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颗“小红果” 撬动“大经济”

一颗“小红果” 撬动“大经济”
2023年09月21日 21:00 中国吉林网

  

  吉林美丽乡村很是令人向往。

  除了诗和远方,还有产业兴旺。

  说起乡村,最近中国吉林网记者被一个种果子的村子“圈粉”了。

  看到这里网友不禁要问了:“村子在哪儿?这个村子有何与众不同?”

  接下来采访中,记者一一作答。

  记者讲到这个地方是磐石市宝山乡北锅盔村。

  来到这里人,都被眼前这个小桥流水、古典凉亭、整洁院落美丽特色村庄深深吸引。

  然而事实上,深度行走村中,你会发现它“特色”绝不止一面。

  比如,“一颗红果”的力量。

  有名气。

  北锅盔村主导产业为果树种植,特色红果产品为“锦绣海棠”,被誉为“关东红果第一村”。

  有规模。

  全村“锦绣海棠”种植面积达300公顷,年产“锦绣海棠”3000吨。

  有效益。

  年销售额1800万元,村民户均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达到3.68万元以上。 

  红果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为北锅盔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发展动能。

  这,妥妥的“金果子”!

  锦绣海棠,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生动实践。

  北锅盔村的果树种植历史距今已有百余年。1994年至今,在历届村班子的带领下,北锅盔村全村红果产业从“散小乱”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了果树种植专业村,并逐步更新了果树品种—锦绣海棠。

  如何让品牌更出彩?

  为全面扩大品牌效应,北锅盔村科学谋划了以“锦绣海棠”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布局。与吉林省果树研究所合作,打造了全省果树种植示范推广基地,致力于技术创新,实现科技赋能。多次邀请果树种植专家团队,通过“开班授课+现场示范”的形式,指导果农提高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果园管理、包装储存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共举办果树种植培训班13期,累计培训1000余人,广泛培养果树种植人才,全村现有果树专家21名,吸引陶小龙等6名大学生返乡创业。2021年,“磐石锦绣海棠宝山低山丘陵案例”顺利通过了中科院优质地理产品认证,中科院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活动—第53场,在宝山乡北锅盔村举行,获得圆满成功。在首届中科年货节上作为首款售罄的产品,成为“产品顶流”,平时售价3元一斤的红果,在年货节上一个就卖到了5元,每市斤卖到了40元,完成了从产品向商品的华丽转变。

  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眼下北锅盔村对未来亦有全新思考。

  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扩大果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广泛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冷鲜库,大量贮存鲜果,实行错峰销售,全面提升果品附加值;进一步吸纳民间经济力量共同加入,发展“果文化”文创、休闲旅游、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并辐射带动周边邻村,形成连片效应……下一步,北锅盔村将全力构建以“锦绣海棠经济”为核心的特色乡村振兴布局。

  打造美丽乡村新图景,走出产业发展致富路。

  吉林磐石的这颗“红果”,“果”然厉害!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栾喜良  制图 王丽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编辑: 郭龙

吉林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