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BOE(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屏之物联 聚智向新

BOE(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屏之物联 聚智向新
2024年09月04日 11:02 新浪新闻综合

  各位伙伴、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莅临京东方2024全球创新伙伴大会!

  时隔一年,在这金秋送爽的美丽北京,我们再次相聚在了BOE IPC这一产业盛会。本届IPC,我们将主题定为“屏之物联 聚智向新”,意为“聚生态智慧,同向新出发”!

  过去一年,相信在座各位产业伙伴们都感悟良多。一方面,半导体显示市场上半年出现了短暂恢复,但终端消费有效需求增长不足,产能仍在持续调整、转移,在“弱增长,再平衡”的格局下,企业经营面临全球环境动荡和消费增长乏力双重压力;另一方面,新型显示技术不断演进,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技术飞速发展,正助推产业加速变革。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我们的未来在哪里?产业的持续增长点在哪里?每一个产业人都在思考、探寻。

  京东方亦是如此。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多次面临发展战略调整、产业技术迭代、商业模式升级、组织机制变革等关键问题。鉴往知来,温故知新,每当面临关键抉择的时候,我都习惯回顾过往,回想在每个关键时刻我们是怎么做的,从中寻找破题的方法。可能很多伙伴都听说过,当初我们那个关于选择房地产,还是选择半导体显示作为主业的故事。类似这样关于“选择”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在LCD方兴未艾时,是将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LCD全力将其做大,锁定领先优势,还是主动去开垦困难重重的OLED技术;再比如,在半导体显示业务市场规模取得稳健增长时,是坐收源源不断的发展成果,还是拥抱时代,主动开启物联网转型。其中,通过前一个选择,我们实现了中国大陆首条柔性OLED产线投产,推动了全球柔性OLED应用的发展;后一个选择,则孵化了多个国际化标杆项目,并孕育了今天我们相聚于此的平台——BOE IPC。

  三十余年发展历程,京东方几经波折,但总能化行业低谷为企业成长机会,这都得益于我们一直保有居安思危的警觉性与对行业发展趋势洞察的前瞻性,持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基于对产业发展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提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升维“第N曲线”理论。我们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企业文化内核,在确保主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下,以“可延展、合理性、强支撑”为导向,通过能力的积累与延伸,持续探索契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发展“第N曲线”,确保在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推动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回首一路走来,在京东方的每个发展阶段,我们都未停止过探索。在京东方成立之前的几十年,我们瞄准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电真空器件,从零开始,发展起来了真空元器件这条“曲线”,打造出了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后经产业风云变幻,改制成立京东方,我们的“曲线”就变成了探索主业,刚才提到的是否要做房地产,就是这个时期的故事,最终我们还是做出了果断且正确的选择——深耕半导体显示产业;接下来,我们就有了LCD、OLED这两条“曲线”,与生态伙伴们携手,一同实现了多个第一;之后,瞄准第四次产业革命发展机遇,我们主动开启了物联网转型,拥有了物联创新这条“曲线”,以“屏之物联”发展战略为指引,打造了新的业务增长极。历史上曾探索过的,和正在探索的发展曲线,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第N曲线”。“第N曲线”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既是企业文化内核的传承,也是核心优势和资源的拓展。发展至今几十年来,京东方始终坚持以“传承、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内核,不断提升企业内涵,持续积累并夯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们依旧没有停下脚步,正在积极探索下一条“曲线”,为的就是下一个三十年京东方的持续高质发展。

  在探索企业发展战略升维“第N曲线”过程中,战略牵引、技术创新、机制优化、文化积淀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升维成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就好比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每个业务单元相当于森林中的单体树木,每棵树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成长方式,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森林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其中,战略牵引就像树木的根系,帮助业务在竞争中找到自身的立足点;技术创新则如同阳光,为业务持续成长提供能量;机制优化相当于自然界的法则,通过有效管理和调控,保持生态的平衡和健康;文化积淀则像土壤和水,是业务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石。以上要素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第N曲线”理论和实践,深刻影响着京东方的发展,我们提出的“屏之物联”战略,就是对“第N曲线”理论的有效践行。2021年我们发布“屏之物联”发展战略,构建“1+4+N+生态链”业务发展架构,旨在持续不断探索企业发展的第“N”曲线。一旦验证了产业的可行性,商业模式能跑通,我们便把它固化到“1+4+N+生态链”业务架构中持续推动发展,以此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与企业的基业长青。

  通过这些年的坚持不懈,在确保LCD传统五大主流产品出货保持业内第一的同时,我们的转型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显示创新器件方面,商用、车载、拼接、穿戴、电子白板等创新应用,均实现了出货第一;智慧终端方面,开拓了IoT、低功耗等创新应用,进一步延伸了价值链条;系统方案类业务方面,成都双子塔、宜宾三江六岸、冰雪赛事、靓丽亮马河等项目,成功实现了数字媒体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同时,经过持续打磨,我们的终端系统这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规模扩大了,品种增加了,价值也提升了,7月我们刚刚成功发布了一款集多模态AI交互与大模型技术于一身的C100系列智慧一体机。在“4”和“N”相关的业务中,我们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产业生态赋能、市场化灵活运营,在传感、MLED、智慧医工、工业互联、智慧能源、数字艺术、知微生物、光场显示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

  我们创新业务的整体营收取得了不错表现。截至2023年底,创新业务营收占整体营收的比例,已升至30%,营收规模突破了500亿元。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对创新的不懈追求,源于我们对“走出舒适区,迎难而上”的执着。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秉持“对技术的尊重,对创新的坚持”,我们正在持续寻找未来发展的“第N曲线”。在深耕半导体显示30多年的过程中,京东方积累了自身的三大核心优势,即:半导体显示技术、玻璃基加工和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能力。围绕核心能力,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布局,其中就包括钙钛矿光伏和玻璃基封装业务,而AI被视为企业创新转型的驱动力,我们也在积极提升相关的核心能力。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智能时代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激增,绿色、高效的钙钛矿光伏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京东方的大尺寸玻璃基的薄膜制备能力,以及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经验,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完成试验线级别的高性能器件制备,正在推动中试线建设,有序推进产品化进程。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步发展,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升级迭代,其中就包括半导体封装技术。玻璃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能优异,将其应用于半导体封装的基板层和中介层,可实现更大尺寸、更高密度互联、更高机械强度的封装效果。结合京东方已积累的玻璃基通孔、深孔填铜、叠层布线等丰富的精细化加工能力,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性能更优且更具竞争力的封装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布局试验线,成立了玻璃基先进封装项目组,实现了样机的产出,未来可期。

  ChatGPT和Sora的面世掀起了AI浪潮,AI作为新一代的通用生产力,正在深度链接千行百业,可以说“任何行业都值得用AI重新定义一遍”,AI已成为产业高质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基于“第N曲线”理论指引,我们已构建了模型训练、大数据、物联网等核心技术能力,现将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聚焦发力“AI+制造、AI+产品、AI+运营”三大领域,刚刚提到的C100智慧一体机就是“AI+产品”的应用案例。我们希望通过AI,给半导体显示与物联网业务赋能,为客户提供更聪明、更好用、更具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展望未来,创新大有可为,未来将会涌现更多的“第N曲线”,相信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预计截至2030年,我们“1+4+N+生态链”业务发展架构可触及的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美元。我们诚邀各位伙伴一道,共应挑战,共享机遇。

  至2030年,京东方计划发布超500项合作课题,投入超千亿元用于技术研发,支出超万亿元采购额推动产业发展,并通过平台建设、孵化服务、创新碰撞、人才交流等方式,持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京东方研究战略升维理论的方向。“第N曲线”理论所内涵的预防性、长期性、创新性的特质,与循环经济的内部逻辑一致,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我们在全力打造“第N曲线”的过程中,将始终积极践行企业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治理架构,制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京东方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其中,环境保护方面,我们承诺到 2050 年会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稍后,京东方集团总裁高文宝先生,也会为大家带来京东方关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前面,我列举了一些京东方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也用森林生态对“第N曲线”做了比喻,京东方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在座伙伴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相互依偎走过了产业寒冬,也一同见证了产业变革与时代变迁。这一届IPC,我们把主题定为“屏之物联 聚智向新”,聚的就是你和我,聚的就是全体伙伴们的智慧。我坚信,无论环境如何,唯有“聚智”,方能“向新”。

  伙伴们、朋友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以创新为驱动,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

  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共同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凝聚产业资源与商业智慧,给“屏”赋予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融入更多场景,以“屏”为界,聚智向新,积极推动构建产业发展“第N曲线”,持续激发产业生态活力,共筑一个更加智慧、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

  谢谢!

责任编辑:张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