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裘颖琼)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开幕式上,2023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简称《上海手册》)发布。记者看到,2023版《上海手册》以“促进资源融合,共享城市未来”为主题,遴选了24个国内外优秀案例与4专栏案例,其中中国有6个案例和2个专栏入选。
6个案例分别是南京小西湖社区微改造、衢州绿色金融、三明碳汇交易、上海公益新天地、上海普陀生态活力社区、成都社区发展基金;2个专栏分别是上海元宇宙社区与松江G60长三角科技创新谷。
“上海公益新天地”与“上海普陀生态活力社区”为入选的2个上海案例。相较于今年绝大多数以城市层面入围的案例,“上海普陀生态活力社区”案例聚焦的是万里社区这个“小切口”。该案例的编写专家陈海云已连续8年参加《上海手册》的国际专家撰写工作,他告诉记者,“我们过去一再强调城市,社区层面谈得较少。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也是发展目标之一。所以,大家也在思考,社区层面的治理是否能够做一些创新或者大胆的尝试。”
有了这个想法后,陈海云多次调研上海的一些社区,万里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温馨感打动了他。“在万里社区,你会发现无论是居民,还是外卖、快递小哥,大家都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都是社区的共建者,而政府不再大包大揽,承担的角色更多的是推动者。”
近日,记者跟随陈海云来到万里社区,在万里街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有根据网约送餐员、物流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需求,而建造的社区食堂、篮球场、电瓶车充换电站、网约车充电区、职工书屋、健康驿站等20余个功能的服务中心;在万里公园,这里放置了由艺术家与社区居民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公园内的座椅“二维码”,还可以扫一扫收听中外文学好书。公园内的党群服务站,前不久还开设了靠谱服务站维修小铺分站点,引入志愿服务队,满足居民小家电维修需求;在万里街道综治中心,许多“鸡毛蒜皮”的居民投诉、法律援助、政策帮扶、心理疏导等,都在这里得到化解……
“这个案例的价值所在,就是不同的利益群体都参与到共建中,并不是政府‘一厢情愿’的主导。而且,在共建中又能够很快形成一些机制或者政策。”陈海云说,在国际专家评审时,这个案例是否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可参考,是否形成成熟的模式,以及它的复制推广成本不能太高,都是专家考量的因素,而这个“小题大做”的案例符合这些特质。因此,在他向国际专家评审团进行推荐时,让他们眼前一亮。
从一个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的阡陌农村,变身成为生态环境清新怡人、百姓安居乐业的活力社区,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万里社区通过26年的不断探索、沉淀、积累,有了这样的土壤和养分。如今,打造百姓宜居的“桃源”已浸润到万里的每一寸肌理里。万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开勇告诉记者,万里社区还在不断耕耘这块土壤,比如对辖区道路进行架空线入地,为跑者散步居民多添置一些公共座椅和服务驿站。今年下半年,社区还参照上海“一江一河”的贯通案例,正在进行大场浦河的滨水步道贯通工作。
另一个“上海公益新天地”案例则展示了通过打造园区、构建平台、完善机制等方式,吸纳社会主体积极参与为老服务、环境保护、妇儿友好、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创新供给,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合作。该案例的亮点在于开放包容的政府角色转型、跨界合作的平台枢纽建设、公益文化的人才培养,以及多方合作的运营模式和创新机制。
记者获悉,2023版《上海手册》从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切入,探索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推动可持续发展与融资的体制机制建设,从而实现更美好的城市未来。而能入选《上海手册》的案例,都以可持续性和循环性原则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