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的歌是文学吗?

2016年12月15日10:24  新闻专栏  作者:毛寿龙  

  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长长的候选名单,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鲍勃·迪伦虽然有一些支持者,认为他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一直不是热门人选。今年忽然得奖,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连鲍勃·迪伦自己也大吃一惊,以至于沉默了半个月,才得以平静地对媒体说:“诺贝尔奖的消息让我说不出话来。我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而诺贝尔奖委员会却一直联系不上他本人,一度放弃了联络的努力。网上甚至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拒奖演说。历史上曾有两人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是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和让·保罗·萨特。前者致电说:“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我被授奖所做的解释,我必须拒绝领奖,请勿因我的自愿拒绝而不快。”后者“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而拒奖。不过萨特年老后经济陷入困境,通过代理人去要奖金,但没有成功。

  鲍勃·迪伦虽并没有拒奖,但也没有亲临颁奖现场,只是写了一个获奖感言,找人代为宣读,他的好友则在现场献歌一首,也可以看作是代表他在现场演唱。他的获奖感言是:“我的歌是文学吗?”

  这个获奖感言切中其获奖争议的要害。这次诺贝尔文学奖,的确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文学。

  就一般的定义而言,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现在这一定义,需要加上“摇滚、民谣”了。也许未来周杰伦获奖,还需要加上“流行歌词“。

  这说明,一般性的文学定义,只是描述性定义,也就是说,它的内涵并不具有严格的排它性的边界,有的只是一定范围的边界的划定。在我看来,文学的主要部分是小说,剧本、诗歌和散文,还有杂文,很难说是真正的文学,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流也是小说奖,小说作品是得奖作品的核心。当然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认为,这只是描述的不同。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根据自己所摸到的局部来定义“象”,视力正常的人虽能看到象的全貌,但描述的也只是自己眼睛看到的象。很难说,看到全貌的人就比盲人描述得更准确,因为他未必能够看得到大象的体温、肌肉的质感等,而盲人却能摸得到。

  诺贝尔文学奖已经不是第一次重新定义文学了。1953年丘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著述主要是回忆录和历史著作,其获奖理由是“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那一次授奖并没有什么争议,而且也没人认为重新定义了文学。丘吉尔各个方面都太伟大了,而且他的传记和演说,的确很有文学价值。他的书词汇量非常丰富,有12万个单词。光这一点,对语言学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显然,鲍勃·迪伦的获奖感言非常有意思:“我的歌是文学吗?”他说很多写诗歌和剧本的作家几乎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只是在写作,写出作品显然是他们心中的真实渴望,至于是不是文学,或者说会不会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许在潜意识里有,但他们自己估计都没有感知到。他很佩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不认为自己会获奖,其概率低到自己能够站到月球上。

  他说,他从来没有时间问过自己:“我的歌是文学吗?”

  鲍勃·迪伦没有问过,也没有想过,当然也不会有答案。但大家问了这个问题,瑞典文学院还给了一个精确的答案:鲍勃·迪伦的歌不仅是文学,而且是精品文学,他值得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

  他以一种人人想拥有的、令人信服的力量来歌颂爱。突然间,世间那些书面的诗词变得如此苍白无力,而他的同行们那些按部就班创作的词曲也仿佛成了随着炸药诞生而过时了的火器。很快,人们不再把他与伍迪·格思里和汉克·威廉姆斯这些音乐人相比,而是将他与威廉·布莱克(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阿蒂尔·兰波(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美国世人)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迪伦的毕生作品已经改变了我们对诗的认知——诗是什么,该如何创作。鲍勃·迪伦作为一名歌手,值得与希腊声乐家、古罗马的奥维德、浪漫主义空想家、蓝调歌王歌后、和以及诸多以高标准来衡量而被遗忘的大师共享盛名。如果文学界的人对此不满,那他应该记得:神并不写作,他们只歌唱舞蹈。瑞典学院的美好祝愿将一路跟随迪伦先生的音乐之路前行。

  从秩序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都是以有血有肉的原始的人为中心的,是以原始秩序能够容纳的空间为场景的。而文学却是以抽象的概念为核心的,以扩展的专业秩序为框架,而现在往往以行政化的专业秩序为骨架的。这两个秩序的核心显然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文学,但两个秩序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和谐的,尤其是在文学专业领域里,学院派显然有其入门的门槛,而且据此形成专业的等级。

  “我的歌是文学吗?”鲍勃·迪伦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因为他是原始秩序中的文学家,不需要专业秩序的肯定,他认为给50个人的小众演唱比给5万人的大众演唱更具有挑战性,因为5万人会成为一个人,而50个人一个个都有个性。但他成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人们就会问这个问题,因为文学的专业殿堂将不得不容纳他,而要容纳他,就必须要更新文学的专业定义。本来他是原始秩序的人,现在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头衔而打破了学院派专业的门槛,进入了文学专业最顶级的层次。对鲍勃·迪伦来说,这一路来之不易,又来得太容易。太容易的事情,让他不太容易接受,在没有完全接受之前,他只好缺席诺奖颁奖典礼,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地领取了奖金

  但对文学专业来说,这带来了专业秩序的混乱:

  他的歌是文学吗?如果不是,怎么得了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如果是,今后的文学该怎么教?语文课本需要收集他的歌吗?语文课今后要唱摇滚了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魏巍

文章关键词: 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