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人“一年人均输液8瓶”的统计数字一出,举国哗然。另一个说法随之而来:中国人均抗生素的使用量,是美国的10倍。数字考验着我们的想象,但举目四望,“吊瓶”的“森林”的确正在这片土地上繁茂生长。就仿佛雨林,密密麻麻的吊瓶背后已经形成了极为复杂的丛林法则和“食物链条”,有的群落处在捕食性食物链的终端,有的则处在寄生性食物链条的终端,而谁生活在食物链的底层,面临着无时无刻不在的巨大风险呢?答案不言自明。
    吊瓶丛林中四处都潜伏着危机: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血管,输液这种给药方式充满风险,中药注射液等多次出现致死病例已经给人们敲响过警钟,“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用药共识。
    除此之外,抗生素在输液中的过度使用,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耐药情况的出现,去年席卷全球的“超级细菌”就是最直接的恐怕后果。输液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适得其反。
    吊瓶森林中已形成了极为复杂的食物链,药商、药厂、医院都从中寻找着自己所需要的“食物”,为了这条链,人们不断被强化对输液的“迷信”观念,有人甚至到了“你不输液我就跟你急”的地步,于是刺激了新一轮的生产和推销和使用。可悲的是,处于食物链底层的患者们,让渡了金钱,却并没有换来健康。
    要打破吊瓶森林现有的造成恶性循环的丛林规则,建立更为良性的生态,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的体制问题,引入没有利益纠葛的监督机制,建立更为通畅的科普信息传递机制。
    让患者不会因为常识的缺失而被误导,让医生不会因为“大处方”背后的利益而冲动,让药企用最合理的方式获取他们应有的利润,保持整个生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