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人“一年人均输液8瓶”的统计数字一出,举国哗然。另一个说法随之而来:中国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美国的10倍。数字考验着我们的想象,但举目四望,“吊瓶”的“森林”的确正在这片土地上繁茂生长。就仿佛雨林,密密麻麻的吊瓶背后已经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丛林法则和“食物链条”,有的群落处在捕食性食物链的终端,有的则处在寄生性食物链条的终端,而谁生活在食物链的底层,面临着无时无刻不在的巨大风险呢?答案不言自明。

暗藏杀机的吊瓶森林

    吊瓶丛林中四处都潜伏着危机: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血管,输液这种给药方式充满风险,中药注射液等多次出现致死病例已经给人们敲响过警钟,“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用药共识。

    除此之外,抗生素在输液中的过度使用,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耐药情况的出现,去年席卷全球的“超级细菌”就是最直接的恐怕后果。输液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适得其反。

    一、风险几乎存在于输液过程所有环节,医务人员操作、输液器及注射器的质量,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二、治疗性输液产品可能蕴含更大风险,一向“安全”的中药在制成输液产品后,也常成为致命杀手。

    三、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直接导致耐药现象出现,这让人们在面临真正的大病考验时,找不到武器。

吊瓶森林里的食物链条

    吊瓶森林中已形成了极为复杂的食物链,药商、药厂、医院都从中寻找着自己所需要的“食物”,为了这条链,人们不断被强化对输液的“迷信”观念,有人甚至到了“你不输液我就跟你急”的地步,于是刺激了新一轮的生产和推销和使用。可悲的是,处于食物链底层的患者们,让渡了金钱,却并没有换来健康。

食物链底层:患者

食物链底层:患者

    患者很不幸地处于了食物链的最底层,他们其实是真正的“消费者”,但却一直被食物链的上级“消费”着,并不断被误导着,付出了物质,最后或许要不得不失去健康;各级政府部门看起来因巨额医保,也成为最底层,但由于金钱来源于患者,并从企业获得税收,因此它成为了食物链当中最为奇怪的一环。
捕食者:药企和医院

捕食者:药企和医院

    从现状来看,直接从“吊瓶森林”底层食物链获利的是医生和医药代表,他们直接从大处方当中获取了回扣和销售提成,而在他们背后则是“以药养医”的医院和无利不起早的制药企业,正是食物和利益的驱动,才让这两个群体形成了某种紧密的“联盟”,共同从底层食物链中不断攫取。
寄生者:装备生产商

寄生者:装备生产商

      除了输液产品本身,输液还拉动了若干相关产业。中国除了有407家输液生产企业,还有几十家输液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几十家装备生产企业, 上百家输液器生产企业,上百家与输液配合使用的粉针剂生产企业。而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均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

如何打破丛林法则

    要打破吊瓶森林现有的造成恶性循环的丛林规则,建立更为良性的生态,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的体制问题,引入没有利益纠葛的监督机制,建立更为通畅的科普信息传递机制。

    让患者不会因为常识的缺失而被误导,让医生不会因为“大处方”背后的利益而冲动,让药企用最合理的方式获取他们应有的利润,保持整个生态的平衡。

    一、治理“全民输液”的关键就是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切断医药间利益联系。

    二、建立起良性的监督机制。比如临床药师制度,以监督医生合理用药。

    三、建立科学健康信息宣传平台,让更多的患者了解“输液并不一定更快治好感冒”的科学常识。

丛林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