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 > 正文

美国肿瘤基因组计划:破译癌症密码(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52 新京报
美国肿瘤基因组计划:破译癌症密码(2)

2005年12月13日,美国宣布启动“肿瘤基因组计划”。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美国肿瘤基因组计划:破译癌症密码(2)



  3“肿瘤基因组”怎么用

  找到引发肿瘤的基因,对症下药

  上个世纪末,科学家发现了一组基因。这组基因包含的多种蛋白质能阻止细胞分裂,因此被称作“肿瘤抑制基因”。肿瘤抑制基因成对出现,如果其中一个因突变失去活性,另
一个仍能正常发挥作用。但如果剩下的基因发生突变,那么肿瘤抑制结构就完全丧失。肿瘤就会不可抑制地出现、长大。其中,第一个突变多半是遗传的,而第二个突变则可能随机出现,它将导致癌症形成。

  “用基因治疗癌症,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个误会,认为光靠基因就行了。”祁鸣指出,其实基因治疗需要与其他医疗方法相互配合。

  祁鸣特别指出,“药物针对的是癌症患者。而肿瘤基因组计划还能根据每一个人的基因特征,分析他们患癌的几率,从而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对大多数人来说,50岁以后才有患大

肠癌的可能。但如果有家族大肠癌病史,则在30岁左右就可能出现大肠癌前期症状。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他们提早发现问题。个体的特异性也是肿瘤基因组计划考虑的重点。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合适的药,是人类基因组对未来的蓝图规划。这也就是柯林斯在杭州基因组学大会上展示给我们的前景。

  那么,这一福音究竟何时降临?

  肿瘤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经过大量的筛选,得到有关肿瘤基因组的相关信息。这一过程有点像“海选”。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可以建立肿瘤数据库,再进行深入研究。一旦找出导致癌症发生的基因,科研人员就分析出相应基因的编码蛋白质。随后,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对这些蛋白质进行控制,或者抑制其作用,或者清除它们,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治愈癌症的目的。人类何时能借助肿瘤基因组计划攻克癌症,陈维之用了一个词:将来。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对肿瘤基因组计划依然充满信心。祁鸣指出,虽然“肿瘤基因组计划”难度远大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但“两者却不能简单地对比”。在做人类基因组计划时,科研人员基本是两眼一抹黑。“像一个拼图,你并不知道要拼成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图形。”相比之下,肿瘤基因组计划所涉及的对象就比较明确,更易完成。

  -延伸

  基因组帮蜜蜂寻祖

  解读出人类的基因组秘密,对我们的生活将起决定性的作用。柯林斯已经给出了一个范本。而当基因组测序降临到蜜蜂时,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认识呢?

  10月26日《自然》杂志的封面故事刊登了蜜蜂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这是继果蝇、按蚊之后的第三种动物被完整测序。科学家由此也解答了蜜蜂“祖先”源头之谜。

  来自全球63个科研机构的百余名科学家组成了“蜜蜂基因组测序联合课题组”,经过4年多的研究,他们终于破译了蜜蜂的全基因组。常见的蜜蜂学名是:Apis mellifera,以往认为其源自亚洲与欧洲,并由英国人及西班牙人带到美洲。科学家通过种群遗传学的知识,通过对蜜蜂基因组的完整测序,想要知道非洲化蜜蜂是否是通过杂交或迁移从“新世界”向外扩散的。

  结果显示,蜜蜂的祖先来自非洲。科学家们认为,最古老的蜜蜂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然后逐步分布到欧亚大陆各个角落,并发生适合当地条件的进化。17世纪以后才来到美洲,或许是杂交,或许是“迁徙”。这一发现突破了蜜蜂起源于欧亚大陆的传统观点。

  联合课题组的科研人员还发现,相对于其他测序的昆虫,蜜蜂基因进化缓慢,极为古老。而它体内控制生理节奏、衰老、RNA干扰的基因,与人类等脊椎动物的同类基因更为接近。除此,科学家还指出蜜蜂基因组中主管先天免疫、表皮形成和味觉受体的基因数量少于其他昆虫,但所含气味受体多于其他昆虫,并且含有用于花蜜和花粉利用的新基因,这些新基因可能是其适应生态平衡与社会功能所导致。

  蜜蜂群的分工严密一直为人赞叹。此次,科学家从蜜蜂的基因组中也给出了蜜蜂社会分工的原由。科学研究人员指出基因可能决定蜜蜂的社会分工。类似,工蜂神经中枢里一些“主控基因”的开启或关闭,会使工蜂由照料蜂王的“护工”转变成以攻击为主的“守卫”。

  对于类似蜜蜂基因组序列的破解,在祁鸣看来有点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理。不过自果蝇基因被测序以来,昆虫的基因组序列对我们理解自身也发挥了一定效用,“这点是肯定的”。

  本专题感谢:祁鸣(浙江大学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中心主任)

  杨焕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

  翟立伟(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的研发总监)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李健亚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