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夏夕又
近日,在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启动仪式现场,鲁迅长孙周令飞自称“90%时间刷视频10%看书”的视频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对此,有网友表示:“这很真实”“多少人100%刷视频的”,还有网友戏称这是“投笔从网”。
从数据上来看,九一开的比例是有点夸张,不过这个话题上了热搜,估计和这个悬殊的时间比也有很大关系。在大众潜意识里,一位公众人物,还是鲁迅先生的孙子,应该是看书时间多的;也或许在大众内心深处,对“伏案读书”有着一种向往。是以,在听闻“鲁迅先生的孙子90%时间刷视频10%看书”后引发了热议。当然,每个人的阅读和娱乐习惯不尽相同,出于对个人爱好的尊重,我们应尊重他人的时间分配。只是,这个话题上了热搜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在信息化浪潮下,对于究竟是选择读纸质书还是看视频的纠结,亦或者说是人们对于新媒体时代“短视长读”形态对大众阅读影响的思考。
有声音认为,长期观看短视频容易使人失去阅读书籍的耐心和能力。但事实却是如此吗?对此,上海理工大学曾发起一项名为“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的实证研究,用数据论证出当下人们观看短视频和阅读书籍之间实为互促关系,从短视频推动大众阅读的角度发起新的思考。
有网友说,连鲁迅孙子都是90%的时间在刷短视频,难怪没多少人看书了;也有网友说,鲁迅在这个时代也得看小视频……周令飞自称90%时间刷短视频,这并不奇怪。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1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94.8%。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均比上年有所提升。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3.13分钟,数量不低;但与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105.23分钟相比,就相形见绌了。数字化阅读时长远远超过纸质阅读时长,这已是大势所趋。
所以说,今天我们在多元阅读形态共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环境下再谈“读书”,更具有一番别样的语境。让“短视频”助力“深阅读”,也是一道课题。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大家其实已明了,“读书”已不完全是“读书人的事”。当下阅读的介质更加丰富,它正受到来自网络时代种种新生事物的冲击,仅是排斥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面对,并相对应地作出阅读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调整。诚然,短视频不能代替读书,但作为围绕在读书周围的行为,它的确可以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读书变成一件更有趣、更积极的事情。
人民日报也曾刊文肯定短视频促进知识传播,文章引用了《2023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数据——过去一年,抖音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收藏量同比增长276.14%;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数量同比增长279.44%。越来越多读者通过一段视频讲解喜欢并想要读一部书。
可见,“大部头”文学也能在短视频里找到自己的读者,阅读不再是孤独的旅程。相比以文字为主的知识传播形式,短视频更为直观、易懂,打破了知识在传播、接收中存在的固有壁垒。同时,短视频的点赞、评论、分享等社交属性,也进一步扩大了知识传播的受众范围,拓展了阅读思维,将一次阅读体验变成一场快乐“旅行”。
是以,在信息化浪潮下,选择读纸质书还是看视频,并不是二选一的难题;碎片化阅读时代,用好短视频这一工具,或许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多维的阅读体验。所以,我们不妨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阅读。毕竟,阅读是一种求知求索的过程,若时间精力允许,忙时读屏、闲时读书也不失是一种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