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生命细胞”到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园20年裂变

从“生命细胞”到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园20年裂变
2020年08月19日 18:27 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衔接北京海淀与昌平的“金十字”产业走廊上,坐落着一家科技园区。这里荟聚了顶级的科研资源,孕育着“最尖端的科学”,滋养着异常活跃的产业生态。这就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命园供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命园供图

  20年来,这枚“生命的细胞”已经裂变为充满活力的创新网络。记者获悉,今年10月,园区内医药科技中心项目将全面投用,目前已吸引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果转化基地等重量级机构、平台落户。下一个20年,生命园将进一步打造全球生命科学创新高地。

  生命科学的试验田

  倘若时间可以回溯,就能看到梦想萌发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生命科学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中国,北京,也已意识到生命科学对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意义。随着国务院批复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北京相继启动了软件、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基地的建设。

  2000年11月25日,承载着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自主创新梦想、应对新世纪全球战略竞争使命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启动建设。园区建设分为三期,规划核心区占地7.19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522万平方米。

  自诞生起,生命园就被赋予试验、探索的使命,成为生命科学的一片试验田。成立初期,园区先后引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及工程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大国家级项目,自主探索、研发生命科学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分子生物学家吴瑞,在获悉北生所正在物色所长人选时,曾对在国际上已颇具学术声誉的生物学家王晓东说:“你们是有历史责任的。我帮助你们从中国到美国,也要把你们从美国送回中国,让科学之光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灿烂。”

  于是,王晓东毅然回国,肩负起北生所生命科学原创性基础研究的使命。在这一轮“归国潮”中,邓兴旺、施一公、饶毅等一批优秀科学家也相继回国效力。

  入驻园区的国家级项目,有效吸引、整合了研发、中试生产、销售流通、医疗服务等产业环节,再加上园区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顶层设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实现了生命园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

  创新成果登上全球舞台

  2010年4月,春风徐徐的北清路上,树芽吐青,桃李缤纷。驱车前往生命园考察的高扬,期待着验证那个被赞誉为中国生命科学发展“最火爆的地方”。

  参观了园区孵化器、公共实验平台等设施后,高扬和他的伙伴有了久违的“亲切感”。一个月后,他们的贝瑞基因在园区诞生。

  在这里,“高扬们”不断编织着“基因梦”。他们自主研发的NIPT(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项目迄今仍是市场最主流的产品之一,公司很快又切入到千亿级肿瘤基因检测市场。

  越来越多的项目和团队在生命园开启新的征程,并把创新成果送上全球舞台。2011年,刚刚成立的百济神州带着“中国需要更好的抗癌药”的愿望,毅然加入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研发的赛道,与世界级药企同台竞技。2019年11月15日,百济神州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抗淋巴瘤新药——泽布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实现中国新药在美上市“零的突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生命园内多家研究院所、企业第一时间埋头实验室展开研究,针对新冠病毒不断优化检测试剂产品,支援全球战疫。

新试剂盒研发。万泰生物供图新试剂盒研发。万泰生物供图

  医科中心10月全面投用

  “我还记得第一次来生命园的时候,这里还很荒芜,周边有很多庄稼地。”王晓东坦言,对比国外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当时还是感觉到了明显的落差。但20年来的飞速发展,让他见证了生命园的成长。不久前,在参加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启用典礼时,王晓东对基地充满期待:“两家由北生所孵化而出的明星企业百济神州、华辉安健率先入驻。以百济神州为例,入驻后将新增几百人的科研团队,在京研发阵容将媲美国际大药企的癌症研究团队。”

北生所成果转化基地启用。赵语涵摄北生所成果转化基地启用。赵语涵摄

  北生所成果转化基地只是生命园医药科技中心请来的其中一位“大咖”。据悉,医科中心项目位于生命园二期地块,占地面积约7.75万平方米,由6栋单体建筑组成,于去年8月竣工验收。目前,6栋大楼均已“名花有主”。除北生所成果转化基地外,还将迎来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产业服务公司产业空间、配套服务设施及中小企业科研孵化器、山东瑞康医药研发销售总部。

  “医科中心将于今年10月全面投用,为园区20周年献礼。”生命园相关负责人感叹,“生命科学是一个研发周期漫长的产业,下一个20年,生命园将迎来成果爆发期,瞄准全球生命科学创新高地的更高目标。”

  风雨20年,生命园的发展始终与北京科技创新步伐同频共振,也成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从弱小到壮大的生动注脚。2003年,北京生命医药产业基础薄弱,年产值仅有106.2亿元。到2018年,北京市生物医药企业营业收入已达1867.6亿元,正加速迈向高精尖支柱产业。

新浪新闻客户端
新浪新闻客户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新浪新闻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