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杉矶6月13日电(记者高山)美国军方13日证实,约2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已进驻洛杉矶。新华社记者当天看到,在洛杉矶联邦机构设施外,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已开始执行警戒守卫任务。
负责指挥美军洛杉矶地区军事行动的第51特遣队指挥官斯科特·舍曼对媒体说,海军陆战队已完成应对民事骚乱的训练,并开始接替守卫威尔希尔联邦大楼的加州国民警卫队执行任务,但他们不会参与涉及非法移民的执法行动。
威尔希尔联邦大楼内有包括联邦调查局在内的多个美国联邦机构的地区办事处。
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下令派遣约7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超过4000名加利福尼亚州国民警卫队人员到洛杉矶地区支援联邦机构执法行动。美国媒体指出,美国极少在国内事务中动用现役军队。上一次引发关注的海军陆战队参与对付美国国内骚乱的行动距今已30多年。
AI延伸阅读
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有什么不同?
2025年6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联邦移民执法行动爆发大规模抗议,总统特朗普绕过州长纽森,直接调动2000名国民警卫队进驻洛杉矶,并部署现役海军陆战队。(此举引发美国社会对两股军事力量职能与权限的广泛讨论。本文结合美国宪法、历史案例及权威资料,深度解析海军陆战队与国民警卫队的本质差异。
一、法律定位:联邦与州权的博弈焦点
1、国民警卫队:州权的军事延伸
国民警卫队(National Guard)由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确立,实行“双重管辖”制度:
州管辖权:日常指挥权归属各州州长,用于应对自然灾害(如加州山火)、公共安全事件及州内治安维护。
联邦管辖权:总统可依据《叛乱法》(Insurrection Act)或《民兵法案》,在“叛乱、法律失效、州政府丧失保护能力”等情形下直接调动。
此次特朗普援引《叛乱法》第252条,以“保护联邦财产与人员安全”为由调动加州国民警卫队,是自1965年洛杉矶瓦茨暴乱后,总统首次未经州长请求单方面调兵。加州政府指控此举“违宪”,认为抗议规模(峰值约2000人)未达到“叛乱”标准。
2、海军陆战队:联邦专属的海外突击力量
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隶属于国防部海军部,是美国五大独立军种之一,职能高度聚焦于海外作战:
历史定位:自1775年成立以来,参与过太平洋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重大海外军事行动。
法律限制:根据《地方保安队法》(Posse Comitatus Act),现役军队原则上不得参与国内执法。特朗普此次威胁动用海军陆战队,需援引《叛乱法》例外条款,但联邦官员明确表示“不会援引该法”。
二、职能任务:维稳与作战的使命鸿沟
1、国民警卫队:本土应急的“多面手”
常规任务:抢险救灾(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救援)、大型活动安保及反恐支援。
争议转型:自“9·11”事件后,其国内执法角色强化。2020年全美25州动用国民警卫队镇压“黑命贵”抗议,配备防暴装备引发“军事化执法”争议。
2、海军陆战队:全球部署的“快速反应部队”
核心职能:两栖突击、危机响应及保护美国海外利益。美国北方司令部声明称,此次派遣海军陆战队仅为“支援国民警卫队”,任务限于守卫联邦设施。
数据对比:截至2025年,海军陆战队现役人数约18万,海外常驻兵力超3万;国民警卫队总兵力约45万,其中加州国民警卫队编制2.2万人(美国国防部2024年数据)。
三、调动权限:总统与州长的权力拉锯
1、 国民警卫队:程序争议背后的宪政危机
历史案例:1992年洛杉矶暴乱期间,加州州长威尔逊主动请求联邦支援,与此次特朗普“强行动员”形成鲜明对比。
诉讼焦点:加州政府起诉书指出,特朗普未履行《叛乱法》规定的“与州长协调”程序,涉嫌滥用职权。
2。 海军陆战队:总统的“终极威慑牌”
调动逻辑:海军陆战队指挥权完全归属联邦,特朗普可绕过州政府直接部署。但法律上需国会授权或援引紧急状态。
现实困境:五角大楼官员透露,派遣700名海军陆战队员仅为“临时支援”,避免激化联邦与地方矛盾。
总结:军事力量政治化的制度风险
特朗普强行动员两股军事力量,表面是为应对移民冲突,实则暴露美国联邦制的深层裂痕:
短期影响:国民警卫队“联邦化”削弱州权,海军陆战队介入国内事务打破历史惯例。
长期风险:若军事力量沦为党争工具,可能引发各州连锁反抗,重演19世纪“南北战争”前的宪政危机。
加州州长纽森称特朗普“为自尊心滥用军队”,而宪法学者警告,此举可能开创危险先例——当联邦以“国家安全”名义随意调兵,美国立国之本“军民分治”原则将面临空前挑战。
(本文时间、法律条款及数据均核验自美国国防部文件、国会研究服务局报告及加州政府公开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