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0年间1220万人返乡当“新农人” 山东农业科技相关企业居全国第一

10年间1220万人返乡当“新农人” 山东农业科技相关企业居全国第一
2023年12月22日 14:40 海报新闻

  在广袤乡村,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悄然出现: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年轻化。无数扎根于乡村的有志青年有了新的身份——“新农人”。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这些“新农人”将自己擅长的新形式、新技术灵活运用到农业领域,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改革创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我国现存农业科技相关企业37.59万家

  山东现存3.4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农业科技是指为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研究应用的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条件,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农业科技相关企业37.59万家。近十年,我国农业科技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从区域来看:山东现存3.43万家农业科技相关企业,位居第一。河北、河南分别现存2.58万家、2.53万家农业科技相关企业,位居前三。此后是安徽、广东、四川等地。

  山东省是我国第一蔬菜大省,除山东的地理位置适宜蔬菜生长等自然条件优势外,山东农业科技的发展也为“种菜大省”的名声贡献良多,使之从“经验种菜”发展为“数据种菜”,极大提升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10年间1220万人返乡当新农人

  大学生“新农人”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向现代化转型,也涌现出生态农业、合作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一批新兴业态。

  看到农业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选择积极投身农业,将农田当作实现自我理想的奋斗场。近年来,除返乡农民外,选择逐梦乡野的“新农人”队伍中不乏海归、城市青年、返乡大学生、企业家等。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

  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物联网数据监控等让种植端“智慧范儿”十足。

  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新生力量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织编写的《2023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高素质农民平均年龄为4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6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95%,队伍结构持续改善;2022年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分别比2021年提高6.64个百分点、3.46个百分点。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项重要内容。文件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

  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研究的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马妍发现,大学生新农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新兴力量。相关调研数据同时显示,近些年来“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的大学生“新农人”比例也在升高,更多大学生“新农人”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

  《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农、林、牧、渔”行业类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比例(1.0%)较2017届(0.7%)增长了43%。

  从农药喷洒,到施肥、播种、农田测绘,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我国“新农人”数量还远远不够

  “新农人”有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农业生产从“靠人力”向“靠算力”转变,从“体力活”向“技术活”转变,“新农人”正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生力量,但比起乡村振兴的宏伟任务,“新农人”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将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作为强农兴农的根本,“新农人”培养构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内容。

  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难题,除了培养人才外,还要引进人才。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健全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兴乡。

  一系列政策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乡村振兴,关键还在人。“新农人”之“新”,不仅在于身份之新,更在于他们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新气象。缺技术含量、主要靠体力的传统乡村生活早已经翻页。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不管是机器人守果园、无人机低空植保喷洒作业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还是助农扶贫、方兴未艾的网络直播带货,都在向世人展示:这是一个“新农人”大有可为的时代。

  让“新农人”有盼头,拥有更多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回到乡村,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不过,“新农人”回得来,也要留得住。对于新时代的农村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开拓和完善适合“新农人”发展的体制机制,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广阔天地。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乡村,那是生活出发的起点,也是承载理想的归宿。许多“新农人”一心想回到乡村,不仅是乡愁在发挥作用,也是因为新时代乡村建设里有无限的机遇和光明的前景。让“新农人”在新的发展道路上有盼头,也尝到更多甜头,就能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生活更有奔头。

  海报新闻编辑 俞春红 综合人民网、工人日报、羊城晚报、企查查等

  责编:王云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