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证实,伊朗当天对美国位于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动导弹袭击,并表示伊朗方面提前通知了美方,袭击未造成人员伤亡。
特朗普当天下午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连发多条帖文,“感谢”伊朗方面提前通知,使美方得以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特朗普在帖文中说,伊朗此次共发射14枚导弹,其中13枚被拦截,1枚因飞向“不具威胁的方向”而未予拦截。他称伊方的回应“非常软弱”、几乎没有造成破坏。
特朗普还对卡塔尔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努力表示感谢。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23日发表声明说,为回应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侵略行径,伊朗当天对乌代德空军基地进行了导弹打击。
乌代德空军基地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
以媒:以色列告知伊朗
以方寻求“几天内”结束冲突
以色列第12频道电视台23日晚间报道说,以色列已向伊朗发出信息,称以方目标是“几天内”结束双方之间的军事冲突。
报道援引以色列高级官员的话说,以色列“已接近实现作战目标”,但以色列仍可以选择升级战事,包括袭击伊朗数千个目标,以削弱伊朗政权。
报道没有提及以色列通过何种渠道向伊朗发出上述消息。
《以色列时报》23日早些时候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22日说,伊朗核项目和导弹项目已受到“重创”,以色列行动目标“非常接近完成”。以色列不会与伊朗陷入消耗战,但在任务完成前不会停火。他还说,美军轰炸对伊朗福尔道核设施造成“严重破坏”。以方正在追踪“伊朗拥有的400公斤丰度为60%的浓缩铀”,并已掌握“重要情报”。
以色列国防军23日晚间发表声明说,10多架战机在以军情报机构指挥下,对伊朗西部地区进行一系列大范围空袭。袭击目标包括伊朗武装部队的地下军事基础设施、导弹储存点和无人机储存点。此外,当天早些时候,以空军战机还袭击并摧毁了伊朗中部地区准备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发射器。
自13日凌晨以来,以色列对伊朗多地发动大规模空袭,轰炸伊朗核设施和军事目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作为报复,伊朗向以色列境内不同目标发动多轮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东部时间21日晚证实,美军“成功打击”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
AI延伸阅读
敌国袭击前竟然通知,美国总统还公开感谢,背后有何考量?
2025年6月23日,伊朗对美国驻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动导弹袭击,却罕见提前通知美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公开“感谢”伊朗的预警,称14枚导弹中13枚被拦截,1枚未构成威胁,袭击“非常软弱”且零伤亡。同日,特朗普宣布以伊达成停火协议。这场看似矛盾的“默契式对抗”,折射出双方在冲突收尾阶段的战略算计。
一、表象冲突下的“心照不宣”
(一)象征性袭击的剧本设计
伊朗发射14枚导弹前通过外交渠道预警,美军提前撤空乌代德基地核心设施。袭击后特朗普立即宣称拦截13枚导弹,淡化破坏程度;伊朗则对内宣传“毁灭性打击”,民众上街庆祝。实际袭击效果与双方表述的落差,印证了资料4所述“象征性”本质——基地近乎搬空,只为传递政治信号。
(二)冲突升级的精准控温
资料3显示,伊朗声明袭击是为“回应美国轰炸核设施”,但刻意选择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军事目标。特朗普一面强调“美军已做好一切准备”,一面感谢卡塔尔斡旋,称其为“和平曙光”。这种“报复-回应”的闭环操作,符合资料1分析的“外交语言升级版”,避免实质性伤亡导致局势失控。
二、多重战略考量的博弈平衡
(一)美国:大选周期与能源利益驱动
特朗普在停火宣言中突出“零伤亡”和拦截成功率,直接服务于选举政治需求(资料1)。同时,资料6揭露白宫核心诉求:美军不对袭击做军事回应,转而推动重启核协议谈判。此举既规避油价波动风险,又借卡塔尔调停重塑中东影响力,呼应资料5所述“美国内部矛盾转移”目标。
(二)伊朗:政权维稳与战术止损
资料9指出,袭击后伊朗议会火速批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借民众庆祝转移对核设施遭重创的关注。资料8揭示伊朗外长关键表态:只要以色列在德黑兰时间凌晨4点前停火,“无意继续回应”。这种“强硬姿态 条件让步”组合,旨在保全政权颜面同时避免全面战争。
(三)以色列:目标达成后的急流勇退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资料3中承认:“伊朗核项目受重创,目标非常接近完成。”资料9援引以方消息称,以色列已通知美国“寻求几天内结束冲突”,担忧陷入消耗战。这与资料8分析的以色列极右翼潜在搅局风险形成张力,促使以方接受分阶段停火方案。
三、停火协议背后的脆弱平衡
(一)分阶段停火的精妙设计
特朗普宣布(资料7、10):停火于美东时间6月24日零时启动,伊朗先执行12小时停火,以色列跟进12小时,24小时后冲突正式结束。该设计赋予双方“对等收手”的台阶,但资料7曝出矛盾——停火宣言同时,德黑兰东北部发生爆炸,民众听到战机轰鸣。
(二)官方表态的温差暗流
尽管特朗普宣称“以伊完全同意停火”,资料8显示伊朗外长拒绝承认协议,仅暗示若以色列停火则“无意继续行动”。以色列至今无官方确认,印证资料6所述“除特朗普外,当事方均未确认停火”。这种表态差异暴露协议根基不稳。
结语
此次“通知式袭击”与总统致谢的戏剧性场景,实为美伊以三方在冲突末期精心编排的战略平衡术:伊朗以最小代价展示威慑,美国借“零伤亡胜利”服务大选,以色列达成削弱核设施目标后抽身。然而停火协议的温差表态与德黑兰爆炸事件,印证资料8的预警——以色列极右翼仍是火药桶。中东棋局表面暂缓,深层结构性矛盾仍在螺旋恶化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