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地评线】东湖评论:乘舟巡宇圆梦九天,叩问苍穹再创辉煌

【地评线】东湖评论:乘舟巡宇圆梦九天,叩问苍穹再创辉煌
2023年10月31日 13:37 荆楚网

  “01感觉良好”“02感觉良好”“03感觉良好”……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伴随着三名航天员一声声“感觉良好”的传来,标志着本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亿万中华儿女再次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奋,为勇攀科技高峰的中国航天人而自豪。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利箭出征、问探天河、逐梦星辰,是几代中国航天人呕心沥血的毕生追求,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实现“航天梦”“飞天梦”的千年夙愿。回望本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巡天之旅,“博士乘组”在轨驻留154天期间,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进行中国空间站第四次太空授课,开展了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朝着提高长期宜居性和运行效率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太空探索事业新的里程碑,见证着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坚实步伐。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离不开无数航天人的克难攻坚、艰辛探索,更彰显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十足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作为当前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航天科技日益成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单体飞行到组合稳定运行,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演绎着非同凡响的“中国速度”和“中国高度”。换言之,正是因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广大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奋力拼搏、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才得以实现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以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航天事业日益发展壮大、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过程中孕育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接续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力量。迈入新时代,无论是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用15年的执着坚守圆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还是首次飞天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年龄差最大组合体现“老带新”“传帮带”;无论是安装舱外应用设施、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还是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全链条智慧产业加速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登高,中国航天人每一次往返太空的胜利凯旋,无不体现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同样,也唯有继续攻坚克难、矢志创新,才能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谱写新时代航天事业的精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逐梦星辰永无止境,叩问苍穹再创辉煌。眼下,我们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衷心期待神舟十七号“最年轻乘组”值守太空期间再夺胜利、再创新辉煌,向着更高更深更远的星辰大海逐梦远航。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云(襄阳市襄州区委宣传部)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神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