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

2014年08月21日15:31  新闻专栏  作者:海外网评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

  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自8月8日首播以来,引发无数观众热议,不仅让当时亲身经历的50后、60后“回忆满满”,不少80后、90后对此也津津乐道,对父辈们的“致青春”赞叹不已。不过,对于这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引发更多时政媒体人而非文艺时评人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把这部剧说成是历史剧、文艺剧,它也绝不是一部普通的人物传记剧。

  为当代中国的伟人树碑立传并不容易,一来是由于未经时光沉淀,很难判断一些人的历史功罪和作用;二是因为伟人的亲属、后人以及同僚往往也会提出各种意见。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社会结构的多元变化时期,审视过去的经历和历史,更难产生共识。在《邓小平》这部剧中,至少50多位有名有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需要出现,而1976年到1984年这段时间中发生的许多事件也尚未定论。所以,该剧的总编剧龙平平也表示,创作这部剧确实经历过“彷徨与迷茫”。

  贯穿整部电视剧情节的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实线,讲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中央领导人如何力挽狂澜、粉碎“四人帮”以及开启改革开放初期波澜壮阔的图景;一条是虚线,讲述知识青年等有代表性的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实线上的细节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至于首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还从来没有定论的人和事,也被广泛认为在这部剧中的处理就代表了一种公开而非正式的定论,这部剧也成了不是“若干问题的决议”的决议。以一部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来实现这样的效果,不愧是创作者睿智的体现。以一部电视剧用来“载道”,恰如当年用以破冰中美外交关系的乒乓球,文艺界应该感到荣幸。

  就演员表现而言,过去影视剧作品中扮演孙中山的特型演员马少骅,在这部剧中首次出演邓小平,被一些观众评价为“形不似神似”。但笔者认为,他仍然缺乏真正领袖人物的气场,这种气场不是端端正正地坐在主席台上就能“演”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曾经担任邓小平翻译、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的张维为看过该剧后表示,他遗憾的是演员没有邓小平“犀利、坚定,深邃,意志如钢”的眼神。当然,这点是无法苛求的,以一个演员而拥有邓小平的经历、智力、阅历、胸襟,显然不现实。

  毕竟,这不是一部可以用普通标准来衡量的电视剧,距离那些宫斗、婚恋、虐心、传奇的商业剧更是遥远。不过,正如一些评论所言,虽然该剧在一些历史细节的处理上仍不能让所有人认同,但主创们最终没有将问题留给后人的勇气和删繁就简的智慧表达,仍然可嘉。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进步。毕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文艺作品也都是当时所处时代的产物,体现着当时社会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知,按照此一时而非彼一时的认识和思考,对已知史料进行合理的剪裁,应属无可厚非。

  (苗春,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更多精彩评论文章请关注海外网原创评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邓小平 电视剧 改革开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