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智利举国大救援 33名矿工被困井下17天生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7日10:47  央视《环球视线》

  《环球视线》2010年8月26日播出:进军地下七百米 智利举国大救援,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 劳春燕: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劳春燕。

  当地时间8月22日一张来自地下688米的字条使整个智利沸腾了,这张字条传递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圣何塞铜矿塌方事故17天以后,被困井下的33名矿工全都还活着,这样一个生命的奇迹,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救援工作已经在积极地展开了,但是也有消息说,要想把这些矿工全都救出来的话,需要大约4个月的时间,如果是真的,33个人如何在一个那么狭小的空间里渡过暗无天日的120天呢?

  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了特约评论员宋晓军先生,还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咨询广播的新闻评论员于永靖先生,一起来参与我们的讨论,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短片,来看一下进展。

  (播放短片)

  解说:

  本月5日,智利地区的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33名作业人员被困井下,生死未卜。智利救援人员曾7次试图深入井下却试图未能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矿工生还的希望日渐渺茫。22日救援人员的第8次尝试终于成功了。井下探测器收到了井内的回声。更令人惊喜的是,当救援人员收回探测器时,发现探测器上附有一张矿工写的便报,称被困33人全部安全,这让一度几乎绝望的救援人员们又再次看到了曙光。亲临现场的智利总统皮涅拉,兴奋地挥动着探测钻头带上来的纸条。在场的工作人员和矿工家属喜极而泣,皮涅拉说,找到仍然活着的33名矿工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现场他读了字条上一名矿工写给自己63岁老母亲的话。   

  智利总统 皮涅拉:

  亲爱的妈妈,我没事,我要靠耐心和信念走出这里,我又听到钻机的声音了,希望它能开出洞来。

  矿工母亲:

  真是太好了。

  解说:

  智利总统皮涅拉24日表示,救援力量将竭尽所能,力争使塌方铜矿中33名矿工,在圣诞节和新年时和家人团聚。智利矿业部长戈尔伯恩,此前一点还与井下矿工进行通话。

  智利政府矿业部长劳伦斯·戈尔伯恩:

  是,我能听见,你好,现在跟我说话的是谁?

  井下被困矿工:

  路易斯·乌尔苏亚。我们还好,等着获救时刻的到来。

  解说:

  对于被困矿工的救援行动火速展开,用于挖掘逃生井的重型挖掘机已经运抵救援现场,挖掘机将凿破坚硬岩层,挖掘出66厘米宽的生命隧道。

  由于被困人员身处地下700米处,因此挖掘工作要耗时约3到4个月,目前救援队在塌方矿井内打通三处通道,分别用于输送食品、改善矿井通风和传送通讯设备。而医疗人员也正忙于制定正好的营养配给方案,以确保被困矿工能安然坚持到逃生井挖通的那一天。

  劳春燕:

  在这个事故发生17天以后,全部的33名矿工都还活着,而且是毫发无损,这种情形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专家观点 只要救助及时铜矿事故死亡率很低

  特约评论员宋晓军:

  我觉得这样,一般铜矿发生塌方,只要是这个塌方没有直接砸到人,世界各地都是这样,它的生还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塌方的时候把整个的空间全部密闭的话,它还有一定的空间,氧气能维持时间比煤矿维持时间要长,人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这个过程能维持非常长的时间。

  劳春燕:

  氧气没有问题?会不会爆炸?

  宋晓军:

  同时铜矿当中没有有害气体,无论是毒气还是瓦斯,还有一个刚才我说的氧气的问题,煤矿一旦有跟氧气在一起,它会氧化,它比人吃氧吃得还厉害,还有一种,整个铜矿的温度也不会像煤矿那样,比如煤矿往里打的时候,温度是很高的,但是当透水发生的时候,大温度下降非常快,铜矿就相当于一个人在一个屋子里面,可能还会越来越热。

  劳春燕:

  我看到他们这一次在地下七百米的时候,温度差不多有35度。

  宋晓军:

  因为这些人的热量在这个空间里面,就像一个屋子里面待了很多人,它会越来越热。

  劳春燕:

  这些时间长了会不会中暑?

  正在评论 33人被困地下688米 四个月后才能重见天日?

  宋晓军:

  那个不会,还没到那个份上,他可以脱衣服。在这情况下,只要及时地能够首先他有十几个孔已经打通了,可以保证正常的空气循环,第二,有水有食物,剩下的就是他们的心理问题和他们自己精神上的问题,当然还有自己身体健康的问题。

  劳春燕:

  你刚才提到一个问题就是透水,铜矿发生这样的事故的时候,它会不会再出现这种透水事故。

  宋晓军:

  只要里面有足够的空气的话,它能够把水顶回去。其实煤矿当中,上一次我们山西没有这个情况,它会留一空气层,但是这一次并没有发生透水。因为铜矿的矿脉是非常窄的,它不会像煤矿那么宽的矿脉,采掘的时候容易透水。

  劳春燕:

  也就是说,这33名矿工,他们现在待在避难所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吃喝暂时还没有任何的问题,问题是他们在那么狭小的一个空间里,可能要等上四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出来。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一张模拟的救援图,塌方是在这个位置,而现在紧急避难所是在这个问题,距离地面大概有688米,现在已经有三条通道分别用来输送氧气,用来通风的,还有一条通道是用来运送食物的,另外一条通道是用来运通讯设备的。但是这三条通道都比较窄,只有十多公分,也有是说只能够用来运这些东西,不能够用来救矿工,如果要把矿工们救出来,需要再打通另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现在的计划是打成大概有66厘米这么宽的一个通道,所以矿工们必须保持这个体型,还不能够发胖。因为发胖了以后,可能施救的时候就会有些困难,现在说,可能需要4个月作业的时间,那么漫长的时间,为什么需要那么久?

  专家观点 生理比心理更重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评论员于永靖:

  首先距离,包括岩层是很难打通的,如果在打通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些其它的意外,恐怕会发生石块往下砸的情况。其实这些矿工我觉得最关键的,我从来不担心他们的心里有问题,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他们的胜利有问题,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井下一共是33个人,如果是按照军队的编制的话,应该是一个排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坚强地活下去,从过去的一个大悲到一个大喜,知道自己活下来了,而且现在有吃有喝还有电话,有家人的陪伴,我相信他们的心理不会有问题。但是目前生理,他们要待四个月,现在这四个月是一个什么概念,不是生存问题,是一个生活问题,我们要知道,他们平均的人均面积只有1.3平方米,我们怎么去待,你生活的话,吃喝拉撒睡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有人头疼脑热,如果有人拉肚子,这个怎么办?而且如果一旦有一两个可能说一些比较丧气的话,这种疾病或者很负面的情绪会很快地传染开,所以现在来讲的话,我觉得他们的心理是由生理来决定的,如果他们身体很好,有家人的陪伴,有上面的包括总统经常的问候的话,我相信他们能撑下去。

  正在评论 33人被困地下688米 四个月后才能重见天日?

  劳春燕:

  的确,应该说过了这么17天能够活了下落,应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问题是摆他们面前的还有漫长的等待,这个过程不知道还有多久,这个时候可能他们还要面临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当地时间24日,智利总统皮涅拉他也是通过电话和井下的矿工进行的通话,鼓励他们不要放弃,我们来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播放短片)

  皮涅拉:

  我向你们保证,你们不会感到孤单,整个国家将与你们同在,你们的家庭在这段特殊时期,也不会感到孤单,你们应该尽量放松心情。

  字幕提示:

  被困矿工鼓掌声。

  劳春燕:

  刚刚皮涅拉总统他特地提到要放松心情,我们也来看一看,这33名矿工他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狭小的空间,我们来看一张模拟图。

  正在评论 矿坑狭窄空间封闭漫长等待会否产生心理问题

  这是国外的一家知名媒体所做的一次模拟,一共有33个人,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大概46平米的环境,也就是现在矿工们在这个避难所的空间,长是7.62米,宽是6.1米,这么一个小空间,如果他们一个挨一个地站着,排成四排的话,差不多已经占去了一半的空间了,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躺下来都会非常地困难,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是很舒舒服服地躺着睡一个觉。都是非常困难,刚刚皮特是认为,可能最主要的可能是生理上的问题,但是我看很多人担心的是心理上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特别是一个很难得空间里,很多人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宋先生您怎么看?

  专家观点 航天医学有助于井底矿工的持续生存

  宋晓军:

  我注意智利方面也向美国航天航空局求救,关于航天的心理医生的问题。其实航天有一门学问叫航天功效学,其中专门讲到这些宇航员在狭小空间里头一些问题,而且做过很多量化的统计。比如说在这种环境下,焦虑大概占60%,失眠占29%,同时包括你的人际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大概占30%左右,有的是重叠的,还有抑郁也占29%左右。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这样的一个统计,在狭小空间当中,宇航员的这种,而且又长时间离开,信息的闭塞,根据这些问题,他们有一套心理治疗的方式,调节的方式。现在智利已经向美国航空航天局请求了心理医生过来,当然要结合智利自己的一些情况,可能会对下边这些人进行施借。

  正在评论 矿坑狭窄空间封闭漫长等待会否产生心理问题

  劳春燕:

  希望这些太空当中的经验,能够帮到这33名矿工,也祝福他们,能够安然渡过这接下来的漫长的一段时期,能够早日回家。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