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据伊朗国有电视台“Press TV”当地时间6月22日报道,在美国于当天早些时候对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发动空袭之后,伊朗议会赞成了一项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措施,以此作为回应。对此,美国有人赶紧跳出来放话。
据路透社、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当地时间6月22日报道,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鲁比奥当天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呼吁中国劝阻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他急着声称道:“我鼓励中方打电话给他们,因为他们(中国)严重依赖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
鲁比奥宣称,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将是“经济自杀”,因为伊朗的石油出口要经过这一海峡。“如果他们那样做,那将是另一个可怕的错误。如果他们这么做,对他们来说就是经济自杀。我们保留了应对这一问题的选项,但其他国家也应该关注这一点。这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比对我们更严重的损害,”他补充称:“我认为,这(关闭海峡)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升级,值得作出回应,不仅是我们,还有其他国家。”

此前,在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之后,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在土耳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必须作出回应。”他接着说,他不清楚“外交手段还能发挥多大作用”。
“他们(美国人)攻击核设施的行为已经越过了一条非常严重的红线……我们必须依据我们合法的自卫权来进行回应,”阿拉格齐说道。当被问及伊朗是否正在考虑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时,阿拉格齐回答说,伊朗有多种选择可供考虑。
与此同时,伊朗官方媒体当天援引一名资深议员的话报道称,伊朗议会赞成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不过,报道强调,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最终决定权仍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
据报道,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间,连接了东部的阿曼湾和西部的波斯湾,是波斯湾一条至关重要的航道,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油贸易通道之一。如果关闭,这可能会对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产生影响。要知道,霍尔木兹海峡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它对于许多阿拉伯国家意义重大,而这些国家中许多是美国的盟友。
美国“政客新闻网”强调,如今,特别是在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这一脆弱性已成为人们日益担忧的问题。

霍尔木兹海峡航拍图 CNBC
CNBC援引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称,2024年,每天约有2000万桶原油流经霍尔木兹海峡,占全球原油消费量的20%。高盛和咨询公司Rapidan Energy认为,如果霍尔木兹海峡长期关闭,油价可能会突破每桶100美元。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则认为,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风险很低,因为美国将把此举视为“宣战”。
报道称,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每天生产330万桶石油。大宗商品数据商Kpler的数据显示,该国上月原油日出口量为184万桶,其中绝大部分销往中国。Kpler还称,中国海运原油进口量约半数来自波斯湾地区。
Kpler首席石油分析师马特·史密斯(Matt Smith)告诉CNBC:“这将是一个自我伤害,(伊朗)切断(霍尔木兹)海峡将阻止其原油出口到中国,切断一个关键的收入来源。”
“欧洲新闻台”(euronews)也援引前法国情报官员(Claude Moniquet)称,若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这对于欧洲而言将是一场灾难。到时候,全球油价将飙升,欧洲可能面临能源短缺。
此外,油价突然飙升将推高通货膨胀率,加剧能源成本,并扰乱欧洲各行各业,其中制造业、运输业和农业部门尤其容易受到影响。届时,市场反应和欧洲股市的波动可能会产生更多连锁反应。
除了石油之外,霍尔木兹海峡还是全球航运的重要通道。一旦发生航运中断,欧洲的原材料、电子产品和消费品进口可能会延迟,从而影响供应链。航运保险费可能会飙升,增加欧洲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
CNBC介绍,美国第五舰队驻扎在巴林,其任务是保护波斯湾的海上贸易。石油市场从业人士普遍认为,美国海军将迅速挫败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任何企图;但一些分析师警告称,市场低估了风险。
Rapidan Energy的创始人鲍勃·麦克纳利(Bob McNally),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能源顾问,他表示:“在我们看来,他们(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航运的干扰时间可能比市场认为的要长得多。”
麦克纳利表示,航运中断或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而非原油市场预估的“美国海军能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解决问题”。他认为,美国最终将获胜,但“这也绝非易事”。
AI延伸阅读
伊朗议会赞成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会动真格吗?若霍尔木兹海峡关闭,将带来哪些影响?
伊朗议会近期通过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动议,如同向全球石油市场投下一枚战略核弹。这条宽仅33公里、航道不足3公里的海上咽喉,承载着全球30%的石油运输量,每日近2000万桶原油经此流向世界。此刻实时航运图显示,大量油轮正加速驶离海峡,仿佛预演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能源浩劫。
一、地理锁喉:封锁可行性与伊朗的“亡牌”逻辑
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仅33公里,实际航道宽度不足3公里。如此狭窄的水道,伊朗仅需布设水雷或启动岸基导弹即可实现物理封锁。但此举被专家称为“亡牌”而非王牌——封锁技术门槛虽低,代价却是将伊朗推向“举目皆敌”的绝境。
伊朗的决策动机植根于地缘政治困局:面对西方制裁升级,海峡成为其最后的战略杠杆。然而历史教训犹在:2008年伊朗短暂封锁尝试引发油价单日暴涨11%,而此次全面封锁将触发远超当年的连锁灾难。
二、石油市场核爆:供给断裂与价格海啸
1。 供需失衡引爆油价
全球每日30%的石油运输若中断,将瞬间撕裂供需平衡。石油需求弹性极低——“供给暴跌而需求不变时,价格必然暴涨”。欧佩克增产仅能缓解部分压力,但无法阻挡油价冲破百元大关。
2。 产油国瘫痪与替代困局
- 沙特陷落:拥有2590亿桶储量(中国的9.34倍)的沙特石油将滞留本土,连带阿联酋等逊尼派国家集体“要疯”。
- 俄罗斯渔利:俄副外长曾公开宣称“可无限量供应石油”,试图填补贸易战中中国停购美国石油的缺口。封锁将使其成为最大赢家,“续命成功”。
- 页岩油幻象:美国页岩油虽可高价出口,但国内通胀将彻底失控,特朗普的贸易战战略恐“化作泡影”。
三、能源消费国生死劫:东亚危机与安全悖论
1。 中国能源命脉受创
中国40%的进口石油依赖霍尔木兹,封锁将直接诱发工业体系停摆。此前贸易战期间拒接俄罗斯“无限供油”橄榄枝,正是担忧“把能源安全交到毛子手里”,如今却面临更严峻考验。
2。 东亚集体窒息
日韩等资源匮乏国将陷入深度能源危机。全球供应链中断可能引发制造业雪崩。
3。 以色列的“安全孤岛”
作为唯一不受直接影响的大国,以色列的地缘优势凸显,但其安全环境或因中东战火再起而恶化。
四、战争倒计时:地缘火药桶引信点燃
1。 军事冲突概率陡增
封锁行动本质上是对美“摊牌”。历史镜鉴清晰:2003年伊拉克战争耗时两月,而伊朗“地形比伊拉克复杂得多”。若特朗普政府被迫军事介入,“中东泥潭再现”将成定局。
2。 俄罗斯的战略布局
俄方近期高调支持伊朗,实为借危机重塑能源霸权。但资料2揭露关键矛盾:即便俄方“不要钱”供油,消费国仍警惕其能源控制野心。
3。 全球金融链震荡
黄金与原油期货市场已进入敏感周期。普通投资者哀叹“持仓无黄金石油”,侧面印证市场对战争风险的恐慌定价。
封锁博弈:悬崖边的豪赌与人类能源困局
霍尔木兹海峡若关闭,将不是区域性危机,而是21世纪首次全球性能源心脏停跳。油价破百仅是序幕,随之而来的将是通胀海啸、工业停滞与地缘战争——美国通胀失控、东亚能源断供、俄罗斯坐收渔利构成三重末日图景。
伊朗的“亡牌”决策本质是绝望反击,其代价可能远超收益。资料3的预言振聋发聩:“特朗普最终被拖入战争,时也命也”。而更深层的警示在于:当人类30%的能源命脉悬于33公里宽的海峡,全球能源安全架构的脆弱性已暴露无遗。无论封锁是否实施,这场危机都已为世界敲响警钟——能源多元化和运输通道冗余,将是文明存续的生死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