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长期研究盲画教育,培养了无数弟子!他用盲画为残障人士打开新世界

长期研究盲画教育,培养了无数弟子!他用盲画为残障人士打开新世界
2024年02月27日 11:34 新浪新闻

  志在青云的飞龙、节节攀升的翠竹、风姿绰约的荷花、展翅高飞的雄鹰……近日,记者在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看到盲人绘制的国画作品,不禁感叹灵动逼真、行云流水。盲人是怎么作画的?记者采访了钻研盲画多年的盲画艺术家曾柏良,听他讲述如何用盲画打开残障人士的新世界。

曾柏良在教授盲画技艺。受访者供图曾柏良在教授盲画技艺。受访者供图

  热衷盲画 努力钻研

  今年66岁的曾柏良,小时候并不喜欢盲画,但是妈妈告诉他,闭目是养神的,闭上眼睛画画会看得更远,回归本心,不被假象迷惑,“将有形胜于无形”。于是,在父亲曾发强的指点和严格要求下,曾柏良专心钻研闭眼书画,画技突飞猛进。

  有一次,他在孤儿院发现盲人也能画出好作品,从中受到启发与鼓舞,便自1971年开始研究盲人绘画,至今培养了无数弟子,还上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要上春晚》栏目。

  什么是盲画?曾柏良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闭着眼睛画画,盲人画画是盲画的一种。”他们学习的盲画是“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一派的风格。汪士慎尤其擅长画梅,54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67岁时双目都瞎了,还能挥写狂草大字。

  虽盲于目 不盲于心

  曾毓珺是曾柏良的养女,生来又聋又哑又盲,1岁时被父母遗弃,后曾柏良把她带回家中抚养。她同曾柏良的女儿一起成长,两个孩子都深得盲画真传,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后来,曾毓珺眼睛经过治疗后能视物,但她依然坚持盲画。

曾毓珺进行盲画创作,曾柏良在一旁协助。记者 练才榕 摄曾毓珺进行盲画创作,曾柏良在一旁协助。记者 练才榕 摄

  2月22日,在记者的见证下,曾毓珺把眼睛蒙上,在一张6尺长的宣纸上熟练挥洒,矫健的笔触如同在跳舞。时而大笔一挥,时而勾勒细节……大约过了半小时,一条雄壮威武的巨龙跃然纸上。

  曾毓珺用手语告诉记者,养父教画画从来不教技法,而是让大家从汉字入手,然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找历史典故,展开美好想象。如果要画竹子,他会先让大家了解竹子长什么样,盲人会通过触摸轮廓去感受竹子的样貌。为了照顾到各个类型的残障人士,养父会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嗅觉,在平面、立体甚至三维、多维空间,让弟子们感知事物的存在。

  曾柏良说,盲画练好基本技法后就是刻苦训练,“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不简单”。有些弟子质疑自己,曾柏良就会鼓励他们,动物经过训练都能画画,我们人更加可以,“残障人士可能某方面有缺陷,但是他们的心灵并没有残疾,盲画盲于目,而不盲于心”。

  技术赋能 开辟新路

  南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宋忠阳对曾柏良的行为表示敬佩,她说:“曾老师曾经是南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很早就接触国画,他的作品很不错,主要以意象为主,这也为日后教残障人士画画奠定了基础。由于对残疾人事业的热爱,他一辈子投身慈善事业,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飘逸洒脱。”

  如今,曾柏良的弟子遍布四海,他还收养助养了17名残障孩子,创办了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免费培训残障人士。养女曾毓珺的作品《百龙图》《雄鹰图》长卷画曾被国际大赛组委会收藏。盲人弟子凌展杰11岁与钢琴家郎朗同台献艺,凌展杰先是展示了自己的钢琴天赋,又画了一幅名为《虚心向上》的竹子国画送给郎朗。凌展杰父亲表示,当时郎朗赞叹不已地说,这不仅是画画,更是一种精神。

  曾柏良说,教盲画,教的是一种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丹青难写是精神。如今,他的大部分弟子都因盲画而找回自信,不少成了书法家,有的还开办公司当上了老板。其中先天失明的陶进通过刻苦训练、自强不息,当选为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盲人协会主席。陶进说:“盲人与世界的脱节就是信息不对称,曾老师通过特殊方式来指导我们与世界接轨,画出心灵的画卷。”后来陶进针对盲人家庭子女提供义务家教,做好文化传承。

  曾柏良表示,未来他将联合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打造数字化盲画,让盲画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让更多残障人士的作品走向市场,讲好残障人士的故事,展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黄长志非常认可盲画产业的发展,“通过盲画艺术教育,残障人士可以展示才艺、提高素养、增强自信、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为他们就业、创业开辟新渠道,更大限度促进残健融合发展。”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