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谋“新”求“质”,竞逐未来

谋“新”求“质”,竞逐未来
2023年12月12日 15:21 闪电新闻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回顾人类文明发展史,正是伴随生产力转型变革的主线,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和发展。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提“新质生产力”概念,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对新质生产力跃迁认知提供了科学指引。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可从其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和“质”两个维度出发。其中,新能源、新基建、新(数据)要素、新产业体现出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生产方式的“新”,高素质人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则构成了劳动者和生产力发展模式的“质”。新质生产力在性质上属于创新驱动型生产力,其中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恒久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力出现的新质态,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新型智能,正在引发人类认知新规律、发现新现象、创造新事物等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近年来,山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旧动能转换积厚成势,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作为支撑。

  培育新质生产力,就要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达到145.2亿元。目前,全省已建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77家,“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逐步完善。创建了高速列车、燃料电池、盐碱地综合利用3个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67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4万家,科技创新整体效能稳步提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近五年,山东省共有89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居全国第四位,共有1229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奖励,山东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山东依托大校大所大企,积极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完善“揭榜挂帅”等机制,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面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亮相冬奥会;国内首套水下采油系统海试成功;超纯海藻酸钠正式上市打破国外垄断;3个1类新药、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等20个领域,山东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么成果转化进入市场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培育新质生产力,就要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同发展对接、成果同产业对接,助推山东产业体系整体跃升,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山东将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构建覆盖全省高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研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全省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情况实时监测、创新券在线支付和服务绩效管理,不断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全省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出。此外,山东还整合各类科技要素资源,共同打造集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企业孵化、融资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的山东科技大市场,让买成果的、卖成果的、成果路演、评估、拍卖、创投风投机构,都汇聚到这个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站式” “生态化”服务。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新质生产力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其实质就是置科技创新于产业内核。努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就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汽车、轨道交通装备优势,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型,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谋划,切实扛起制造业发展的责任,夯实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这几年,山东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和优质项目落位。面对新质生产力“日日新”的产业规模和需求,山东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提升计划,聚焦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加速集聚业态,构筑完整生态,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持续破除市场壁垒,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努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山东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勇于创新创造,专注主业实业,拓展国际视野,以实际行动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跑出转型升级“加速度”,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纷纷在研发项目上加大投入、在产品创新上加大速度、在人才引进上加大力度,企业创新能力活力显著增强。在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最新研制开发的“空气悬浮轴承”“高速永磁电机”等高端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济南,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激光上游核心材料、芯片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当创新成为撬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杠杆,释放出的强大动能令人意想不到。今年1-10月,山东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4.9%,占进出口总值的73.9%,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曾几何时,“重、大、沉,缺少未来感”是很多人对山东制造业的传统印象,如今的新质生产力为山东带来了一系列改变。

  只有继续向新求变,竞逐未来,山东才能迎接新质生产力春天!(文/特邀评论员 李想)

山东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