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诵构建文明”的可笑逻辑

2014年12月30日10:14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整个武汉都掀起了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武汉精神”的热潮 整个武汉都掀起了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武汉精神”的热潮

  10月14日,武汉市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部署大会。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现场默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在手机信号屏蔽的会场内,400余名官员现场被测评。事后统计,现场有87.6%的人回答正确。除此之外,相关考核组还要在街头考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情况,整个武汉都掀起了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武汉精神”的热潮。(12月28日澎湃新闻)

  “全国文明城市”的光环,对武汉很重要。据了解,全国30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只有武汉等6个城市未当选,并且,武汉参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工作已经有12年历史,但屡次与之失之交臂。因此,在这次评选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直接关系到武汉是不是能够当选“全国文明城市”。

  背诵出奇迹,在一些城市管理者那里,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于是,一纸政令之后,全城掀起了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武汉精神”的热潮。看着有市民,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市民,在镜头面前卖力地背诵相关内容,我们确实能够感受得到学习热潮的汹涌澎湃;然而,看着另外一位大妈吃力但努力的背诵着相关内容,却感觉让全部市民做这事有些权力绑架的味道。许多年龄大的市民,即便能背诵全部内容,在理解上恐怕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权力专好死记硬背,这样的例子并不稀罕。记得几年前,某大城市也是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全部的市民背诵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此之外,还要背诵全国先进典型人物及事迹,要背诵这些人物的姓名、工作单位、先进事迹……当时有媒体报道,那座城市的中小学生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都在背诵一些小纸条。至于理由,和现在武汉的理由完全一致——应付检查,确保市民问卷调查不失分。

  道理,其实都很明白:背诵与实践,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我不知道要求市民背诵是上级考核部门的硬性要求,还是武汉地方政府的主动请缨,有一点需要肯定,让几百万市民背诵条条框框性的东西,空喊口号,与武汉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全国文明城市”完全是两码子事。广大市民,是不是足够文明,更多的体现在他们是不是做到了“爱岗”“敬业”“诚信”与“爱国”,是不是做到了“敢为人先”,而不是说他们能不能背诵。

  中央文明委发布的2011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把城市文明分成了以下七个大项,即“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全国文明城市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显然,这些指标更多的是指向了地方政府的权力行为,将城市文明建设这样一个宏大的话题转嫁到老百姓的背诵上,显然也是有失偏颇。

  市民在城市文明的建设中,并非无可作为。在现代社会中,能否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能否做到爱护环境卫生,能否树立起朴素的公民观念、培育健全的权利意识,比背诵一些条条框框和死板的知识要重要得多。离开了践行,仅仅字面意义上的背诵不仅推进不了社会进步和文明建设,反而徒增笑料。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武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