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老有所“医”托起健康“夕阳红”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老有所“医”托起健康“夕阳红”
2023年12月27日 07:13 青海日报

黄河养护院老人们幸福的笑容。程宦宁 摄黄河养护院老人们幸福的笑容。程宦宁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初冬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已是寒风凛冽、冰冻地坼,但在黄河养护院,57名老人却感到特别的温暖。

  “中国共产党瓜真切(感谢)!我在这里不仅居住舒适,还有专业护理员、专业医生护士,完善的医疗保障让我很放心、很开心,业余生活也很充实。”78岁的达争老人身子骨还算硬朗,聊起来也是有说有笑,“以前的养护院就在这栋新楼的前面,比起过去,现在的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真的好太多了!工作人员和院长很关心我们,每天都会问我们想吃什么菜,再搭配上水果、牛奶等,营养很是丰富,在这里养老真是太幸福了!”

  达争老人口中的新楼,是曲麻莱县投资2896万元,于今年竣工的黄河养护院。新楼占地面积8370平方米,能容纳90名老人,拥有护工35名。

  虽然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但如何提升养护院的“软实力”一直是困扰曲麻莱县民政局的“难题”。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后,曲麻莱县民政局主动下沉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第一时间来到曲麻莱县藏医院,经过沟通对接,两家单位实现“双向奔赴”,曲麻莱县民政局的“难题”迎刃而解。

  曲麻莱县藏医院与黄河养护院积极探索“医养融合+集中供养”新模式,将全科门诊搬进养护院,并设立护士站,无偿提供定期出诊服务,切实缩短老人与医院“最后一公里”。

  “老人是看病最频繁的群体,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14天就得去医院开一次药。对于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来说,去医院本身就困难,需要多位家属陪伴。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还需要在多个科室之间奔波。”院长索南求培说,“以前关注的是患者的生死,现在更加关注怎么让患者生活的有质量,医养融合工作便是如此,我们探索‘医、养、康、复’一体化机制,结合藏医学建立闭环式一站式的‘就医问诊配药’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黄河养护院为老人们提供营养餐。程宦宁 摄黄河养护院为老人们提供营养餐。程宦宁 摄

  在索南求培的带领下,藏医院的各科室大夫和护士都行动了起来,如约而至搬进了养护院。

  “以前去医院看病,我得挂心脏科、肾科、神经内科。运气好的话,一天就能看完,运气不好的话,连号都挂不上,如果再加上做检查,没有两三天肯定是出不了医院。加上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汉语好好不会说,每次去医院都有点‘害怕’。”今年84岁的保毛才仁是最早一批住进养护院的老人,说起曾经的看病经历不禁一肚子苦水。

  如今,不用出门就能看上病,保毛才仁高兴地说:“我的病要求每半个月就要开一次高血压药,现在大夫主动来养老院坐诊,分分钟就解决了。而且哪不舒服就直接看,也不用排那么长的队,护士给我去拿药、交费,根本不用自己跑,太方便了。”

  对于饮食方面,县藏医院也对食谱给予科学建议,“少盐少油、营养均衡”,在养护院食堂,老人们的营养菜谱上写着:馒头、酸奶、肉沫粉条、酸辣白菜、蒸山药、小米粥、酥油茶……共30余种炒菜、面食和粥品供老人自由选择,每道菜后面还标注着咸鲜、清淡、酸辣、家常、酥嫩等口味。

  “在这里,除了洗衣、洗脚、喂饭等生活照料外,县藏医院与养护院紧密结合,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细微照顾,让‘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真正适应了社会需求,解决了老年群体看病难、病后护理难、生活无人照料难等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了全天候、全方位的医疗保障。”黄河养护院负责人介绍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今,曲麻莱县“医养融合”模式正在由兜底向普惠、由基本向品质转变,以确保孤寡老人“平时有人管、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护”,切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真正实现养老有“医靠”。

医院黄河护士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