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智慧牧歌”唱响振兴曲

“智慧牧歌”唱响振兴曲
2023年10月27日 19:00 青海日报

  “智慧牧场”养殖基地全貌。

  牛舍内,饲养员分时段科学投喂。

  为牦牛安全过冬储备饲草。

达日县优良品种“嘉嘉牦牛”种群。本报记者 李兴发 摄达日县优良品种“嘉嘉牦牛”种群。本报记者 李兴发 摄

  深秋的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上红科乡外的草场,牧草经过四个多月的生长,已遮盖了泥土的色泽,近千头牦牛在草场深处悠闲漫步,它们体形壮硕,姿态雍容,黑色的大氅上,看不到星点杂色,2800多公顷优质草场,让这些牦牛拥有足够的空间休养生息。

  “乡村振兴的火车头是产业,把原有资源科学利用,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这是乡村振兴产业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姜明辉所说的产业之一,便是今年达日县刚完成二期建设投入使用的“智慧牧场”。

  10月23日,夕阳西下,在草场吃饱的牦牛群在牧民班玛多杰的驱赶下,向“智慧牧场”饲养区的入口处集结。牧场经理马爱兵拽着一头一岁多的牦牛,为它做着进“宿舍”前的称重工作。“看来你又是光顾着玩,没好好吃草呗。”马爱兵的絮叨仿佛被小牛听懂,倔强地摆弄着头想从马爱兵的怀里挣脱。

  在“智慧牧场”中,每头牦牛都有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档案不仅记录着每头牦牛的年龄、疫苗接种情况,以及食物的进食种类和有机标准,还通过牦牛体内的“数据胶囊”和脖颈上的电子项圈,细致地记录着每天的进食量和移动步数。

  “通过这些数据参数,我们可以及时掌握它们的健康和生长状况。”马爱兵告诉记者,通过“智慧牧场”大数据分析,这里养殖的牦牛按照生长情况、年龄段和公母,进行了分种群养殖,较牧民传统的粗放型养殖而言,可以使每头牦牛实现营养摄入均衡,避免了生长发育参差不齐,减少了疾病发生和传播。同时也为当地优良种牛的供应,优质牦牛肉的产出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今年,“智慧牧场”通过数据分析,科学地筛选出了最优质的种牛,为400头处在最佳繁殖期的母牛进行了人工授精,成功率达到了80%以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粗放型养殖自然受孕的成功率。“按比例算明年将有320头新生牛犊降生,这比牧民传统养殖的产仔率高出了一半以上。”姜明辉介绍:“数据化的管理实现了科学养殖的产能最大化,繁殖率从传统的三年一胎,变成了一年一胎;出栏从四到五年缩短到了三年时间。明年‘智慧牧场’首批牦牛将出栏,周而复始牧民们将持续从中获得丰厚红利。”

  在夕阳余晖的照映下,这个实现了牦牛养殖从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促使传统养殖方式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变的“智慧牧场”,显得更加夺目。它让传统牧业区拥有了智慧养殖和加工,产品全数据显示和智能化的追溯的能力,使得优质牦牛肉资源,在一线城市市场上,具备了更强劲的竞争力,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