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称美国校园暴力需要社会性综合整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8日16:31  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

  校园暴力是整个社会交织作用而导致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4月2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美国加州奥克兰市奥伊科斯大学一间教室的师生和往常一样正在上护理课,突然43岁的韩裔男子温戈(音译)持枪闯入教室,开枪射击,致7人死亡3人受伤。这是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以来,美国最严重的大学枪击案。

  校园本应是学子安全的学习与成长圣地,可接连不断的校园枪击案,让人不禁发问美国缘何成为校园枪击案频发之地?

  令人痛心疾首的杀戮

  事实上,美国的校园暴力犯罪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同样是4月,5年前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让人至今难忘,它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死伤最为惨重的校园枪击案。2007年4月16日这一天,就读于该校的韩国学生赵承熙先后两次大开杀戒,共杀死包括自己在内的33名学生,并导致12名学生受伤。此案使美国校园枪击案的个例死亡人数上升到历史新高。

  枪击案不仅在大学校园里频频发生,在中小学里也时有发生。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统计,2009—2010年度美国共有33名中小学师生死于校园暴力。这个数字虽然在美国整体的暴力罪案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与其他枪击案不同的是,校园枪击案不仅造成师生伤亡,而且往往给整个社区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毕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白发人送黑发人”是所有父母的噩梦。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2007年的惨案发生后,超过1/3的学生恐慌离校,学校的教学秩序被彻底打乱,过半毕业生连毕业典礼都没有参加。尽管这所学校当时有2.6万多名学生,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识至少一名在惨案中遇害或受伤的同学或老师。在这个宁静的小镇上,突如其来的惨案给所有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不少人患上了严重创伤后遗症,需要心理干预。至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仍没有从5年前的惨案中完全恢复过来。

  探究导致暴力的文化社会根源

  校园暴力在全世界各地虽然并不鲜见,但毋庸置疑的是,美国是世界上青少年死于校园枪击案最多的国家之一。

  面对血淋淋的现实,不禁让人反思美国社会文化中崇尚暴力的一面。许多美国公民认为,在这些向青少年传递暴力文化的娱乐节目中,电视暴力是始作俑者,因为它是青少年犯罪行动的直接“教育者”。近几年来,美国一些有线电视台推出了以血腥暴力与色情吸引眼球的电视剧,如《斯巴达》和《权力的游戏》,每集都有血流成河、开肠破肚的凶杀场面。一项调查表明,年仅12岁的美国孩子,就已经在电视上目睹过8000次谋杀场面和10万个暴力镜头。此外,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内容也常常被指为校园枪击案的罪魁祸首。

  然而许多人认为,暴力游戏或者电视剧并非美国独有。美国主流文化也并不崇尚暴力,倒是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对娱乐产品进行分级制,限制未成年人观看。与人们所想的相反,最近10年来美国的校园暴力案并没有上升,反而成下降趋势,只不过每次发生时都死伤惨重,因而让人觉得情况更严重。这说明媒体和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尽管令人憎恶,却并不是校园枪击案的主因。有人甚至说玩暴力游戏有助于年轻人在虚拟空间里发泄愤怒,而减少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实施暴力。

  也有人指出毒品和酗酒在美国校园里的盛行才是校园暴力的诱因。的确,美国学生比其他国家的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毒品——特别是大麻一类危害性相对较低的毒品,是许多美国大学聚会时常出现的助兴之物。而且,美国大学生也很爱喝酒,高校外酒吧林立。然而并没有证据表明毒品和酒精与校园暴力有直接的联系,多数凶手没有在酒精与毒品的影响下犯案,也并不是吸毒成瘾者。

  那么种族冲突是否导致了校园暴力呢?如今的美国学生比起他们的父辈来说,能感受到的种族歧视已经减少了很多。美国学校强调多样性,多年来致力于提高有色人种受教育的比例,亚裔自不必说了,从来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代表;非裔与南美裔的学生也不会受到歧视,都能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不少人试图从这些校园枪击案中找到凶手的种族共性,比如温戈与赵承熙都是韩裔移民。当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惨案后韩裔移民就一度害怕当地人因为他们的种族背景而拿他们出气。实际上,校园枪击案凶手没有种族上的共性,白人、黑人、亚裔都有,唯一的共性是他们的性别:98%都是男性。那些在学校里奇装异服的学生往往成为人们怀疑的目标,可实际上校园枪击案的凶手可能是沉默而毫不起眼的人。

  枪支文化纵容下的隐患

  将校园枪击案归咎于美国枪支的泛滥是最受普遍认同的说法。

  美国是全世界私人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在3亿人口中,有约9000万人共持有2亿支枪。2010年6月28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裁定,宪法第二修正案确保个人拥有枪支的权利适用于各州和地方枪支控制法,从而将美国人以自卫目的拥有枪支的权利扩及全国。美国平民虽然不能持有全自动的机枪,但半自动的手枪是可以合法而相对方便地买到。

  如此泛滥的枪支文化为美国青少年获取枪支进而杀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尽管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校园禁枪法案》,规定在校园携枪者将被开除,但无法遏制不断上升的携枪学生人数。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后,一些人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提议解除校园内的枪支禁令。他们的逻辑是,如果当时有师生拔枪还击,枪手就会被制止而不会造成更大的伤亡。然而,未成年人容易冲动,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对孩童进行反枪支、反暴力的教育,如果给他们机会接触枪支,他们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到枪支的危害。一旦容许师生配枪,这种以暴制暴的措施只能导致枪击案的上升,因此此观点不被绝大多数人接受。

  校园暴力需要社会性综合整治

  即使可以把血的教训归结于枪支泛滥本身,不过,人们发现,这些校园枪击案的凶手们,并不是一夜之间变成杀人恶魔的,他们在事发前或多或少都流露了暴 力倾向。绝大多数的校园枪击案的凶手,都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迹象,要么和校方或同学多有摩擦,或者在网络上表露过不满和暴力的情绪甚至杀人计划。

  比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手赵承熙,早就被学校老师注意到他可能有严重的精神和心理问题,甚至曾经被送进精神病院检查,但由于他的行为并没有对其他学生产生直接的伤害,学校就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最终酿成了大祸。

  美国人注重个人隐私,一般老师没有能力诊断精神和心理问题,自然也不能随意问学生这些问题。即使老师怀疑学生有精神疾患,只能上报到学校有关办公室,绝不能自行处置,更不能强制学生接受检查,以免学生觉得被区别对待而感到受了侮辱。

  这里还得提到一项不太为学校行政人员之外的人熟知的法令:联邦教育权利与隐私保护法(FERPA)。这条美国教育部在1974年颁布的法令,要求高 等院校不得在未获学生准许的情况下向其他人透露学生在校的状况。这不仅仅包括了学生的成绩,还包括学生的出勤记录、所选课程以及健康记录等。也就是说,如 果某学生长期旷课、成绩不及格,他的父母找老师问个究竟,老师碍于这条法令,甚至不能与他们讨论学生的课业,除非有学生的书面或当面许可。这条法令保护了 大学生的隐私,但也给识别和确诊问题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有暴力倾向和精神疾患的学生是极少数,可因为学校不能与其他医疗机构互通信息,学校当局和 师生就常常蒙在鼓里,问题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开导与治疗,也就无法将问题学生的情况与美国烟草、酒精与枪支管理局进行沟通。

  然而,并非所有的枪手都曾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只有1/5的校园枪击案凶手曾经被诊断为有心理问题。也并非每个枪手都在学校里被孤立,实际上只 有1/4的凶手被形容为“独行侠”,其他的凶手都有比较正常的社交生活。不过,绝大多数枪手都声称他们被同学欺负过。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弗吉尼亚理工的赵 承熙,以及此次奥克兰枪击案的韩裔嫌犯,都提到同学的长期取笑令他们怀恨在心,积怨最终变成了罪恶的子弹。最近美国一部纪录片《欺凌弱小》就集中描述了校 园里普遍存在的以强欺弱的现象,展示的一些孩童之间的暴力行为让人震惊,引起了社会大讨论。

  美国校园中的种种暴力现象,可以归结为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美国文化的特殊性及枪支管理上存在的疏漏。虽然美国各界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看起来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校园暴力并不是学校系统内部的问题,它是整个社会交织作用而导致的一个社会性问题。(青帝)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校园暴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