚,错过了最佳授粉期,多地苹果树出现了不能坐果的情况。这意味着苹果价格大概率会继续上涨。

  遇到类似问题的还有香瓜。统计显示,占韩国香瓜产量80%以上的星州郡同样因气候变化导致收成大幅下降,截至今年4月出货量同比下降20%左右。想来,不久之后韩国市场上又该出现“金香瓜”了。

  当然,韩国水果组团变身“金水果”,也不能全怪天气,人为因素也很突出。为保护本土农业的发展,韩国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对进口水果实行严苛的进口检疫和高关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韩国水果平均价格普遍偏高的情况。尤其是对于苹果等韩国人特别看重的水果,“进口”一词几乎算得上禁忌了。今年2月,韩国政府曾考虑通过进口来平抑苹果价格,马上招致韩国苹果协会和韩国果园合作社协会的强烈反对,认为这可能会伤害国内苹果产业和全国7万多家苹果生产商的利益。

  此外,韩国水果要进入市场,附加成本也比较高。相较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韩国人的原产地意识非常强,大多数水果在上市之前都要额外增加一道原产地认定程序。同时,由于当地人素来有将水果作为礼品送人的习惯,对外包装也有较高要求。

  总体来看,韩国水果价格高企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金”字招牌,市场各主体都无法长期承受,作为“场外指导”的韩国政府或许该主动做点什么。

责任编辑:崔理斯

水果日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