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中心 别斯兰事件十周年:“别让我再受煎熬”
评论

“夜正长,路也正长
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
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 《为了忘却的纪念》

被淡忘的别斯兰和加深的民族隔阂

我能听到那些孩子的哭叫声,这个长着一张圆脸、看起来很和善的男子说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切肤之痛”,充斥着“罪恶感”。

十年前那个早晨发生的事情,安德烈-克留邱克时至今日仍能脱口而出接到的第一条命令。

命令很短,只有一句话,“争分夺秒赶到现场”。

命令来自俄联邦安全局,作为俄安全总局驻车臣新闻发言人,安德烈少将需要从车臣共和国的阿尔贡市,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奥赛递共和国的别斯兰市。

等待他的是一场引发全球关注的人质事件。这一天是2004年9月1日。

一伙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俄罗斯南部北奥赛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在当地,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在这里上学。刚参加完新学期开学典礼的1100余名学生、家长和教师就这样被赶进学校体育馆劫为人质,随后度过了不水不食、噩梦般的三天。

走不到尽头的60米

在这场灾难发生前,别斯兰是一座平静的小城。

在大多数俄罗斯人印象中,这座坐落于俄罗斯南部的北奥赛梯共和国、当时只有3.5万人口的小城市,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人们能记住它的只有铁路和玉米加工设备。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奥赛梯族人在当地居民中的比例是81%。

策划图集:别斯兰伤痛仍在

安德烈也不知道此行会成败如何。作为军人,他只能服从命令,放下所有事情拼命赶路。

米-8直升机的旋翼和发动机噪声很大,在忍受了40分钟地动山摇和颠簸后,安德烈一行7人见到了来迎接他们的安全总局驻符拉季高加索的同事。

同事手里拿着一摞纸,足有20多张,“几乎每隔10分钟就有一条新的命令。”安德烈看了下手表,9月1日上午11时30分。

安德烈以最快速度赶到了别斯兰市第一中学,站在他身边的有家属和媒体,他们与孩子们只隔着一个操场,短短60米的路程,却怎么也走不过去。

“我能听到那些孩子的哭叫声。”这个长着一张圆脸、看起来很和善的男子说他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切肤之痛”,充斥着“罪恶感”。他抱怨说,“面对这些幼小的生灵被邪恶分子劫持,而我们手握武器的解救者们却无从下手”。

全文

记者记忆:最难忘的镜头不忍再看

我们的摄像机跟着她将近半个小时,母亲虚弱地不知道往哪走,这30分钟空镜是我这辈子做记者最难忘的镜头之一。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太震撼,我觉得帮不了她什么,说一句话都是多余。这组镜头我再也没有看过。

2004年9月1日别斯兰中学人质事件,到现在已过去近10年。10年来,俄罗斯乃至全球的反恐形势都已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对现场的记忆,仍旧留在记者的心中。卢宇光是首位抵达现场的中国记者,跟随俄罗斯反恐部队一起冲锋过,在他的自述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的混乱、恐惧和悲情:

“要准备好,我们要往北高加索走。”

2004年9月1号这一天,是俄罗斯开学的日子。上午10点钟左右,我回到家打开新闻网,发现北高加索地区发生了人质事件,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电头。当时不知道别斯兰在什么地方,就只知道在北高加索,就开始找地图,最后找到别斯兰在北奥赛地共和国。当时我觉得绑架10个人已经是最多了,100个人是不可想象的,我赶紧就通知我的摄像,“要准备好,我们要往北高加索走。”

之后的两个小时内,人质数字一直在变,越来越大。下午两点多钟,美联社报道,劫持人数达到了130人。

从莫斯科飞往别斯兰的航班每天只有一班,当时已经全部满座。我们托了很多关系才上了一架专机,下午4点15分我们从莫斯科起飞,将近2个小时15分钟后在别斯兰机场降落。从别斯兰机场到别斯兰市大概有十多公里,都是俄罗斯特种部队,田野里也有部队。

晚上8点多钟,我们走进了别斯兰市。别斯兰中学外中学操场附近的文化宫广场人山人海,因为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在里面,当时我们是第一家外国媒体。距离别斯兰中学1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礼堂,礼堂外面设立了一个拯救指挥部,当地人在拯救指挥部的信息牌上不断地自行张贴一些信息,有照片有出生年月,有体貌特征等,到后来延伸到整面墙都是。

记者卢宇光(左一)与俄特种部队成员在现场

漫长的等待

但是官方的信息显得不太准确,老百姓更关注的是那一面墙,我们边做直播,边数数。9月1号晚上的11点30分我们发布了第一个数字信息:546人。我们从有关方面得到的消息是:恐怖分子和指挥部的电话没有中断过联系,恐怖分子提出来要结束北高加索战争,结束车臣战争,要把监狱的人都放出来。俄罗斯方面没有回应。

在9月2号上午的9点多钟恐怖分子提出要与阿兰共和国的总统奥什夫见面。奥什夫属于温和派,提倡和平谈判,他谈判后向媒体表示,里面人质状态非常的不好,当时天气很热,孩子们在里面,水啊什么的都成问题。

全文

“上帝应该保护我们的
我活下来了,但我妈妈死了
不懂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亲历恐怖袭击的孩子来说
心中永远留下了一道
不愈的伤痕

结束语

1200余人被劫持
380余人死亡 近800人受伤
十年弹指一挥间
痛苦或许不再撕心裂肺
但恐怖主义带来的煎熬仍在继续
新浪新闻中心出品

重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