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人民论坛调研组带您走进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一起感受这座幸福之城的乡村巨变。
青山着意横诗卷,碧水含情展画图。初秋时节,来到地处闽赣边界的光泽县,只见四周层峦耸翠,碧波潴秀……“山光水色”尽显自然生态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三次深入光泽调研,对光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叮嘱乡亲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要保持和保护山区生态平衡,发展绿色产业、绿色食品”“要走生态效益型产业之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和谐”。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多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慎终如始守护着青山绿水,源源不断收获着幸福快乐。2022年,全县8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15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占比80.2%,50万元以上占比21%,乡村振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我们将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充分发挥大武夷1小时经济圈、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圣农千亿产业集群的承载地、闽赣边界枢纽等优势,全力打造有温度、有记忆、有感觉的闽赣省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小城。”光泽县委书记陈中民说。
建圈强链,激活“一池春水”
“古驿入杉关,烟波锁翠岚;夜来风景好,宿处是江南。”这是南朝诗人鲍照在《夜宿新城》中描写的“杉关”。
“由入闽,从杉关。”号称闽西第一关的止马镇杉关村,位于“鸡鸣两省闻”的闽赣交界处。1999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手在杉关种下一棵香樟树,激励遭遇洪灾的老区人民树立信心重建家园。
“现在,滥砍盗伐的现象没有了,保护环境已成为村里每个人的行动自觉。”杉关村的乡亲们深深懂得,这里种的不只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生态理念的传播。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今天的杉关,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等荣誉,《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打造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模范标杆》更是入选全国村典型案例。
塑造农村新风貌,既要顾“面子”,也要管“里子”,如何做到“兼收并蓄”?
“近年来,止马镇通过强化组织引领,龙头带动,探索村企牵手、产业富村模式,辐射带动村集体产业发展。”止马镇党委书记李莉涓介绍道。
2021年,止马镇整合助农财政资金,与圣农集团党委共同合作创办“十支联兴”党建品牌项目——新振肉制品加工厂,并联合全镇10个村成立新振发展有限公司,推动辖区内10个村联村共建、资源共享,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新振肉制品一厂、二厂由圣农集团提供1450万元启动资金,镇里10个村党支部通过土地资源、闲置资产、可用资金等方式入股建成。”在李莉涓看来,村企联办既实现了乡村产业有发展、集体有收入,也盘活了“家中”零散劳动力,带动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2022年,新振公司一厂创利润近200万元,全镇10个村经营收入全部突破25万元。今年二期投产,可带动光泽县和江西省黎川县8个村加盟,预期利润500万元以上。
“咫尺应须论万里。”这是光泽县“联村联建”和“村企共建”工作的有效探索。目前,这一成功经验在光泽全县铺开。
这些年,光泽县主动求新求进求突破,创新实施“两要四有”工作法,即向组织力要生产力、要效益,让集体有产业、乡村有能人、发展有平台、农民有增收,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创建,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夯实了共同富裕基础。
光泽县委副书记黄水彪说,县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民企带村、跨村共建,实现乡村产业有发展、集体有收入。
建圈强链,扩群谋新。光泽县探索建立连村联创、跨村联营的发展格局,推动实现整乡发展,不断缩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差距,先后打造了止马镇“十支联兴”、鸾凤乡“物流入园”、华桥乡“带富先锋”等市级示范点14个,辐射带动42个县级党建示范项目。
同时,让产业链延展植入乡村,把工厂办到群众家门口,让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既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难题,又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比如,引导圣农集团在全县7个乡镇建立200余个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天江药业、泽汇渔业等规上企业党组织加强与乡村合作谋划产业,孕育村办或乡村企联办等多种所有制企业23家,产业覆盖67个村。2022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累计吸纳群众家门口就业1300余人,带动户均年收入超6万元。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站在杉关隘口,但见香樟亭亭,根硕叶茂,清风徐来,满树馨香。
谋新思变,提升“民生温度”
走进鸾凤乡十里铺村,静默的山、流动的水、摇曳的树,深浅不一的绿在眼前渐次铺展。
“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更美了,人更富了。”72岁的元道成曾任十里铺村村支书,在他眼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村里发展最快、变化最明显的时期,“政策好,机遇好,样样都在变好”。
“以前我们村可以说是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村,村财基本没有收入。”十里铺村村支书傅存军说,因紧邻316国道的地利优势,经县里与圣农牵线搭,将圣农5个饲料厂的豆粕由原来的社会车辆承包运输改为由十里铺村承运,将运输产业“飞”入村里。2021年底,十里铺村财收入达到250多万元。
村财增收后,十里铺村采取了一系列有温度的举措:为村民购买商业保险,资助村民子女上学,给70岁以上高龄村民发放慰问金,硬化通村道路,新建休闲广场、农村书屋,建立共享食堂……村里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这些都是我们过去从来不敢想的,如今成为了现实。”村民林金水和大伙儿一样,打心眼里高兴。
家乡筑“暖巢”,迎得“雁归来”。近些年,十里铺村100多位村民返乡就业,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开起了乡村超市,有的则卖起了当地特色美食……缓缓升腾的烟火气中弥漫着百姓浓浓的幸福。
一隅之光,折射的是光泽聚焦聚力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全貌。
近年来,光泽县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就地就近优势,在全县探索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管理改革,将“沉睡”资源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澎湃”动能,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华桥乡在总结华桥村发展“物业型经济”带动村财增收经验的基础上,联合12个村一起成立光泽县振华乡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专门承建50万元以下、无需相关资质的农村小型建设项目。至今,华桥乡通过“双工法”(即由公司派工匠、派原材料的方式)实施农村小型工程项目149个,总金额2277.57万元,每年带动农村工匠人均增收近3万元,村集体累计增收235.3万元。
位于寨里镇南部的百石村,以打造水美精品村为契机,依托泽汇渔业成立村办佰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泽汇渔业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维护等业务,带动村民户均增收近2万元,村集体增收约17万元。
正所谓一路通,路路通。目前,全县7个涉农乡镇均已成立了乡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22年以来,已代建农村小型工程224个,项目总金额达2946.5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307万元。
“乡建公司”的成立,让小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化繁为简,既让实施项目的所在村持续降本增效,也催生出大量灵活用工需求。光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林锐坦言,这一模式为破解基层治理难点、乡村服务痛点开辟了新路径,实现了百姓受益、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一石三鸟”,进一步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社会发展有“温度”,人民的幸福才更有“质感”。光泽这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韵味,还在于人民所盼所求皆有回响的那份踏实。乡村在变美、产业在变强、百姓在变富……群众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纷纷为此点赞。
精培细育,构建“雁阵齐飞”
千村千面,生机无限。在华桥乡吴屯村,也发生着巨大且令人欣喜的变化。
眼前,村落人家怡然自在;远望,绿植生态生机勃勃。
“今年的天气特别好,非常有利于茶的生长、采摘和加工!”来到茶山,南平市金映茶叶家庭农场总经理严金友蹲下来仔细查看着茶叶的生长情况。
严金友是土生土长的吴屯村人,也曾因创业屡战屡败,成为当地的名人。
“前前后后做过十几个项目,一个都没有成功。”严金友说,他造过林、种过树,养过牛、羊、鱼、鸭、蚯蚓等,还尝试过贩卖笋干,遗憾的是,都以失败告终。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特地到严金友家,鼓励他选择适合自己又有把握的发展路子,专心做茶,预祝他“屡战屡胜”。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一番鼓励让我茅塞顿开,他的美好祝愿也让我信心倍增。”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严金友难掩激动。
此后,严金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种茶、制茶上。通过多年努力,他的茶园从几十亩增加到1200多亩,延伸出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科研、茶旅于一体的产业链,成为了当地茶产业的致富带头人,先后被授予市“农村科技示范户”、县“优秀共产党员”、“农村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从“屡战屡败”到“屡战屡胜”,严金友一路走来殊为不易。
如今,金映茶叶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已成为市级龙头企业,2022年,严金友的公司茶产量超5万公斤,年产值1200多万元,每年能直接带动当地100多户农民就业增收,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80后”、吴屯村党总支书记严付强曾在上海打工数年,2009年回到乡村做起了新时代的“新农人”。作为严金友的“后继人”,也是村里的“带头人”,严付强希望未来能以茶场为依托,统筹做好“三茶”融合,带动周边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这几年,光泽很多乡村有个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逆行归巢”,从大城市回到自然淳朴的山村生活,“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聚在一起,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
“县里围绕吸引能人、留住能人、提升能人、服务能人的激励导向,健全完善用才育才机制,不断做大农村人才‘蓄水池’。”据光泽县委组织部部长徐榕介绍,光泽注重从返乡大学生、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两委成员,当前全县86个村级组织“一肩挑”队伍中,致富带头人达到45人,占52.3%。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望向自家茶园,做茶三十余载的严金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相信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作者:人民论坛调研组)
编辑:王卓怡 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