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后,又回应“参选时间”:明年

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后,又回应“参选时间”:明年
2025年07月06日 09:52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飒]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美国党”于当日成立。据《印度斯坦报》6日报道,在这条宣布成立“美国党”的帖子下,有网友问他的新政党是否会参加2026年中期选举或2028年的总统选举时,马斯克回复称,“明年”。

  马斯克4日在美国“独立日”当天发起网络意见调查,问网民是否应该成立“美国党”,以把美国民众从民主党、共和党轮流上台的两党体制中“解放出来”。

  根据美国法律,一个有资格参与选举的政党成立,其资质确认需要经过复杂的认证程序,首先必须召开党团会议或代表大会,选举临时官员并指定政党名称。尚不清楚马斯克的“美国党”是否已启动相关程序。

  近期,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产生分歧。6月30日,马斯克猛批特朗普力推的所谓“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并表示,如果法案通过,第二天就会成立“美国党”。

  AI延伸阅读

  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美国党”的前景如何?

  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宣布成立“美国党”,誓言为“中间80%”的美国人打破民主、共和两党垄断。这位因“大而美”法案与特朗普公开决裂的亿万富翁,试图以科技资本重塑美国政治版图。然而,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铁幕,正悬于这场豪赌之上。

  一、百年轮回:第三党的“幽灵宿命”

  美国政治史堪称第三党的“绞杀史”。1912年,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携“公驼鹿党”斩获27%普选票,却因选举人团制度颗粒无收,沦为“百年绝唱”。现代自由党(1971年成立)苦战半世纪,2016年民调冲至10%仍未能摸到辩论台门槛;绿党2000年分流戈尔10万张佛州选票,反助小布什入主白宫,自此被民主党视作“搅局公敌”。 政治学者反复验证的困局在于: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与单一选区制,让第三党即便赢得局部民意,也难转化议席。更致命的是,总统辩论委员会由两党操控,15%民调支持率的硬门槛,将自由党等永久隔绝于主流舞台之外。 历史数据冰冷如铁:近200年来11个全国性第三党,从19世纪自由土壤党到21世纪自由意志党,最终均归入尘埃。

  二、制度围城:从签名到选票的九重关

  成立新党需跨越三重炼狱:

  1、州级注册“地狱模式”

  美国50州各自为政: 加州需吸纳全州0.33%选民(约13万人)或提交110万份有效签名; 得州需17万选民支持且证明地域代表性;纽约州要求选举年4月前集齐3万签名,阿拉斯加需3个月完成1.5万份。2024年“无标签”运动投入3000万美元雇佣专业公司,仍因6州签名不足失败。更严峻的是,两党常以法律手段狙击——亚利桑那州12万签名中30%因“格式瑕疵”被废。

  2、联邦认证“政策铁幕”

  向联邦选举委员会(FEC)申请全国政党认证,需满足:

  至少12州获选票准入资格;

  提交详细政策纲领及财务审计报告;

  证明“持续政治运作能力”(FEC核心条款)。

  而马斯克目前仅抛出“中间路线”模糊口号,缺乏具体框架,通过审查几无可能。

  3、生存资格“死亡倒计时”

  注册成功仅是起点:

  佛罗里达州规定总统选举得票率不足2.5%即撤销资格;

  加州要求维持0.33%党员比例或全州选举2%得票率。

  自由党耗时50年才在部分州扎根,而“美国党”需持续烧钱维系——2024年“无标签”运动耗资6000万美元,仍未建起全国组织网。

  三、马斯克变量:金钱、流量与搅局算术

  面对百年困局,马斯克手握三张底牌:

  1、资本杠杆的极限试探

  虽个人对国家级政党捐款上限仅4.43万美元/年,但其3900亿美元身家可迂回运作:

  通过超级PAC(政治行动委员会)无限注资宣传,如2024年为特朗普豪掷2.8亿美元;

  利用X平台2.2亿用户构建舆论机器,对冲主流媒体对第三党不足2%的报道时长。

  2、“关键少数”的精准切口

  “美国党”战略目标清醒:不图总统宝座(马斯克出生地不符资格),而瞄准2-3个参议院席位 8-10个众议院席位。当前国会两党常陷僵局(如118届国会众议院共和党仅多9席),若在摇摆选区插入关键力量,即可挟制立法议程——正如茶党运动将共和党改造成“特朗普形状”。

  3、社会撕裂的时间窗口

  43%美国选民自认独立派,对两党不满率达历史峰值。马斯克“科技自由主义”纲领——低关税、AI监管、太空殖民、财政紧缩——试图收编中间派。前民主党候选人杨安泽已公开示好,显露跨党派撬动可能。

  四、不可逾越的“不可能三角”

  即便手握筹码,三重悖论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

  1、政策缝合怪VS选民忠诚度

  “美国党”政策被指“四不像”:共和党传统产业保护、民主党社会公平诉求均被抛弃,转而押注科技资本优先。昆尼皮亚克大学民调显示,59%独立选民对马斯克持负面观感,其争议言论(如支持极右翼)恐加速中间派流失。

  2、个人秀VS草根组织

  伦敦学者托马斯·吉夫特点破关键:“政党需草根网络,非富豪单干。”民主、共和两党拥有百年基层架构,而“美国党”依赖线上动员。历史上佩罗1992年民调75%支持率,最终因缺乏地面组织溃败,正是前车之鉴。

  3、两党围剿VS历史周期律

  特朗普已威胁“驱逐马斯克并切断补贴”,民主党警惕其分流选票。更深的恐惧源于历史周期——19世纪辉格党出过4位总统,却因奴隶制争议自我撕裂,残部重组为共和党。当两党联手封杀第三势力,马斯克恐重蹈覆辙。

  结语:高速公路上的自行车骑手

  马斯克的豪赌,恰似“在高速公路骑自行车”——看似自由,实则连紧急停车带都难抢占。但第三党幽灵从未消失:1992年佩罗虽败,其平衡预算理念被两党抄入国策;茶党以草根之姿重塑共和党。对“美国党”而言,执政或是遥不可及的星舰,但成为“政策孵化器”或“关键搅局者”,已是撬动百年铁幕的支点。当美国政治在民粹浪潮中飘摇,这位火星梦想家的地球冒险,注定写下制度困局与资本野心的新注脚。

责任编辑:祝加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